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这样一个碎片化的时代,印刷行业要想做到这么大的规模,没有智能化,没有数字化,是不可想象的。”中荣印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山)总经理林海舟于3月30日接受采访时透露,企业要继续发展,智能化数字化是一个必经之路,“可以这么说,没有智能化数字化,我们未来没有办法应对这种快速变化的市场。”
■智能化数字化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
中荣印刷中山基地智能工厂于2018年在火炬区落成。也就在这个时候,公司的智能化数字化建设开始逐步提速,通过集中化印刷管理系统,将印刷设备连成数字化生产网络,通过智能产线和物流系统购置,构建生产运营、网络协同、大规模定制和大数据分析平台,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实现大批量生产向个性化定制与协同制造模式转化,带动行业发展。
中荣印刷每条生产线的工人并不多,整个生产流程通过企业大数据平台将逐步实现智能化管理。
“中国的印刷产业的规模非常大,又非常碎片化。”林海舟举例道,每个客户的订单要求都不一样,很难做到不同客户的产品在同一条生产线上生产。“这是典型的离散型供应链,没有生产线的概念。比如,有些产品的工序是1、3、5,有些产品的工序可能是2、4、8,每一个产品所走过的工序都不一样。”
印刷行业的特点是重资产和劳动密集型。每台印刷机动辄数千万元,而且一些工艺无法自动化,只能靠手工。“面对每天上百个订单,上千个订单,单靠人工去管理,很难做到完美。”林海舟也坦言,工艺出错、订单送错等问题也曾出现过,就连启动智能化数字化的建设也走过一段弯路。“但是,我们铁下心来摸索,跟供应商多沟通,目前的智能化数字化之路越走越顺了。”
记者获悉,针对消费品行业新品更新速度快和产品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多的特点,公司引进了一台兰达纳米数码印刷机,一方面满足客户对速度和色彩的要求,一方面也使中荣印刷在这一领域产生较大的竞争力。
■智能立体库成行业最大自动化立体库
林海舟带领媒体记者穿越厂区,来到智能仓储立体库。这是整个智能工厂的调度中枢,显得非常“黑科技”。记者现场看到,原材料和半成品、成品货物的进出库调配,全部依靠轨道、堆垛机、自动提升机、穿梭车和传送带等构成的智能配送调度系统完成,在那里是见不到任何的工人。
“智能化数字化最大的好处,是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林海舟告诉记者,研发部门开发出新产品之后,生产计划部门在运营平台下达生产指令,堆垛机就从智能仓储立体库自动就近提取纸张,通过穿梭车投放到指定的印刷生产线上生产。
据悉,中荣印刷的大数据平台已实现自动采集每条印刷生产线的生产进度数据,存储在系统里,随时可根据存储记忆,调度轨道运输车,给生产线补料,不需要操作人员在电脑上录入补料信息,让每个生产环节紧密衔接,不会出现待料现象。“整个生产流程这么流转下来,生产效率提升了,生产质量也提高了。”林海舟说。
记者了解到,该智能仓储立体库目前是行业内最大的自动化立体库,而且作为整个工厂的物流中枢,对接各车间71个物流进出口,其复杂程度在行业内属首例。
在工厂现场,记者也看到,每条生产线的工人并不多,各个生产环节在流水线上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整个生产流程通过企业大数据平台将逐步实现智能化管理。
林海舟表示,要继续保持企业发展,主要得益于企业的智能化数字化日臻完善。“将来,我们将实现整个厂区智能化生产,无人办公,自动流转等,因此,我们也将继续建设智能化数字化,往更高的目标迈进”。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记者 何腾江
◆视频、图/记者 王云
◆视频后期/刘建满
◆编辑:王欣琳
◆二审:陈彦
◆三审:苏小红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