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爱之光——中山慈善万人行百姓故事》阅读分享会昨举行,作者与主人公畅谈万人行的“前世今生”
“这一慈善盛事背后凝聚着许多人的付出”
发布时间:2022-02-13 来源:中山日报

2月12日下午,中山纪念图书馆报告厅高朋满座,由中山市红十字会主编,广东人民出版社中山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博爱之光——中山慈善万人行百姓故事》在此举行新书阅读分享会。新书编辑、作者和书中主人公与爱心市民一道畅谈中山慈善万人行的“前世今生”。该书主笔主要来自中山市红十字会传统文化保育与传承服务队志愿者们,他们耗时半年走访历届中山慈善万人行背后的百姓故事。许多志愿者感慨道,“当走近这些为万人行默默付出的普通人,才了解到这一慈善盛事背后凝聚着一代代中山人的博爱精神和集体智慧。值得我们讲好这些博爱故事。”

zsrb0213A01_003_01.jpg

2月12日,“与爱同行”——《博爱之光:中山慈善万人行的百姓故事》阅读分享会活动在中山纪念图书馆举行。本报记者 王云 摄

首届“万人行”是年廿八走的

首届“敬老万人行”是在正月十五,还是正月初七?经过岁月的变迁,许多中山人都说不清楚。本书责任编辑、市红十字会传统文化保育与传承服务队队长郭昉凌退休前是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对书本所记录任何史实都锱铢必较。她说,很多年轻中山人,甚至是从第一届走到现在的老人家都只记得初七人日和正月十五元宵节两个版本。事实上,首届敬老万人行是春节前年廿八走的,公历是2月15日,按照中国人的传统,由于过了立春2月4日就是龙年,拿着当年龙年万人行小旗子,在此之前许多资料都出现混淆。

醉龙是从澳门“唤”回中山的

让郭昉凌感到欣慰的还有,在编辑该书时,四处奔走,了解到长洲醉龙背后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原来长洲醉龙是从澳门“唤”回中山的。郭昉凌说,如今的长洲醉龙已是每年线下万人行巡游最吸睛的节目。但在上世纪末,这项民间艺术几近在中山失传。原来,1999年,时任市文化局局长郑集思从熟知南粤民间艺术的朋友黄建强口中得知,上世纪50年代中山的鱼贩将“醉龙”这项艺术带到澳门并让其发扬光大。深感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瑰宝不能丢,郑集思一行去到澳门,几经周折找到澳门鱼栏行协会去了解舞醉龙。2000年,应中山市文化局之邀,传承中山醉龙艺术的澳门醉龙艺术团回乡献艺,沉寂了近半个世纪的醉龙舞首次在中山市慈善万人行精彩亮相,成了千禧年万人行的一大亮点。

这场表演给中山政府和人民带来很大的触动。如何让起源于中山的醉龙回归并“复活”呢?郑集思辗转濠头、张溪等村,最后在长洲村收到了村民主动传承的积极响应。一年后,长洲醉龙出现在万人行的队伍里,但仅有一个人扛着一条木龙。又经过一年的发展,长洲醉龙舞在2003年慈善万人行的队伍里正式登台展演,一时间名噪中山。随着万人行的脚步,长洲醉龙走出了中山、走出了广东、走向上海世博会,扬名海内外。“中山慈善万人行由一群文化人发起,这一慈善活动又让深闺中的民间艺术走近市民。可以说,中山慈善万人行繁荣了中山民间艺术,民间艺术又闪亮了中山慈善万人行。”郭昉凌说。

一个节目出演人数多达800人

中山市技师学院的语文老师李春香是一名新中山人。在她眼里,每年参加中山慈善万人行已经成为她和学生的传统。当她参与到这本图书的写作中,才发现要完成每年这一新民俗,背后凝聚着很多人的付出。“半年前,我在沙溪采访了几个老人,他们的故事让我感动不已。”

“1988年第一届万人行中的沙溪民间艺术表演方阵就是由我一手组织起来的,而且是压轴节目。表演受到了人们空前的喜爱,也得到了领导的肯定。从那以后,这个节目就是万人行的保留节目。有一次出演人数多达800人,沙龙1条、国标龙8条、狮子20头。前排人举着大灯笼、大旗、巨幅横额;接着是文巡、武巡,扮演者乘高头大马;后面八音齐奏跟随;最后是巨大的龙舞、狮舞、凤舞、鹤舞表演……”李春香说,80多岁的原沙溪镇文化站站长刘保生随着年纪增长,很多记忆已经模糊,但谈起他人生的高光时刻,他顿时神采奕奕。

收获感动的还有出生于1998年的卢嘉瑞。她说,《博爱之光》主创团队从2021年初便开始精心筹备出版计划。在创作过程中,年轻的她接触到从昔日受助者成为今日助人者的冼玉华,体悟到一颗慈善种子的播种发芽与爱的传承;也采访到从最初的万人行围观者渐渐走进组织者行列的“新中山人”杨宁,感受到万人行背后汇集的百姓力量与积淀的中山情怀。“历史的接力棒传承到我们这一代,我们更有责任和义务将这一博爱盛事传承好,发扬光大,让中山慈善万人行走得更远。”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