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整治是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重要抓手,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城镇化进程快,外来人口多,农村“三线”问题更为突出,而“三线”线涉及不同行业主管部门、分属不同业主单位,线路杂乱交织,各部门统筹协调困难,是中山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的一大难题。
▲横平竖直的光缆高高挂在空中。
为加快破解“三线”困局,从2020年开始,中共中山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下称“市委农办”)就牵头着手整治中山乡村“三线”难题。全市先后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从传统绑扎等方式的1.0版本迭代升级到2.0版本——“乡村(社区)信息通信新基建工程”(下称“乡村新基建”),彻底解决了乡村“三线”蜘蛛网难题。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第三分院副院长黄赐悠表示,“‘乡村新基建’可在全省称得上首创,现在茂名、阳江、惠州等兄弟地市也纷纷借鉴中山模式开展试点推广。”
▌箱内跳接到户只需2根光缆
一边是电力线、通信线和电视线纵横交错形成的“蜘蛛网”;一边是整齐干净的街道,几乎看不见任何杂乱的线路,这是6月23日,记者在三乡镇雍陌村看到的场景。一路相隔,两街对望,村庄风光却迥然不同,“乡村新基建”这项工程的进展速度,让中山市乡村“三线”的现状与整治成效有了鲜明对照。
▲雍陌村上街的主干道的通信线基本下地,整治之后的线路更加齐整。
故居、石板街、侨房……漫步在雍陌村上街中,石板街上干净整洁,横平竖直的光缆高高挂在空中,在郑观应故居前一宽阔的广场上,立着两个“多网融合光交箱”。黄赐悠介绍,经过“多网融合光交箱”后,移动、联通、电信三家运营商共用一根光缆,广电单独使用一根光缆,居民无论选择任何一家运营商都可以在光交箱跳接转入,无需像以往一样单独拉线入户,相当于从光交箱到居民家门口只需2根光缆即可,彻底根除乡村“三线”乱象。
▲经过“多网融合光交箱”后,从光交箱到居民家门口拉线只用2根光缆即可完成。
2021年年底,作为特色精品示范村的板芙镇里溪村已经完成“乡村新基建”工程,目前正在完成各项收尾工作。经过整治之后的里溪村,干净整洁的道路、错落有致的农家屋舍,一条条横平竖直、整齐有序的线路,将里溪村的天空衬托更加明亮。板芙镇里溪村党总支第一书记范展颢说,以前村子道路两侧电线杆上,都是密密麻麻的电线,甚至有村民家中墙上都挂着缀满乱线的光交箱,“三线”宛如蜘蛛网般覆盖在上空,给人一种无形的压迫感。范展颢说,“现在提到‘三线’,村民都交口称赞,直言人居环境改善了很多。”
▌“乡村新基建”模式为中山首创
“‘乡村新基建’模式在全省可称得上首创。”黄赐悠说,“乡村新基建”模式是中山率先将城市住宅小区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设计规范应用于农村场景的大胆尝试,该项目对于实施“光纤到户”工程和数字乡村战略等工作具有重大推动意义,现在茂名、阳江、惠州等兄弟地市也纷纷借鉴中山这个模式开展试点推广。
▲未经过整治的“三线”布线混乱,乱如蜘蛛网。
沿墙沿杆私拉线缆、通信线缠绕电力线,布线混乱、管理混乱,且各条线缆涉及不同行业主管部门、分属不同业主单位,线路杂乱交织,各部门统筹协调困难,成为“三线”最大难题。黄赐悠说,拆除“三线”成本较高,各种成本加起来1公里差不多要1万元左右,这还不涉及各个运营商割接的部分,因此每新增加一个住户,或者住户更换运营商,运营商就会就近拉一根新线,甚至重新安装新的光交箱,长久下来就出现了“三线”蜘蛛网问题,不及不美观且存在安全隐患。
早在2020年时,市委农办就结合各镇街实际,出台《中山市农村“三线”整治工作指导意见》,推出运营商模式、广电模式等“三线”整治方法,被称为中山“三线”整治1.0版本。市委农办工作人员李诗华介绍,“三线”整治1.0版本,主要以各运营商配合村(社区)采用绑扎、清理废旧线、吊挂线缆等形式开展,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线”整治2.0版本“乡村新基建”模式。
“后来经过多方探索,市委农办推出‘三线’整治2.0版本‘乡村新基建’模式。”李诗华说,该模式即在行政村内新建1套多网融合光纤网络承接运营商现有用户,再拆除原有杂乱、多余的线缆,新增用户仅需调整接口、无需新增线路,且明确“乡村新基建工程”建成后5年的管理和维护的主体责任,从而彻底根治全市农村“三线”乱象。此外,“乡村新基建”还充分考虑乡村信息通信未来需求,为5G网络布点、智慧杆、物联网等信息通信预留了充分的空间和载量,能满足乡村未来5-10年的发展需要,避免了后续反复整治、重复投入等问题。
▌全市82个村(社区)陆续启动新基建工程
“蜘蛛网”“断头线”光交箱箱体张贴“牛皮癣”等“三线”乱象正在得到整治。雍陌村党委第一书记招应泉介绍,2021年6月,雍陌村选择“乡村新基建”模式推进了“三线”整治,考虑到成本原因,主干道和主要景观节点主要采取“三线”下地模式,居民住宅局部巷道则按常规架空走线,由于线量大幅度减少,空中走线也能确保整体美观。目前,雍陌村第一期工程已基本完工,后续将陆续完成一路之隔的二期工程和覆盖全村的三期工程。
▲雍陌村上街的主干道的通信线基本下地,整治之后的线路更加齐整。
像雍陌村一样,目前全市82村(社区)陆续启动新基建工程。其中在2021年时,全市就率先在市领导挂点特色精品示范村开展“乡村新基建”工程试点建设,并鼓励有条件的村(社区)进行推进建设。2021年年底时,市领导挂点的13个村(社区)基本完成“乡村新基建”基础设施建设。
“因为看到‘乡村新基建’工程试点带来切实的利好,不少镇村(社区)都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推动‘三线’整治。”李诗华说,“乡村新基建”工程每个村(社区)的投入成本在200万元到400万元不等,在财政支持有限的情况下,他们就借助专项债资金进行改造,全镇推进或分片分区域推进“乡村新基建”,如三乡、南区、板芙、神湾等镇街。
▲市委农办工作人员和省专家走访检查雍陌村“三线”治理成效。
今年,全市新增11个镇街,涵盖69个村(社区)启动“乡村新基建”工程建设,其中三乡镇、南区、五桂山均全覆盖,为全市“三线”整治打开了新局面。李诗华说,未来整齐划一的线路走廊将取代以往的“蜘蛛网”,短期内中山乡村整体景观将有较大提升,为后续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推进建设“业兴、村美、人和、民富”的美丽乡村增添了更多的“活力”。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 记者 陈雪琴 通讯员 林簇
◆图: 记者 余兆宇
◆编辑: 陈雪琴
◆二审: 陈彦
◆三审: 吴森林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