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今后五年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市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彭晓新表示,办好中山教育和体育事业的核心是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提升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工作重点。他认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要以教育评价改革、落实国家双减政策、民转公等重大任务为抓手,把中山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提升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使群众对我们的教育和体育有更高的满意度、获得感和幸福感”。
市教育工委书记、市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彭晓新。记者 文波 摄
丨继续加大公办学校改扩新建力度
记者:中山的义务教育水平已较高,但百姓对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仍有所期盼。市教育体育局如何高位求进,让义务教育发展更高质量?
彭晓新: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发展,是老百姓最关注、也是期盼最大的。我们不仅要让义务教育增量与提质,还要注重均衡与公平。
“增量与提质”首先是要继续加大公办学校改扩新建力度。建立基础教育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对涉及基础教育的学位建设等事宜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办理时间,落实并联审批、“一网通办”、告知承诺制、联合审图、联合验收等改革措施,加快办理学校基本建设审批事项。全力推动公办中小学校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按计划建设。
根据相关部门数据,预计到2025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达57.5万人,较2021年增加9.5万人,高中教育阶段在校生12.7万人,较2021年增加3.4万人。根据《中山市公办中小学建设计划(2022-2025年)》,计划到2025年,全市新增义务教育阶段公学位10.11万个;高中段新增3.56万个,其中公办2.86万个,民办0.7万个。如建设项目按计划如期完工并投入使用,全市义务教育和高中学位可基本满足需求。
新建的中山永安中学。
提质则要谋划好“十四五”期间的义务教育发展规划,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巩固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和“公民同招”成果,完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加快推进集团化办学改革,鼓励优质品牌学校牵头组建办学集团,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推动区域集团化办学改革,培育5个市级优质特色教育集团。推动“强基计划”落实并向初中延伸;积极落实普通高中“公民同招”和属地招生政策,切实规范普通高中招生秩序。优化中小学学籍管理信息系统,严格规范学籍管理。
“均衡与公平”还包括了要保障适龄少年儿童入学权利。完善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实行随迁子女凭居住证报名入学。保障港澳居民或其随迁子女按规定享受居住地教育基本公共服务;继续做好积分入学工作;抓好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筹划并力争启动专门学校建设工作,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的适龄少年实施义务教育。
近年,我市义务教育阶段的摇号招生方式也一直在进行调整,就是希望能制定更公平的机制,让群众都有平等的机会获得优质量教育资源。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定支持下,一直在陆续将公办、民办的优质教育资源都纳入到全市统一摇号的政策中。这是响应群众呼声,顺应群众期盼的工作。
改革需要勇气与智慧去破除旧有的模式,一方面是增量提质,另一方面要让优质的教育资源公开、透明,群众有平等获得的机会机制。
丨通过课后服务促进学生全面素质提升
记者:国家提出“双减”政策,教育不能唯分数论。我们的基础教育在做好日常的教育教学外,还将如何继续提高发展质量?
彭晓新: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教育的改革是全面的,对于教育的评价也要与时俱进。为推动教育评价改革走深走实,我市做好学校高质量发展评价,推进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巩固中小学生家庭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改革成效。完善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机制,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加强中考研究,发挥考试评价科学导向作用。进一步规范进校园事项(活动),做好中小学及教师减负工作。研究制定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指南、学生发展指导实施指南,深化育人方式改革,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
另外,我市在课后服务也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目标不断推进改革。通过课后服务,促进学生全面素质提升。在实施“双减”过程,我市创新性地提升校内课后服务水平,不断完善课后服务收费制度,实现课后服务“全覆盖”与“平台化管理”。“一镇(街)一策”“一校一案”,确保课后服务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5+2”服务模式全覆盖,同时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阶段下午校内课后服务收费。积极探索课后服务“平台化管理”,以“互联网+课后服务”的创新工作模式,实现课后服务规范化、数字化管理新突破。平台选定之后,所有符合资格规范的培训机构都可以进入,就如同“淘宝平台”,大家都把好的产品拿出来亮相,公平竞争。全市各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课程涉及艺术、体育、科普、劳动、阅读、心理等13大类、237门特色课程,新建设校内运动队87支、艺术团97个。据不完全统计,课后服务全市义务教育段学生参与率约80%,教师参与率93.7%,未发现利用课后服务时间集体补课的行为。
南区竹秀园小学的课后服务,开展击剑等丰富多样的特色课程。
同时,我市也在压减学科类培训机构规模,加强培训机构资金监管与规范治理,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同时多部门联动,多措并举,不断丰富课外活动。目前,根据“双减”工作监测平台统计,全市义务教育阶段293所学校全部开展课后服务,100%学校能落实作业校内公示制度、作业时间控制达标、不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要求家长批改作业。目前已填写“学生和家长对校内减负提质满意度调查情况”调查问卷的学生和家长共26.9万人,其中学生满意度为96.66%,家长满意度为96.74%。
今年我市也将首次推出暑假校内托管,参照在校期间的课后服务,以及妇联、青少年宫等公益组织的培训机构的特点,把服务引入校内。利用学校空档期,盘活公共政府资源,成为假期中的临时妇幼童中心、青少年宫。一方面让孩子的爱好和所长能得到满足和发挥出来,在非学科类里进行个人素质的提升;另一方面也让家长放心安心,减轻各种校外培训的选课、接送等。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 记者 陈慧
◆图: 记者 文波
◆编辑: 曾嘉慧
◆二审: 黄廉捷
◆三审: 苏小红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