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3周年。6月30日上午6时,随着粤港澳大湾区11城第一缕晨光在慢直播中依次出现,大湾区11城25小时特别联动报道正式拉开序幕。此次联动报道从6月30日上午6时开始,至7月1日上午7时结束,全程25小时。
中山日报、中山+客户端参与了此次报道,在长达一个多小时的“中山时间”里,多角度全方位地介绍了中山社会发展成就和湾区融合生动实践。
此次联动报道获得粤港澳大湾区11城主流媒体刊播,新华社现场云、今日头条、腾讯新闻、视频号、抖音、快手等平台也同步推出。
01
探访深中通道感受超级工程魅力
联动报道“中山时间”的第一站,中山日报、中山+全媒体记者带观众探访深中通道建设现场。站在施工平台,绵延数公里的深中通道勾勒出一条优美的曲线,不仅视觉美,更带来宽广想象空间。
▲中山日报、中山+全媒体记者杨骐玮带观众探访深中通道建设现场。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高级工程师夏丰勇介绍,珠江口是强台风频发区,抗风性难度突出,他称,项目前期进行了3年多的平行研究,攻克了台风频发区超大跨整体钢箱梁悬索桥灾变控制技术,为我国未来三大海峡工程积累技术储备。
深中通道S07合同段项目总工程师陈剑波对于能参加深中通道的项目建设,感到十分自豪,“从一片片箱梁到最后的成品,就像看到自己孩子的成长。”
作为国家重大工程和粤港澳大湾区核心枢纽工程,自开始以来便已突破重重难关,创下众多“世界之最”,备受世界瞩目。深中通道的建成将彻底改变珠江东西两岸的交通格局,促进粤港澳大湾区100公里黄金内湾加快形成,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融合发展。
02
与港澳青年面对面畅谈发展机遇
联动报道“中山时间”的第二站,是被粤港澳青年称为“梦想孵化器”的中山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合作平台,自2018年创立以来,平台共孵化500多个项目,其中港澳项目78个,正在孵化的港澳青年项目有30多个。
中山日报、中山+全媒体记者在这里对话三位在中山创新创业的港澳青年代表。选择回内地创业,从事工业机器人编程行业的香港青年李铂嘉称因为内地制造业发达,他能够在短时间积累更多智能制造的经验,而且中山提供了众多政策支持和辅导,降低了创业成本。同样,从事传媒产业的澳门青年梁浩文看准湾区文化产业和文旅市场。香港青年严志仁从事海外版抖音Titok运营,入驻后享受到创业辅导和免租优惠等扶持政策。几位青年都看好中山未来,希望进一步融入大湾区,与湾区同频发展。
▲三位在中山创新创业的港澳青年代表与中山日报、中山+全媒体记者李玮玮畅谈感受。
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创业科科长何凌川介绍,中山十分重视创新创业基地高质量发展,其中位于翠亨新区的澳中创新创业园将于年内开园,同时中山在社保补助、贷款融资、创业指导、人才安居房、事业单位招聘等方面不断创新,为港澳居民及企业在跨境执业、创业、就业、就学、居住等提供更多便利。
03
在翠亨新区看见“未来之城”
联动报道“中山时间”的第三站是翠亨新区,这是中山市重大战略平台之一,也是国务院第二批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试点之一,中山日报、中山+全媒体记者来这里探访“未来之城”的模样。
西湾智慧大数据研发部经理戚国华在“智慧城市”运营指挥中心介绍,这里作为新区的指挥大脑,实现了一屏管全区的建设目标,通过数据融合共享,可以监测城市运行和进行事件管理等。
在推动东西两岸融合发展上,中山翠亨新区投资促进局招商专员白雪介绍,翠亨新区将以重大体制机制改革为牵引,在营商环境、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公共服务、空间规划等六大方面,多领域全方位对接深圳等东岸城市,在中山创建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中当好排头兵。
04
弘扬孙中山文化资源,共建人文湾区
联动报道“中山时间”的最后一站,中山日报、中山+全媒体记者来到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支持中山市深度挖掘和弘扬孙中山文化资源,支持中山市建设孙中山文化国际交流中心。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馆长林华煊介绍,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举行了许多粤港澳大湾区交流活动,如组织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公益年会的百余位港澳青少年参观故居,举办了第二届孙中山研究青年研习营等,让更多湾区青年了解孙中山。
据介绍,今后,中山将以孙中山文化资源为载体展开更多对外文化交流,为共建人文湾区作出积极贡献。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记者 李玮玮 谢琼 见习记者 胡力恒
◆图:记者 黄艺杰 陈家杰
◆编辑:侯海影
◆二审:蓝运良
◆三审:程明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