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开发区“1+4”产业扶持政策有何亮点?官方解读来了→
发布时间:2023-03-28 来源:中山+

3月28日上午,火炬开发区召开产业扶持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邀请政策主管部门,围绕火炬开发区“1+4”产业扶持政策的修编背景、体系结构概况、体系特点以及四份专项扶持办法主要内容,并就政策所涉及问题回应关切。火炬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赖文盛主持发布会。

新闻发布会现场。记者 余兆宇 摄

主管部门回应关切。记者 余兆宇 摄

“大浓缩”提供更多“干货”

3月13日,火炬开发区正式颁发了新的产业扶持政策。火炬开发区经济发展和科技信息局主要负责人、四级调研员苏炳洪介绍,新政策旨在推动火炬开发区带头拼经济抓发展,努力成为引领中山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的标杆。新政策进一步突出高新引领和新经济新业态的培育,力求为火炬开发区市场主体创新驱动发展和扎根火炬开发区发展提供更精准和强劲的引力和助力。

火炬开发区原有的10份产业扶持政策在去年年底全部到期失效,为此在去年5月份启动了新政策体系的修编,形成了现在的“1+4”新政策体系,包括1份总则和4份专项资金政策。其中,《中山火炬开发区产业扶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为总则,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其余4份为具体扶持细则,即专项资金扶持办法:《中山火炬开发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扶持办法》《中山火炬开发区推动服务业振兴发展扶持办法》《中山火炬开发区先进制造业扶持办法》及《中山火炬开发区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扶持办法》。

“1”作为总则,既具有纲领性也具有程序性,将原来10份政策文件里面涉及资金预算、申报、绩效评价、监督及管理等程序性的条款全部剥离出来单独成文。“4”是4份专项政策,“干货”满满,旨在统一解决科技创新、招商、产业培育和高质量发展方面“扶持对象、扶持条件、支持标准”这些核心问题。

新政策更加聚焦补短板强长板

现有4份专项政策皆作横向对比,注重学习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区等地区先进高新区的成熟经验和创新做法设计政策条款,重点支持高质量发展事项。新政策更加聚焦于产业结构补短板和强长板,大幅度减少了政策条款数,更加清晰明了。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扶持办法》融合了原来的科技强企、科技金融、瞪羚企业、产研院创新中心、孵化育成以及孵化专项资金6项政策。比如,优化支持举措,研发费奖补由存量改为增量奖励,对连续两年、三年认定为瞪羚企业的给予加倍奖励,加大对专精特新和科技型优质企业的培育力度。

金融政策方面,新增金融机构落户奖励、北交所上市企业奖励和获创新积分A类企业融资补贴等条款,加大股权投资基金企业投资火炬开发区企业的奖励力度,优化调整上市挂牌奖励等条款。《推动服务业振兴发展扶持办法》针对火炬开发区服务业短板弱项,围绕建设以人为本的一流国家级高新区目标,突出重点赋能服务业振兴发展。比如,发展电子商务新业态,鼓励引入头部互联网企业打造电子商务园,发展跨境电商、直播电商等新业态。《先进制造业扶持办法》中,增加了对企业绿色发展的支持,生态环境改造投入补助最高可达300万元;大力支持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最高可达1000万元。《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扶持办法》,对标先进地区,加大扶持力度,突出发展实效。比如,加大临床前研究以及三期临床研究及产业化支持,单个企业每年获得药品研发资助最高可达1亿元;调整在火炬开发区销售并结算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品种的奖励标准,按照每个品种销售收入的0.3%-0.5%给予奖励,每个品种奖励不超过3年,累计奖励最高可达1亿元

智能匹配精准推送定制化政策项目

如何做到精准惠企并推动政策落实落细落地?苏炳洪介绍,为让企业尽快全面知晓新政策,印发的新政策第一时间发布到火炬开发区政务网站和中山火炬发布微信公众号,并对接中山政数局在“中山市惠企政策平台”进行发布。同时,通过火炬开发区商会向其全部会员以及区属集团公司向其服务的园区企业进行推送,这样基本可以覆盖园区企业。

另外,火炬开发区开发的“炬省事企业服务平台”已于3月27日正式上线运营。炬省事企业服务平台有4个子平台,其中,“炬政策”政策支持平台具备惠企政策一键匹配功能。平台依托于中山市政务大数据中心的数据支撑能力,为企业打造“千企千面”的企业画像,切实了解企业发展现状和迫切需求。同时深度整合国家、省、市、区各级惠企政策,基于人工智能对政策进行标签化及分类分析,再根据企业画像智能匹配,向企业精准推送定制化政策项目,让企业更快、更便捷找到契合企业条件的政策内容。

新政策还引入了“免申即享”工作制度,目的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惠企政策便利化服务水平。


编辑 方嘉雯  二审 陈彦  三审 徐小江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