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手访谈 | 闫东平:奋力扛起担当,跑出“板芙速度”
发布时间:2022-06-21

围绕传达学习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结合板芙实际,就建设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推动低效工业园升级改造、干部队伍建设等问题,6月16日,板芙镇党委书记闫东平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他表示,将奋力扛起“板芙担当”,跑出“板芙速度”,实现板芙镇新一轮高质量发展。


▲板芙镇党委书记闫东平

01


从3个方面积极
参与中山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

◎记者:省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带动广州、佛山、东莞、中山等市的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协同探索。板芙将如何用好自身优势,积极参与中山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

●闫东平:板芙镇将抢抓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契机,奋力扛起“板芙担当”,跑出“板芙速度”,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抓好落实。

一是主动借鉴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先进经验、成功做法,进一步加大行政审批、企业服务、项目落地等机制创新,努力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政务环境最优、群众获得感最强”的镇街,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来板芙。

二是坚持创新突破,主动破解发展难题,聚焦治水、工改、招商、平台建设等重点任务,推动一批重大政策突破、一批重要试点探索,努力在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中走在前列,再创“板芙荣光”。

三是建设科创高地,一方面,推进板芙科创园建设,加快建成一批装备制造大荷载带航车基地、企业公馆等科技创新载体及综合配套中心,吸引更多高端产业要素和中高端人才集聚,形成园区“创新高地”;另一方面,加强市镇联动、政校协同,借助实验区、合作区政策红利,积极争取省级支持,大力解决澳科大中山校区办学资质、项目用地、配套建设等问题,力争项目尽快落地,打造板芙乃至中山的“人才智库”。

02



构建“湾区研发+板芙制造”产业链格局

◎记者:如何把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作为突破口,深化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等对接融合,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珠江口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闫东平:近年来,板芙镇在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方面开展了积极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2020年、2021年,我镇相继在深圳、广州设立全市第一个常设招商机构,安排专职招商人员驻点办公,打造驻深、驻广招商“桥头堡”,成功招引富恒、莱福德、联域光电等一批项目,有力夯实了板芙制造业筑链、补链、强链基础。

接下来,板芙镇将严格按照省、市相关工作部署,以“六个一体化”为总抓手,坚持全市“一盘棋”,勇于担当、奋发作为,为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一体化发展贡献“板芙力量”。

一是深入实施“东承”“西接”战略。一方面,乘借深中通道即将通车的“东风”,加快建设滨河路、中环路支线等镇内、镇际交通基础设施,积极构建“外联内畅”立体交通网络,推动板芙更好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促进“黄金内湾”城市的技术、资金、人才等要素互动融合;另一方面,谋划推动横五线、河西一号路与兴业路跨岐江河大桥建设,完善板芙“东-西”向交通大动脉,实现105国道、西环高速、岐江道贯通连接,密切中山(板芙)、珠海、江门城际沟通,推动优势资源双向流动。

二是加快建设大型产业集聚区。以智装园为主阵地,依托“一体两翼”招商网络,充分发挥广州、深圳“两大招商中心”优势,用好园区1000多亩可供工业“熟地”,精准开展大招商、招大商、招好商,主动承接港澳、广深等发达城市优质产业外溢,着力招引一批产业链条长、发展前景好、上下关联大的优质项目,推动形成特色产业集聚,打响“板芙智造”名声,努力构建“湾区研发+板芙制造”产业链格局。

03


在产业规模上再造一个“新板芙”

◎记者:推动低效工业园改造是提升城市竞争力、加快动能转换、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抓手。目前板芙取得了怎样的进展,未来有哪些具体部署?

●闫东平:我镇将继续攻坚突破、克难奋进,做到“三个发力”,努力在产业规模上再造一个“新板芙”:一是宣传上重点发力,组织“工改”专班、志愿先锋队深入园区、企业、群众开展“一对一”政策宣讲,力促“工改”思想认同。二是改造上精准发力,坚持分类施策、多方联动,精准制定“一企一策”“一案一策”“一地一策”,按照“重点村改一批、企业自改一批、闲置动工一批、清理淘汰一批”“四个一批”路径,加快“工改”进度,确保年内完成拆除整理不少于375亩,改造面积不少于800亩;同时,制定企业“地图”,坚持强制执法与腾挪安置双管齐下,做到应拆尽拆、应留尽留,最大限度留住现有优质企业。三是招商上提前发力,突出招商适度超前,充分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作用,依托现有“产业链”“企业链”“协会链”,借助“超级资本”和知名招商平台,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零地招商,大力招引优质项目,以项目落地倒逼工改加速度。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记者 黎旭升 通讯员 王金平 梁耀洋 
◆图:记者 易承乐
◆编辑:侯海影
◆二审:蓝运良
◆三审:向才志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