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全面部署了广东省今后五年各项工作,中山被赋予了重要使命。在科技创新领域,中山将如何与湾区先进城市水平对标与融合,实现科技创新水平新的跃升?近日,中山市科学技术局局长施焕东在接受专访时表示,市科技局将主动融入大湾区创新链,把深化珠江口东西两岸科技创新一体化作为科技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推动东西两岸创新协同,加快实现中山科技创新水平新的跃升。
▲市科技局局长 施焕东。
▌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省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带动广州、佛山、东莞、中山等市的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协同探索。对此,施焕东表示,省党代会报告赋予了中山建设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的使命和任务,对中山高质量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无论是对中山突破发展瓶颈制约,还是对中山实施“东承、西接、南联、北融”一体化融合发展大战略,都是重大的历史机遇,必将为中山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注入强大生命力。
“我们将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全力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坚决扛起建设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赋予科技局沉甸甸的责任。”施焕东说,市科技局将以改革思维突破一切困难,主动融入大湾区创新链,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坚持打基础、立长远,打造科技创新重大平台,强化人才高地建设,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加快建设珠江口西岸创新高地,助力我市建设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
▌谋划建立科技创新体系协作机制,推动东西两岸创新协同
省党代会提出推动珠江口一体化,打造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在施焕东看来,这是对中山实施“东承、西接、南联、北融”一体化融合发展大战略的重大利好和强有力的支撑。他表示,市科技局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六个一体化”工作要求,把深化珠江口东西两岸科技创新一体化作为科技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学习、对标、拥抱湾区先进城市,谋划建立科技创新体系协作机制,推动东西两岸创新协同,加快实现中山科技创新水平新的跃升。
对于下一步工作,施焕东从四个方面做了详细介绍。
一是加快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市科技局将全力支持翠亨新区、火炬开发区建设珠江口西岸高端科技创新集聚区和创新发展高地,为中山推动珠江口一体化融合发展发挥“桥头堡”作用。对标湾区重大创新平台,积极推动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创建国家级创新平台,中国南方原子能科学与技术创新中心先进核能研发基地、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等建设和发展。
二是强化创新发展人才支撑。将贯彻落实新时代人才高质量发展23条意见,围绕我市重点产业“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及前沿科技领域,积极面向广深港澳招引高水平创新团队、科技领军人才;深化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改革,以专业能力、市场价值、经济贡献为主要评价标准,实施科技创新领域特聘人才评定和资助计划,不断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三是加快导入创新资源。市科技局今年将加强与广州、佛山等地的科技创新合作,加速融入湾区创新体系;探索“双向创新飞地”孵化模式,支持大湾区优势主体在中山布局孵化产业化园区、新型研发机构,鼓励我市国企、相关镇街立足产业特色在深圳、广州布局建设产业协同孵化中心或异地孵化器,专项支持大湾区科技成果项目在我市落地转化,打造科技项目孵化“绿色通道”,加快形成“广深港澳研发+中山孵化产业化”的创新生态。
四是加快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营造大湾区最优创新生态。市科技局将深化科研领域业务改革,进一步简化流程、精简环节、压缩时间,试行相关科技经费后补助项目“免申即享”。探索“预算+负面清单”改革,择优给予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类创新平台长期稳定支持机制,赋予更大的经费使用自主权,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
▌力争今年全市高企数量超2400家
中山拥有2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结合深化珠江口一体化发展、用好改革创新实验区政策红利,科技局将如何以政策、行动引领产业布局、推动产业升级? 施焕东表示,市科技局将紧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聚焦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企业,引领推动中山产业链优化升级。
他透露,市科技局将推进重点领域核心技术攻关,紧紧围绕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卡脖子”技术,全力实施产业核心技术攻关工程。探索建立面向新技术应用与迭代升级的示范场景,联合市相关部门、镇街发布一批应用场景需求清单、建设一批小试中试验证服务平台,加速生物医药、数字化、智能化等新技术的产业化。
同时,深入实施高企提质增量计划,力争今年全市高企数量超2400家,规模以上高企占高企总数的比例超过65%。带动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力争全市R&D经费保持每年10%以上的增长,到2025年R&D/GDP比重突破3%,进入湾区先进城市行列。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记者 袁婵 通讯员 黄奋敏
◆图:记者 明剑
◆视频摄制:陈晨
◆编辑:蓝运良
◆二审:朱晖
◆三审:苏小红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