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航千里,风云际会。在“双区”驱动和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的重大历史性机遇中,向着高质量发展目标坚定行进的中山,再次向外界发出求贤若渴的强音——在6月7日召开的市委人才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郭文海强调,全市上下要形成尊重人才、呵护人才、包容人才的社会氛围,坚持用好现有人才,坚持用人所长而不求全责备,坚持用最好的事业、最好的环境拴心留人,把中山打造成新时代优秀人才创新创业的大舞台。
▌当之无愧的“第一资源”
孔雀东南飞,至此不徘徊。
改革开放以来,中山以其“博爱、创新、包容、和谐”的城市特质,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优秀人才汇聚。正是一匹匹“千里马”在各行各业竞跑,让中山得以快速发展,从昔日的农业县,逐步转变为一座繁荣昌盛的工业强市。时至今日,“少年英雄出中山”的故事仍为人所津津乐道,一大批当年的“改革闯将”,依然活跃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舞台。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无论在任何时候,人才都是推动发展的第一资源。
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区域间不断掀起一轮又一轮的“抢人大战”。中山又如何在激烈竞争中彰显自身优势?对此,市委人才工作会议提出,中山正抢抓“双区”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以及深中通道即将通车的重大历史机遇,坚决扛起省委赋予的建设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使命任务。高质量发展前景、潜力、空间,就是我们“抢人才”最大的底气。
▌不同以往的“二十三条”
事以才立,业以才兴。
近年来,中山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持续加大人才投入力度,着力构建更具竞争力和吸引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广泛凝聚“博爱人才、智汇中山”的社会共识。
今年4月,市委组织部等9个部门联合印发了《中山市新时代人才高质量发展二十三条》。在政策制定过程中,中山广泛征求了企业家、高层次人才、技能人才,以及相关单位、镇街意见建议,认真研究了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相关地市经验做法,对比了中山人才政策存在的差距,最大限度地取长补短、集中智慧。
人才工作“二十三条”亮点纷呈。比如,创新提出在企业经营管理、科技创新、宣传文化、教育、卫生、乡村振兴等7个领域评定特聘人才,实行人才分类评价。同时,更加注重礼遇优秀企业家人才和技能人才,对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家人才给予子女入学、医疗就诊等优待礼遇,对新入选“中山工匠”的技能人才分档次给予奖励,为符合条件的技能人才提供子女入学优待和全市政务服务大厅办事优先办理优待。此外,还结合中山实际,重点聚焦人才住房、子女教育、医疗等现实关切,调动相关行政资源提供服务保障,首次提出全市五星级民办学校每年预留一批学位,用于解决人才子女入学,高层次人才择校范围扩大到全市所有公办、民办学校,等等。
▲小榄镇人才公寓内部。
相较以往,人才工作“二十三条”至少有几个突破:一是由“全市单一的人才认定标准”调整为“区分行业领域的多元人才评价体系”,有利于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人才脱颖而出。二是更加注重礼遇优秀企业家人才和技能人才,在人才评定方面赋予企业更大的自主权,激励人才心无旁骛干事创业。三是从侧重于提高人才待遇等硬条件,到更加注重打造人才所需的软环境,充分营造尊重人才、用心用情关爱人才的社会氛围。市委人才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除了人才本人,包括其配偶、子女、父母,都可以享受便捷就医等优质公共服务。凡此种种,既立足于中山发展的实际,又体现了“城市爱才、聚之有道”的气度、温度、厚度。
▌不拘一格地选才用才
每条道路,都有十步芳草。
在对人才的定义上,中山进一步拓展海纳百川的广阔格局。郭文海在市委人才工作会议上提出两个观点:一个是立足于用好现有人才,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要坚持用其所长而不求全责备,通过用好现有人才来实现以才引才。二是要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培养体系,高度重视职业院校发展,培养经济社会发展亟需的产业工人,力争走出一批大国工匠。他特别提到,中山“人才卡”的发放对象,除了高学历人才,同样也覆盖一线技工人才。
从这些具体而微的论述中,可以看到中山招引人才的理念之变:既要招得来“女婿”,又要用得好“儿子”,体现了“重外不轻内”的鲜明导向;着力打破“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人才评价体系,扭转“一把尺子衡量人才”的刻板做法……中山用实际行动证明:无论留学归国人才还是根植本土人才,无论高新产业人才还是传统技能人才,都是推动中山高质量发展的珍贵之才。
毋庸置疑,只有坚持不懈引导人才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城市的人才工作才有强大生命力。对于中山来说,技能型人才,同样是人才拼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中山相继成立“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领导小组,印发《中山市技能人才五年倍增计划》,明确从2021年起每年新增技能人才9.5万人,至2025年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超过95万人,技能劳动者占就业人员总量40%以上。推动中山市技师学院成为全省同时纳入“双高”建设的两家技师学院之一,首创“技能人才服务站”,加速校企技能人才双向对接,经验在全国推广。
▲东区街道青年人才驿站。
在市委人才工作会议颁发的“中山市爱才重才单位”和“中山市优秀人才”中,既有制造业企业和创新科研领域的企业单位代表,又有医院、学校和基层单位代表。这正是中山“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直观反映。只要每个行业都有一批像这些“名师”“名医”“名工匠”的人才熠熠闪光,中山,高质量发展就有源源不断的蓬勃生机。
▌真情实意的“人才之家”
在市委人才工作会议讲话最后,郭文海强调,要坚持党管人才,“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市人才办要成为人才队伍的后勤部,各级各单位主要领导要当好人才的“后勤部长”。
朴实无华的“大白话”里,既有坚定的政治引领,又有党委政府与各方人才以心交心、同心同德,将共同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真切情怀。换句话说,用人不仅要用其所长,还要用爱才惜才的博大胸怀和真情实意,甚至要善于包涵宽容专门人才特有的“小脾气”,同时设身处地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与后顾之忧。只要全市各级党组织和组织人事部门都打造成为温暖可靠的“人才之家”,新时代中山呼唤人才的强音,一定会获得绵绵不绝的回响。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记者 郭锦润 谭桂华
◆图:中山日报资料图片
◆编辑:蓝运良
◆二审:陈彦
◆三审:吴森林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