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神舟十三号搭载3名太空“出差”半年的航天员凯旋,顺利出舱后躺坐在由中山企业研发制造的“护航椅”上接受敬意与采访,引发广泛关注。从太空生活到回到地面,中山智造已多次为中国航天员“保驾护航”。如太力集团提供的食物残渣真空压缩袋,已是第11次上太空,协助我国航天事业解决食品残渣处理问题。格兰仕集团中山基地十年磨一剑,研制出首台航天微波炉,为航天员烹饪美食。
这些例子也说明,将一把椅子、压缩袋技术、一台微波炉研发制造做到极致,中山企业也能在高质量发展之路迎来“高光时刻”。
当前,中山集群经济突出、中小企业众多,中山民营经济步入提质转型期,鼓励更多民营企业发挥创新活力,将能够为中山制造业积攒更多高质量发展实力,帮助中山经济走过产业结构优化转型的“阵痛期”。
▲神舟十三号3名航天员返回地面后,乘坐的第一把椅子由中山企业制造。
将一项核心技术做到极致
为中国航天员“保驾护航”的产品,容不得出半点差错,只有拥有硬核核心技术、过硬制造能力和品质能力的企业,才能完成这样的任务。参与国家航天事业的中山智造企业,均具备行业独有的核心技术和创新体系。
航天微波炉帮助中国航天员在太空享用健康热食,7分钟完成3名航天员主食加热,宫保鸡丁经航天微波炉加热变成可口热菜。这台航天微波炉,正是在格兰仕集团中山基地研发大楼完成研发制造。2011年,格兰仕航天微波炉项目就正式立项,当时格兰仕民用级别微波炉技术已有长达20年的积累,拥有许多民用微波炉的核心技术。
▲格兰仕航天微波炉研发团队。(受访者提供)
正是这样的技术积累,让中山基地有技术基础能够承担“航天标准微波炉”的研发制造。同样起关键作用的是研发人才和创新体系。格兰仕第一时间启动了微波炉的核心部件——特种磁控管的研发。为了使微波炉符合火箭发射与太空工作的要求,格兰仕对微波炉结构与核心部件进行重新设计和研发,特制了变频微波电源,使微波炉符合严格的尺寸、重量和功耗限制,并且达到在火箭发射升空过程中能够承受过载与高频震荡的目标。这些创新背后,有一支专门的研发团队花费长达10年的时间攻克一道道难关,由格兰仕集团提供整体的技术研发支撑。
在太空“吃播”环节,航天员会将食物残渣收纳到黑色的袋子里,这个袋子就是总部位于中山的太力集团提供的食物残渣真空压缩袋。太力集团的食物残渣真空压缩袋已经第11次上太空提供服务,这次空间站航天员使用的也是太力的产品。
▲空间站中,航天员使用太力产品。(央视视频截图)
航天专用太力真空压缩收纳袋,需经过5000次检测和3000余次实验才能顺利“升空”,必须保证产品100%合格。因为在太空,大肠杆菌繁殖速度是地面数十倍,处理不好,会威胁宇航员的健康。太力集团董事长石正兵1999年创立太力公司,从刚开始懵懂追求“人无我有”到有意识打造创新体系,用“滚雪球”的方式慢慢积累核心技术。
2008年,航天员中心通过对市场上各类真空密封产品的跟踪测试,发现太力的产品是最接近航天员中心设想的,便主动上门考察。2008年9月,航天员中心与太力签署“中国航天飞船残留食品处理用品合同协议”。太力从此开启了真空压缩袋产品航天品质的技术攻坚。太力集团研究院共占地3层,模仿高校研发体系。石正兵在接受本报专访时曾表示,他的梦想是在家居领域做成一家像华为那样的科技公司。
专供神舟十三号航天员落地使用的“护航椅”由位于中山的坐感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制造。长时间在太空生活的航天员,回到地面后需要进行重力再适应。作为着陆救援的一部分,这张特制的座椅,在航天员休憩、移动、交流等各种状态下起到全身承托的作用,帮助他们重新适应重力。从接到任务到完成任务,该公司研发团队用了半年时间,作出了“支撑件要硬要稳,限位赋形适当软一些”等多方面创新。这家国家高新技术民营企业在办公坐具研发制造十多年集聚的力量,十多人组成的研发团队多次日夜奋战,实现一把办公椅到专供航天员的特制座椅的转变。
充分激发民营企业创新活力
多款“中山智造”能够为大国盛事提供服务,这不是偶然的。就在今年2月,北京冬奥会开幕,飞扬火炬、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服务赛事场馆智慧机器人、运动员驻地和比赛场馆电梯,均有中山智造参与。从主席台上摆放的小小台灯,到开幕式舞台、赛场照明、体育设施灯光工程,都有中山灯饰的身影。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资料图片)
这些中山造迸发出中山民营经济的创新活力。从工业立市到工业强市再到高质量发展,中山工业经济经过30多年发展,形成了丰富的工业门类和产业集群。其中,民营经济最为活跃。据统计,全市规上民营企业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数量8成。丰富的产业集群孕育了一批深耕细分领域技术的中小企业,全市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家,省级专精特新(高成长)中小企业103家。这些企业研发投入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具有发展速度快、创新能力强、运行质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特点。中山许多龙头骨干企业,也是由行业的“单项冠军”逐渐成长为综合实力强壮的“多面手”。
民营经济比重大,充分激发民营企业创新活力,才能转化为中山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力。当前,中山市正构建大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并且同时实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让更多企业转型提质,走向高质量发展坦途。
中山市正在实施领军企业和龙头骨干企业“双培育”计划,在研发、品牌、用地、人才等方面给予企业大力支持。市工信部门已经制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发展实施方案并完成首批遴选,以政策组合拳支持中小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之路。通过奖励政策,2019-2021年,中山3年新增规上工业2371家,中山市正继续加快推动更多小微工业企业上规模。今年2月召开的中山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会议上,中山市密集出台了16份惠企暖企政策。“马上办”中山市惠企政策平台也已上线服务。培育企业做大做强、加强企业上市扶持力度、激发企业发展动力……中山市正通过增强政策宽度、提升措施力度、提高服务温度,让中山企业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有更广阔的平台。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记者 黄凡
◆图:冯明旻 (除署名外)
◆编辑:唐益
◆二审:黄廉捷
◆三审:徐小江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