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时发出阵阵紫色强光,可实现自主避障绕障、自主充电,带有地图规划智能功能……4月19日,记者走进位于火炬开发区的中山联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合光电”)一楼大厅,只见一台白色的机器人来回“奔走”于大厅之中,身侧四周还随之运动发出一闪一闪的黄光。这个忙个不停的“小家伙”正是前不久亮相2022年北京冬奥会国家速滑馆,为其切实做好病毒消杀工作的防疫小帮手——脉冲紫外消毒机器人。
工作人员正在操作脉冲紫外消毒机器人。
脉冲紫外消毒机器人是联合光电的全资子公司武汉联一合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一合立”)研发的高能强光灭菌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结合的智能机器人,可替代作业人员进入危险区域、无人区域等空间进行高效率的紫外消毒,具备高效消毒、无污染、无残留、全自主、无需人工干预等特点,能够快速杀灭直径6米内物体表面和空气中的病毒和细菌,消杀有效率达99.99%,可代替人工进行重复性、高效精准、全覆盖无死角消杀任务,有效减少人工消毒压力和降低感染风险。作为联合光电研发、生产、销售的一款产品,脉冲紫外消毒机器人从一个想法变身为登上奥运舞台的产品,其背后充分彰显了“中山智造”的实力,更突显了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重要性。
从想象变成现实仅用时2个月
2020年初,武汉爆发新冠疫情,平日烟火气十足的城市按下了暂停键,但联一合立的研发团队并没有。“3月,为解决防疫消杀难题,公司领导层便琢磨如何利用我们专业所长做一些消毒的器具。”联合光电董事会秘书、副总经理梁绮丽介绍,联一合立以全地形、全AI探索型无人系统为自主研发核心方向,涵盖自主行走、智能传感器、多传感器融合、低延时通讯、精密机械及伺服控制等多种前沿技术,而联合光电是一家集光成像、光显示、光感知为核心技术的专业镜头、光电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因此,我们便结合双方的光电优势和感知优势,以尽可能减少医护人员工作量和交叉感染风险为目的,以我们拥有的各项专利为基础,研发制造了这一款脉冲紫外消毒机器人,前后用时仅2个月。”梁绮丽说。
“过程远比外界想象中艰难。”梁绮丽表示,由于武汉封城,第一台脉冲紫外消毒机器人的所有零部件都是“就地取材”,每一个算法的设置都经历过无数次调试。为保证研发进度,联合光电还组织了十多位湖北省外同事在当年3月初集中到中山总部,协同湖北省内同事进行联合远程研发。“如今,脉冲紫外消毒机器人已更新升级至第四代。”她介绍,从第一代到第四代,联合光电不断优化底盘、优化算法,促使其行走速度更快、消杀面积更广、自主行走能力绕障能力更强。目前,脉冲紫外消毒机器人已实现个性化定制,产品销往武汉、深圳、荆门、中山等地,覆盖医院、学校、政务服务大厅等多个场景。
工作人员正在操作脉冲紫外消毒机器人。
知识产权保护为发展提供原动力
“一直以来,我们联合光电都十分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在专利申请、维权等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且完备的体系。”梁绮丽表示,对于像联合光电一般的科技型企业而言,知识产权保护就如同企业的生命线,它是支撑整个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原动力,“知识产权保护不仅对联合光电,对整个行业、国家的健康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联合光电多年来一直把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做得十分扎实。梁绮丽介绍,联合光电的产品从外观到内部的结构、算法都拥有一系列专利,“就比如脉冲紫外消毒机器人,在它外观定稿之时,我们便会着手申请外观发明专利。算法运行试验成功、结构设计完成之后,我们也会陆续进行相应的专利申请。”目前,光是一台脉冲紫外消毒机器人便拥有近30项专利,而整个联合光电从成立之初至今已拥有专利达757项。
“联合光电去年一年在专利费用方面的支出就超90万元。”梁绮丽介绍,专利费用的支出是实现企业长足发展必不可缺的部分。为了让知识产权价值扩大化,联合光电一直以来也在不断地利用各项专利碰撞出新的火花,使之创造出更多融合型产品,“这也是企业创新创造的内生动力所在,只有我们自己主动去保护它、利用它,整个行业才会良性发展。”
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联合光电亦落实了相应的措施。梁绮丽介绍,当知识产权受到侵犯时,联合光电的专业团队将会进行调查取证,当了解并掌握一定的证据后会向对方发函警告,让对方停止使用或者支付专利费用。倘若屡教不改,联合光电便会采取法律手段进行维权。“为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目前,我们正在申请知识产权的贯标认证,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规范工作流程、方法、制度和文件,更加完善企业对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升公司自身知识产权管理水平,使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化、系统化,加快公司竞争升级。”梁绮丽介绍。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 见习记者 江慎诺
◆图、视频: 记者 易承乐
◆视频后期: 彭晓光
◆编辑: 曾嘉慧
◆二审: 唐益
◆三审: 苏小红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