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在500多家门店推广!中山部分便利店开售乙类非处方药
发布时间:2022-04-23

4月23日,位于中山市黄圃镇新丰南路39号1卡的美宜佳连锁便利店正式开卖乙类非处方药,24 小时为社区居民服务。据悉,目前广东省在各地市开展“超市或便利店销售乙类非处方药”试点,首批试点企业有两家,为华润万家有限公司+广东德信行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广东美宜佳便利店有限公司(简称美宜佳)+春悦林(广东)大药房有限公司。为保证群众急需用药安全、便利,从“小切口”实现为群众真心办实事,美宜佳计划在中山市500多家便利店推广该模式。

店内设置便民药柜和统一标识

▲便利店内设置了便民药柜,与非药品有效隔离。

当天上午,不少附近居民来到便利店,或咨询或买药,异常热闹。据悉,4月2日,黄圃镇市场监管分局给该连锁便利店颁发了《食品药品经营许可证》,为中山发出的首张连锁便利店经营乙类非处方药的《食品药品经营许可证》,标志着广东省乙类非处方药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在中山正式落地生效。半个多月来,该便利店已完成门店布置、药品上架等前期工作,具备卖药条件。

记者注意到,便利店内设置了便民药柜,与非药品有效隔离,统一展示“乙类非处方药”字眼和非处方药专用标识,并公布了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监督电话,设置顾客意见簿。标识处还有一个健康码,群众有疑问,可通过扫码咨询,执业医师提供在线解答。营业执照的旁边,加挂了食品药品经营许可证和执业药师注册证。上架药品共有110多种,包括清热解毒类药品,如清热祛湿颗粒等;外用类药品,如红花油、活络油等;胃肠消化类药品,如健胃消食片、乳酸菌素片等;日常应急类、跌打止痛类、营养滋补类等药品。同时,疫情防控期间,不销售《疫情期间需实名登记报告药品目录》里的药品。

“一些清热解毒和祛湿类的药品经常用到,急用时发现药店已关门。”正在买药的李女士表示,便利店分布广泛,营业时间长,跨界卖药对广大群众来说是一件好事。

美宜佳中山事业部部长吴文标表示,根据《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为使群众更为方便,将非处方药中安全性更高的一些药品划为乙类,乙类非处方药除可在药店出售外,还可在超市、宾馆、百货商店等处销售。相对而言,乙类非处方药不需医生处方,消费者根据药品说明书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

双重监管确保药品质量安全


▲在醒目位置张贴食品药品经营许可证和执业药师注册证,并公布监督举报电话。

便利店销售药品,经营企业和主管部门如何监管,保证药品的安全?吴文标表示,便利店销售的药品由连锁总部统一配送,药品连锁总部和门店有“七统一”的管理制度,经营药品的美宜佳门店也将执行这一制度,即统一标识管理、统一财务管理、统一采购配送、统一质量管理、统一人事管理、统一信息管理和统一服务标准。为此,美宜佳连锁总部设置专门的质量管理机构,负责药品质量管理体系构建与实施,包括对供货商审计、药品采购、药品验收、门店管理、销售人员的业务培训等。

市市场监管局负责人表示,目前,便利店经营乙类非处方药,可通过告知承诺制获得经营许可,实现“准入即准营”,市市场监管局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相关门店及时开展现场监督检查,重点检查门店巡查报告制度执行情况,以及是否存在违反“七统一”管理规定等,确保药品质量安全。对监管发现的问题依法依规采取约谈、告诫、责令整改、停止远程药学服务,督促企业规范经营。

推动传统药店向社区健康便利店转型


▲街坊在手机上也可下单购药。

据吴文标介绍,美宜佳在中山门店达700多家,计划5月中旬左右在80%的门店铺开跨界卖药模式。

据悉,《广东省经营乙类非处方药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是全省范围内对试点企业、试点品种开展的大型连锁便利店仅经营乙类非处方药综合改革,探索出区别于其他试点省份的创新模式——“跨界融合”,即支持和鼓励属于同一集团管理的大型连锁便利店总部与药品零售连锁企业跨界融合,相互借力、节约成本、优势资源共享,旨在鼓励药品零售经营模式创新,推动省、市药品零售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简化申报材料、优化审批流程、实行告知承诺制,为仅经营乙类非处方药的连锁便利店、超市办理药品经营许可。

市市场监管局负责人表示,目前试点模式为一家超市或便利店连锁总部搭配一家药品零售连锁企业,无论是美宜佳还是华润万家,都有大量的门店和足够的人流量,更能形成规模效应和成本优势,确保试点政策取得成功。同时,便利店和超市主要分布在社区和小区,大多数实现24小时营业,可充分满足社区居民日常急需用药的多元化需求,推动传统药店向社区健康便利店转型。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记者 徐世球 通讯员 钟世坚
◆图:记者 文波
◆编辑:蓝运良 
◆二审:朱晖
◆三审:徐小江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