近年来,在国家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战略指引下,中山火炬开发区人民医院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抓手,以急危重症救治能力提升为突破点,持续深化医疗质量与服务内涵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2025年伊始,中山火炬开发区人民医院在重点专科建设、胸痛中心及创伤中心建设领域连获三项省级认可,标志着医院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作为医院传统优势学科
骨伤科凭借深厚的中医底蕴和现代技术创新
成功入选
广东省“十四五”省级中医药临床重点专科
建设项目
近年来,骨伤科重视运用中西医结合单元疗法治疗骨伤科疾患,细化专科发展道路,现有多个细化专科,包括:骨伤康复、脊柱外科、关节外科、创伤外科、足踝外科、运动康复中心等组成。科室积极采取“对外引进,对内培养”强化专科团队,目前骨伤科与广东省中医院“省名中医”诊疗团队、暨南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名医团队等10余位省内名医签署柔性引才协议。
同时,科室在发展业务的同时也注重科研,近5年科室获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立项2项,中山市科技计划(重点)项目4项,一般项目4项,其他科研项目11项。发表论文32篇,其中SCI论文6篇。每年举办国家级、省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和专委会年会,扩大学科影响力和辐射力,推广骨伤诊疗与康复治疗的新技术和诊治经验。
在心血管急症救治领域
接受标准版胸痛中心建设现场核查
胸痛中心于2019年正式成立,并于2022年通过国家胸痛中心总部认证。中心依托医院多学科协作平台,整合心血管内科、急诊医学科、重症医学科、影像科等核心科室资源,配备24小时待命的PCI手术团队、先进DSA导管室及急诊CT血管造影设备,构建了“院前急救—院内抢救—重症监护”无缝衔接的生命通道。
实现“先救治,后付费”机制,胸痛患者优先就诊,所有检查、治疗均开放绿色通道,确保“患者未到,信息先行”,平均门球时间(D-to-B)在63.6分钟,最快达22分钟。
多学科联合诊疗
针对急性心梗、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等高危胸痛症状,整合心内科、胸外科、影像科专家团队,实现“早期识别、危险分层、精准救治” 。
高效救治成果
2024年全年接诊胸痛患者超2000例,急诊PCI手术成功率达98%,急性心梗死亡率下降至1%以下。
区域协同网络
与5家基层医院签署胸痛救治协议,开展双向转诊和培训,构建“1小时急救圈”,惠及周边40万居民。此外,中山火炬开发区人民医院常态化开展社区胸痛急救知识培训,惠及群众超万人次,真正打通胸痛救治“最后一公里”。
中山火炬开发区人民医院通过广东省三级创伤中心建设单位现场评审,标志着严重创伤综合救治能力达到省级标准。创伤中心以“多学科联合、一体化救治”为特色,建立涵盖急诊科、骨科、神经外科、胸外科、重症医学科、介入科等专业的24小时响应团队,配套完善创伤复苏单元等硬件设施,实现严重创伤患者“一站式”救治。
依托5G信息化平台,创伤中心与120急救系统、区域内基层医院实时联动,形成院前创伤患者“上车即入院”的快速救治,大大缩短救治时间。同时,中山火炬开发区人民医院积极推进警医联动,强化对道路交通事故致伤人员的救治工作,有效降低了死亡率与致残率。与区域内的下级医疗单位密切协作,妥善做好严重创伤病人的转送救治,提升救治成功率,为提升区域创伤救治体系效能奠定坚实基础。
站在新的起点,中山火炬开发区人民医院将以三大省级认证为契机,以三甲创建为总目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三个抓手”作用,努力实现医疗服务质量、学科建设水平、医学装备管理、医院管理与运营水平和对外合作与宣传“五个提升”,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
◆编辑:吴玉珍◆二审:陈吉春◆三审:周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