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起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职责使命!中山代表团热议省党代会报告
发布时间:2022-05-24

建设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是省委对中山的极度关心和厚爱,是赋予中山沉甸甸的历史责任和光荣使命。连日来,在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中山市代表团讨论会场,“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成为了最大热词之一。代表们表示,要围绕营商环境、产业、交通基础设施、科技创新、社会治理、城市规划等“六个一体化”主动作为,将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谋深做实,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

市委副书记、火炬开发区党工委书记陈文锋代表说:

省委赋予中山建设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的任务,令人深受鼓舞、倍感振奋。火炬开发区将把高势能转化为高动能,以主人翁精神、创业者的奋斗姿态扛起职责使命,助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

一是积极改革创新,敢于较真碰硬,以更大的勇气和决心破解土地瓶颈问题,全力促“工改”、腾空间。

二是主动融入湾区创新链,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大链主企业招引力度,提升产业号召力、影响力、聚集力。

三是坚持制造业和服务业“双轮驱动”,推动火炬开发区经济发展扩容提质。

四是加快融入湾区优质生活圈,以“乡村振兴+文旅+产业”聚人气、添活力,打造“快工作、慢生活”的美好家园。

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刘美新代表说:

中山建设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有利于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破解广东长期存在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中山要发挥港澳台侨独特优势,深度挖掘和弘扬孙中山文化资源,办好海峡两岸中山论坛,打造对台合作产业园区,搭建两岸文化、经贸、产业交流合作平台,努力树起粤港澳大湾区对台合作的风向标。

同时,要进一步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提升民营经济服务水平,助力民营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引导非公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刘志民代表说:

中山要抓住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机遇,加快高质量发展。

一是找准定位、谋定而动。通过低效工业园改造,全力腾出产业空间,找准优势短板,走制造业立市之路。

二是对标深圳打造无差别营商环境。全力提高行政审批、服务企业效能,不断健全完善招商引资全流程工作机制,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承接东岸城市优质资源外溢。

三是着力发展金融服务业。发挥金融杠杆撬动功能,重点推动国资国企深化改革、做强做大,提升国有资本“造血”能力。

四是坚持不懈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梁子财代表说:

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为中山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了新的战略机遇,充分体现了省委对中山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深情厚爱。实验区建设,离不开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离不开高素质、专业化人才。

组织部门要围绕市委提出的“六个一体化”要求,全面推动市镇干部交流轮岗,持续选派一批干部到深圳跟岗锻炼,以干部队伍思想观念的一体化带动全局工作的一体化。

要用好《中山市新时代人才高质量发展二十三条》,实施“中山英才计划”,在翠亨新区建好中山国际人才港,创新实施“特聘人才”制度,努力建设湾区人才高地。

市委副秘书长、翠亨新区党工委书记梁克代表说:

省委把支持中山建设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推动翠亨新区等特色平台建设一并写入报告,既是惊喜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中山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随着深中通道即将建成通车,未来枢纽地位更加凸显。

翠亨新区作为中山参与湾区建设的主阵地、对接珠江东岸的桥头堡,要在“六个一体化”上大胆创新、先行先试,积极探索与深圳前海、宝安等地“跨城通办”,加快低效工业园升级改造,布局一批深圳链主企业专业配套园区,打造与深圳对接的多式联运、高效便捷、衔接顺畅的交通体系,在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中争当表率。

三角镇党委书记李宗代表说:

建设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是中山期盼已久的尚方宝剑、金字招牌、重大利好。

要保持“苦干实干、能干善干”的实践品格,创造性抓好工作落实。

改革创新实验区意味着更大的改革创新自主权,首先自己要思想解放,完善和改进一些体制、机制和流程,想方设法为基层、企业乃至全社会放权、让利、松绑,激发各方积极性。

板芙镇党委书记闫东平代表说:

交通一体化和产业一体化相辅相成,有什么样的交通组织形态,就有什么样的产业业态。

中山要借鉴苏中苏北的崛起经验,抢抓国家适度超前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窗口期,主动谋划、积极争取更多珠江口跨江通道布局建设,打造“血脉通、骨架壮”的交通网络,全方位对接珠江东岸发达城市。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记者 郭锦润
◆编辑:蓝运良 
◆二审:陈彦
◆三审:苏小红
◆终审:程明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