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佬”张强的来电和他的相机一样多。聊天时、吃饭时、整理仓库时,任何时间都可能有电话打进来。电话那头,有人想买相机,有人想卖相机,也有人咨询故障处理,张强不一定认识他们,他们却都熟悉张强。
张强和相机结下了不解之缘。 记者 孙俊军 摄
从东北到中山,张强用自己的方式“服务摄影人”。一路走来,除了在影友中牢牢树立起“有事找强哥”的口碑,他还潜心收藏了千余台相机,产地横跨中日德英等多国,时间更是纵贯百余年。从皮腔折叠式相机、双镜头反光镜相机,到先进的数码相机;从硬朗坚固的军用相机、小巧迷你的间谍相机、精密防水的潜水相机,到可乐罐、足球等趣味造型的纪念相机……各种类型、各种品相,应有尽有。
这段时间,张强给相机订做了新的玻璃柜,让这个只有30多平米的空间看起来更有“博物馆”的样子。“地方还是太小了!”被相机簇拥的张强不好意思地说。
地方确实小,但这里的每一个镜头,都曾记录过大千世界。
视频摄制: 孙俊军
“只要兜里钱够,送来的相机照单全收”
张强把自己少时的经历概括为“9岁在火车站看货场,13岁离家下煤窑,16岁在冲印店打工,18岁开照相馆”。20世纪90年代,张强南下中山,在婚纱工厂当过保安,在影楼做过摄影助手,摆过地摊,贩卖过摄影包。兜兜转转,最后还是回到了摄影行业。修相机、收相机、卖相机,“白天蹬自行车收回来,晚上通宵修,第二天早上再挨家送回去。”凭着拼劲、诚信和一手好活,张强渐渐在中山摄影器材市场打开局面。
张强所收藏的相机,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这个时期积累下的“好人缘”。摄影从业者、爱好者需要换相机了,第一个去处就是张强这里。无论售卖还是置换,张强“只要兜里钱够”,几乎来者不拒,照单全收。“我从来不考虑收回来的器材好不好出手,有没有利润空间。像是有某种瘾,就是想收,哪怕收回来放着,也挺好。”颇有些“东北式幽默”的张强说,“我这博物馆要是没搞成,就拿它们砌一面墙,铺一片地板,都很好!”
除了本地收购,张强还会大江南北地跑出去“收货”,不管广州、珠海,还是广西、北京,只要有相机的消息,他买张票就出发。随着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也常常有外地影友千里迢迢给他送相机过来。“别说影友,就连收废品的大爷,发现跟影像艺术沾边的玩意儿,都给我送过来。”张强专门发朋友圈记录了这件事。
张强向记者展示他珍藏的相机。 记者 孙俊军 摄
在流动的时光中,相机为人们定格下其中一瞬。而张强,从时代的光怪陆离中锁定了相机这个特别的存在,希望通过留住相机的方式为不舍昼夜的时间背书,为日新月异的生活背书。说话间,张强指着一台体型庞大的幻灯机介绍道:“这是英国早期制造的幻灯机,使用时要放一盏煤油灯进去打光。”他慢慢转身,又从展示柜里拿出一台刚从北京收回来的美能达相机,对着前方“咔嚓”一下,虽然历经几十年岁月,旧式相机的快门声音依然清脆悦耳,一次性闪光灯泡瞬间“绽放”,仿佛被冰封的时光之河“倏”地裂开一道缝隙。
“抢救式”买下大方照相馆部分器材
为中山人留一份情怀
严格来说,张强的相机博物馆除了30多平方米的展示空间,还应该包括一个更大面积的仓库。这里挤挤挨挨,几乎没有下脚的地方,来回通行只能靠飞“箱”走“柜”,而这箱和柜里装的自然也是各种摄影器材和周边产品。
环顾整个仓库,张强最引以为傲的是一排建国初期的座楼式老式相机,1米多高的实木框架里,镶嵌着斑驳的相机机身,深红色的绒盖布把人们的想象瞬间拉回那个“头顶红布,照相冒烟”的年代。“这些都是中山各镇街过去的照相馆器材,这台是大涌的,这台是沙溪的,这台是古镇的,当然——”张强话锋一转道:“我最宝贝的,还是这台——大方照相馆最常用的相机!”
提起大方照相馆,很多中山人都倍感亲切。据中山市档案馆资料显示,早在清光绪年间,我国很多中小城市尚未有照相馆,香山人方星伟“敢吃螃蟹”,在西城门创设香山第一家正式映相店“聚英”。未几,又在悦来路增设“全真”和“大方”。这“大方”便是定格了几代中山人回忆的大方照相馆。在百年时间里,人们在这里“映”下难计其数的全家福、满月照、毕业照……许多关于成长和家庭的温馨故事,都在这里发生。
相机博物馆展出的大方照相馆老相机承载了几代中山人的记忆。记者 孙俊军 摄
随着时代变迁,大方照相馆于新世纪初宣布结业,一大批照相器材急需变卖。得知情况的张强马上租来两辆小型货车,怀揣着全部现金前往大方照相馆,尝试将这批古旧器材保留下来。“我一口气买了暗房设备、放大机,当然还有这部——建国初期中山第一部座楼式木头影楼照相机。最后钱不够了,还借光了货车司机的钱。尽管如此,也只是买了大方照相馆的一部分器材而已。”现在说起来,张强仍然难掩遗憾。
“这些器材不仅见证了一家百年老店的历史,更凝结着许多中山街坊的美好回忆。”张强说,曾有一位60多岁的归国华侨光临器材店,他一眼认出这台曾属于大方照相馆的照相机,关于青春年少、家庭、家乡的记忆一时涌上心头,不禁老泪纵横。这一幕,在张强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也更坚定了自己收藏相机的决心。
张强表示,“如果以后有更大能力、更大空间,我还可以把背景布置、拍照、暗房冲洗、印相片、放大、修补着色等传统照相流程,完整‘复刻’出来,让人们沉浸式体验光影的乐趣,感受历史的流动。”
【视频摄制】孙俊军
编辑 陈彦 二审 蓝运良 三审 程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