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产两年实现年销售额超亿元!中山这家服装企业上演“实力秀”
发布时间:2022-02-24

2月21日上午,在中山市德悦服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悦服饰”)生产车间内,一件件颜色清新、造型可爱的童装正沿着先进的自动吊挂系统,流转至下一个生产环节。作为巴拉巴拉、小黄鸭等童装品牌的核心供应商,德悦服饰成立两年多,年销售额已过亿元。在企业高速发展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武器?近日,记者走进德悦服饰,从创办人李治国的创业故事中寻找答案。

南下逐梦入行服装业

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刚刚中专毕业的李治国,带着对沿海城市的憧憬,于上世纪90年代,与30多位同乡一起搭上了从内蒙古开往广东的绿皮火车。

1999年,李治国在中山火炬开发区做了一名保安,每月工资1000多元,这在当时算是中等收入了,但队里的老保安点醒了他:“你千里迢迢来广东,可不是为了来当保安的!”这番话让李治国深受触动。2000年,李治国进入了一家台资服装企业,从此踏入制衣行业。

在这间工厂,李治国遇上了一位优秀老板,勤奋好学的他很快得到老板的赏识,他也成为这家工厂升职最快的员工。李治国笑着说,2007年的时候,他的月工资已经涨到了1万多元。

厚积薄发抓住机遇

在长达10多年的磨练中,李治国积累下了大量资源,运营能力和管理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2019年,时机成熟,他果断成立了德悦服饰,经过近两年的运营,营业额便过亿元。

短短两年,便从默默无闻的企业成长为行业新秀,在李治国看来,这其实是厚积薄发的“必然”。“成功有三大要素,天时地利人和,我们所处的伟大时代对制造业的重视与扶持,就是天时;沙溪成熟的服装上下游产业链对新企业发展的推动和助力,就是地利;人和,则是来自团队、供应商、客户的高度配合和认可。”李治国说道。

2020年春节前夕,公司正赶制客户下的一批童装订单,但经过洗水发现领口所用的材质存在外翻问题,李治国立刻联系客户更换材质,但对方不以为然。“当时我只有一个信念,哪怕这批订单不做了,也不能眼睁睁看着这批有问题的产品流向市场。”在李治国不厌其烦的劝说下,对方终于从外地赶到了工厂,经现场查看,确实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

以小见大,李治国的执着与务实,很快成为公司的金字招牌。2020年年初,当大量的服装企业因疫情影响而出现订单骤减、资金周转困难时,德悦服饰的订单却如雪花般纷至沓来,业绩直冲而上。

打造数字化智能化工厂

走进车缝车间,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做着手中的活儿。李治国介绍,春节前工人们已经把最急的订单赶完了,眼下不算最忙的时候。“过去两年,我们车间的16条生产线,几乎全年都处于全线开工状态,按经验今年的订单也会一直排到年底。”李治国说。

沿着生产大楼逛上一圈,不难发现,无论车间的装修还是设备均属业内先进。李治国介绍,这栋楼的前身也是一间制衣厂,场地条件较为成熟,但为了“筑巢引凤”,他还是对大楼重新进行了装修,车间内也全部安装了空调。

在物料存储车间,一排排巨大的货架十分引人注目。李治国介绍,这是由他本人参与研究打造的“裁片超市”,每排货架上都有一个“二维码”,工人只需要用手机扫一扫,便可知道他所需要的裁片在哪里。目前,这种高效的管理模式已在业内广泛推广,颇受好评。

李治国定下的下一个目标,是打造数字化和智能化工厂,力争成为服装行业的转型标杆。近几年,他参观过许多先进的数字化工厂,就中山的现状而言,虽然很多传统服装企业已经率先迈出转型步伐,但大多仍处于半数字化半智能化水平,如何运用好大数据来提高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企业家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记者 付陈陈
◆图+2/记者 冯明旻
◆编辑:汪佳 
◆二审:陈彦 
◆三审:吴森林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