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中山市在隔离管控的密接者中新发现1例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据悉,该病例为3月13日中山市报告病例的同住家人,当日下午转运至隔离酒店集中隔离,其3月12和13日核酸均为阴性,14日呈阳性。截至目前,中山共有2例新冠病毒感染者。
目前流调溯源工作进展如何?哪些场所可能发挥哨点作用,需要重点抓好?面对可能存在的社会面传播风险,普通市民可采取何种措施?普通市民如何完成自查自测?针对以上问题,3月15日,本报记者采访了疾控专家、中山市疾控中心副主任王曼。
▲疾控专家、中山市疾控中心副主任王曼。
目前流调溯源工作进展如何?
王曼介绍,本次疫情的1号病例于3月7日在外市有过明确暴露,到12日中山将其纳入管控人群开展核酸检测,中间有5天时间。这5天中,其活动的社会面涉及到市场、超市、学校等13个重点场所和5个交通工具,涵盖300余位密接人员。两天时间内,中山市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中心已经基本将1号病例的密接人员甄别完毕,核心密接人员都已全部纳入管控。
王曼指出,2号病例前几天的核酸检测结果都是阴性,14日才开始呈阳性。因此,他们推测2号病例是在10日至12日与1号病例的频繁接触中感染的。王曼表示,95%以上的新冠病毒潜伏期都是在7天之内,但总的来说,病毒留给他们的时间有限,与病毒赛跑是黄金24小时,关键72小时。当接到确诊通知时,疾控中心的第一要务就是甄别密接,尤其是核心密接,要甄别到位,采样到位,更要管控到位。
目前,中山市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中心正在对2号病例在社会面活动过的场所进行调查,研判其可能接触到的人群,同时纳入管控。
2号病例14日的核酸检测结果才呈阳性,其具备社会面的传播风险吗?
王曼表示,从专业上而言,他们认为2号病例12日、13日在纳入管控期间,其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这对社会面疫情传播的风险而言是相对可控的,传播的可能性也是非常低的,请市民放心。但王曼提醒,本次疫情扩散风险仍未完全排除,请广大市民继续做好个人防护和健康监测,自觉遵守我市核酸检测、临时交通管控等各项疫情防控要求。
哪些场所可能发挥哨点作用,需要重点抓好?
王曼表示,第一个哨点是医院的发热门诊。目前,绝大多数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都是轻症,但多数的发热症状都是较为明显的。一旦出现发热现象,市民务必前往发热门诊就诊,完成核酸检测,这会为及时发现病毒赢得先机;第二个哨点是重点人群,包括冷链从业人员、隔离场所工作人员、监管场所的工作人员、老年机构从业人员、月子机构从业人员、医疗从业人员等。基本上重点人群都有常态化的核酸检测,对于这类市民一定要认真对待且配合完成定期的核酸检测。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中心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工作。
面对可能存在的社会面传播风险,普通市民可采取何种措施?
王曼表示,第一,正确且规范地佩戴口罩;第二,在公共场所,市民要注意保持安全距离;第三,勤洗手,做好个人防护,尤其手部的卫生。王曼表示,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存活能力很强。最近物品的接触传播也是频繁提及,因此勤洗手显得格外重要;第四,在疫情防控期间,市民一定要坚持每天参与核酸检测。王曼表示,目前所检测出来的患者其症状都不典型,这些病毒潜藏在人体是不易被个体察觉到的,及时进行核酸检测,能为控制社会面传播风险提供充足的证据。
王曼指出,虽然中山整体而言疫情防控形势比较平稳,但由于疫情防控常态化,也有不少市民在心态上出现了松懈。在重点场所流调过程中发现,部分市民不佩戴或不规范佩戴口罩,这会极大地增加疫情传播的风险。
她呼吁,当前国内疫情防控形势相当严峻,在此紧要关头,大家一定要提高百倍的防护意识。同时,再次提醒广大市民要时刻保持个人防护意识,坚持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风、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非必要不外出、非必须不聚集。一旦出现发热、干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等症状,立即到就近的发热门诊就诊,并主动告知14天活动轨迹及接触史。
普通市民如何完成自查自测?
王曼表示,每天市卫健局网站都会发布风险地区,群众若有其他地区旅居史,一定要密切关注自己的粤康码状态。如果是黄码,要立即向所在社区报备,实施7天居家健康监测,非必要不外出,务必在做好自我防护的情况下,前往黄码检测点完成7天3检(1、3、7天检测),每次检测间隔需超过24小时;如果接到了专业机构来电,尤其是被告知为密切接触者的人群,务必第一时间报告专业部门和社区,及时配合进行管控防疫措施。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见习记者 江慎诺
◆图+1/记者 余兆宇
◆编辑:蓝运良
◆二审:黄廉捷
◆三审:陈浩勤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