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频道
孕妈和宝宝如何应对基孔肯雅热
一旦出现疑似感染症状,第一时间前往定点医院就诊
发布时间:2025-08-13 来源:中山日报

眼下,经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登革热、基孔肯雅热(“两热”)疫情防控战进入关键时期。这类疾病不仅会引发高烧和关节疼痛,对孕妈和胎儿、婴幼儿还可能带来额外风险。市博爱医院医务部副科长陈燕斐强调:“孕妈和宝宝都是基孔肯雅热的高危人群,必须加强防蚊措施,密切观察身体变化。一旦出现疑似感染症状,要第一时间就医,并且主动告知医生是否有蚊虫叮咬史或疫区暴露史。”

■孕妈宝宝感染影响各有不同

基孔肯雅热的潜伏期为1-12天,传染期从发病当天持续至第7天,临床以发热、关节痛、皮疹为三大主要特征。其中,关节痛常为首发症状,腕关节表现尤为明显,且持续时间较长;发热是患者就诊的常见原因;皮疹多为典型的斑疹、丘疹或麻疹样,伴有瘙痒。陈燕斐解释:“孕妈和宝宝感染基孔肯雅热后,临床表现虽与普通人群类似,但由于婴幼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孕产妇妊娠期免疫水平发生改变,受到的影响会更严重。”

对孕妈而言,感染可能增加多重风险:持续高热可能刺激子宫收缩,提高早产概率;病毒还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增加分娩时的出血风险。更需警惕的是,如果孕妇在围产期感染,病毒可能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垂直传播概率高达49%。而感染的新生儿可能面临严重后果,可能出现脑膜炎、心肌炎等重症,甚至可能增加神经发育异常的风险,比如自闭症谱系障碍或语言发育迟缓。

婴幼儿感染后,由于免疫系统不成熟,病情可能更凶险。陈燕斐提醒:“婴幼儿无法准确表达不适,症状容易被误诊。比如突发高热(超过39℃)且持续3-7天,可能引发高热惊厥;躯干、四肢出现红色斑丘疹,伴瘙痒,抓挠后易继发感染。如果宝宝哭闹不止、不愿活动或拒绝触碰肢体,很可能是关节痛的表现,还可能伴有呕吐、腹泻、手脚冰凉、面色苍白等,严重时会出现抽搐或意识模糊。”

■准妈妈宝宝感染各有应对办法

“孕妈出现症状后要立即就医,同时做好防蚊隔离,既能降低重症风险,也能减少母婴传播可能,还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选择分娩方式。”陈燕斐介绍,基孔肯雅热可通过病毒核酸检测明确诊断,目前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均能开展这项检测。一旦孕妈妈确诊后需立即隔离,避免被蚊虫二次叮咬造成病毒传播,“孕妇可使用含避蚊胺(≤30%)的安全驱蚊剂,同时配合蚊帐、长袖衣物等物理防护”。

此外,要密切监测体温、胎心及宫缩,警惕早产发生,通过超声评估胎儿生长情况。在退热镇痛方面,首选对乙酰氨基酚,要避免使用布洛芬等NSAIDs药物,阿司匹林绝对禁用,否则会增加出血风险。陈燕斐特别提醒,孕妈妈应到定点医院就诊,其中市博爱医院是重症孕产妇、儿童基孔肯雅热感染救治定点医院,如果出现症状需及时就医。关于分娩方式,她补充:“若未合并胎儿窘迫等产科问题,可尝试自然分娩;若孕妇出现持续高热、关节疼痛影响活动,或胎儿宫内状况不佳,需考虑剖宫产。”

对于婴幼儿,陈燕斐列出明确的紧急就医指征:发热超过24小时不退、皮疹伴皮肤发凉或瘀斑、拒奶、抽搐、意识模糊,以及异常哭闹、手脚冰凉或面色苍白,出现这些情况必须马上送医。在防蚊措施上,她特别强调:“2个月以下婴儿禁用任何化学驱蚊剂,只能依赖物理防护;2个月以上幼儿可使用含避蚊胺(≤10%)或派卡瑞丁的儿童专用驱蚊剂,但注意避开面部和手部。”

陈燕斐介绍,日常生活中,大家也应定期清理花盆托盘、废弃容器里的积水,从源头减少伊蚊滋生;家里装上纱窗纱门,婴儿床和推车也配上蚊帐,给宝宝多一层防护;外出时穿浅色长袖衣裤,尽量避开清晨、黄昏蚊虫活跃的时段。此外,大家还可以通过悬挂艾草、香囊等方式防蚊。

记者 陈雪琴 通讯员 何金钊

◆编辑:吴玉珍◆二审:张耀文◆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