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记者见到了忙碌的“环保卫士”彭虹,语声轻柔、气质亲和,是她留给人的初印象。身着白大褂,常年实验室的工作滋养出了她人淡如菊的沉静气质。“以前都是做技术工作为主,现在责任更大了,对我自己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2021年7月,中山市为填补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垂直管理改革后市级监测能力的空白,成立了中山市生态环境监控中心。作为技术骨干的彭虹挑起了中心组建的大梁。手下领着24人的全新团队,在人手紧缺的情况下要完成现有的工作量,这是极大的挑战。面对困难彭虹依旧从容笃定。“再难也会完成任务,何况同事们都这么努力。”看似瘦弱的她骨子里透着不言输的韧劲。
▲彭虹在实验室对样品进行检测。
▍监测环境,用数据守护碧水蓝天
2007年彭虹从中山大学硕士毕业后,便扎根中山环境监测一线,成为了广东省中山生态环境监测站(原中山市环境监测站)一名普通的监测人员,通过勤奋与不懈努力,她不仅成长为股室带头人,更成为全国环境监测领域内的技术骨干。“我刚一毕业就来到分析室工作,当时站里刚刚开始进行饮用水源地水中特定项目109项的能力建设,各项工作还都在摸索之中。”
“日常的工作量确实比较大。”进入环境监测这一行,彭虹始终处在高强度工作状态下。
“从接到监测任务,制定监测方案,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仪器和试剂,从复杂环境样本中提取到待测目标物,准确定量,审核数据,出具报告报表……只有依靠大家通力合作才能顺利完成。”除了应对日常工作压力,彭虹还着手带头提升环境空气和土壤中有机物监测的能力。面对新增任务,如重点地区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国家地表水采测分离监测任务等,她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带领所在股室圆满完成任务,并获得2018年中山市巾帼文明岗、2019年广东省巾帼文明岗称号。
彭虹一直致力于有机污染物监测技术开发,和团队一起攻坚克难,为监测站成功取得饮用水源地水中特定项目109项的计量认证资质、填补了中山市饮用水有机污染的监测空白,贡献了应有的力量。她先后主持和参加《中山市城区地下停车场空气质量调查与评价》《中山市典型流域农村水体污染源解析研究与应用》以及《典型内河涌水中化学性外源污染因子的筛查研究与应用》编写工作,成功申报了省级乡村振兴战略专项资金和中山市社会公益科技研究项目。
常年坚持不懈对技术精益求精的追求,深耕科研沃土,让彭虹在工作中收获了累累硕果。她积极主持和参与涵盖地表水、地下水、海水等多方面的科研课题,先后主持和完成市级科研课题7项,共获得4万余个监测数据,为环境管理部门在污染物排放控制和监测管理方面提供有力数据支撑。2014年省环境监测技术大竞赛,彭虹获个人二等奖、团体三等奖;2019年广东省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团体二等奖、个人理论单项第五名。她参与编写中山市环境质量报告书(2006-2010年)获省一等奖、中山市环境质量报告书(2011-2015年)获省三等奖。凭借过硬的有机监测分析技术水平,不断创新和发展环境监测方法,彭虹收获了越来越多同行的认可。
▍勇挑重任,用行动诠释敬业担当
2021年,彭虹调至中山市生态环境监控中心,推进各项建设工作。一切从零开始,彭虹认为自己的工作阵地始终在实验室。因此,她在队伍的磨砺中下足了心思。
“在实验室里,只要有技术上的问题,都可以找师姐解决。她能熟练操作实验室所有的大型仪器,比如气相色谱仪、气质色谱联用仪等。”中山市生态环境监控中心分析室主任李津津,说起彭虹这位师姐一脸佩服,“无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她都是很有亲和力的人,对待监测技术更是精益求精。”
在面对突发的环境污染事件时,为了尽快得到检测结果,彭虹经常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废寝忘食加班加点,克服种种困难完成工作。有些任务经常要求今天检测,明天就要出结果,所以很多时候都是要赶在半夜进行分析,或者半夜接到电话,都要马上赶回单位。对于这些工作的艰辛,彭虹总是一言带过。大多数时候,实验室的工作繁杂且枯燥无趣,彭虹却认为,“实验室的工作很适合女孩子。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在工作中都能用上。而且对技术的追求,其乐无穷。”
2021年,中山市生态环境局开展10次应急监测,对重点污染源企业开展监督性监测228家次,全年获得监测数据74540个。这些大数据背后是庞大的监测工作,都是彭虹和同事们夜以继日、辛勤付出的结果。
对彭虹来说,环境监测数据将成为执法部门衡量企业是否违法的标尺。“环境监测数据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环境决策的成败,必须严谨、准确。这是实验室全体技术人员的功劳。每一个实验员都是平凡又伟大的实干家,每一条数据的背后都有很多人的智慧与汗水。在平凡岗位做好分内事,才能赢得行业的尊重。”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记者 闫莹莹
◆图:记者 文波
◆编辑:汪佳
◆二审:朱晖
◆三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