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近日,广东省委深改委部署中山市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以下简称“实验区”)。中山这一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引起国内外媒体广泛关注,7月14日,南方财经全媒体发文聚焦中山,现将全文转发如下,以飨读者。
如何拉近珠江东西两岸的差距,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始终绕不开的难题。近日,广东省深改委部署中山市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简称“实验区”),要求以推进营商环境、产业、交通、创新、公共服务、规划等一体化为重点,加快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
在受访专家看来,这既为中山市解决近年来经济发展瓶颈带来了新机遇,又为深圳市日益饱和的产业空间提供了外溢路径。实验区将重塑珠江口东西两岸产业创新融合的新格局。中山尤其需要在广东打造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前提下,为推动珠江口东西岸融合发展做探索,在经济政策、营商环境、科技创新等多个方面探索突破。
中山向东,深圳向西
大洋彼岸,旧金山—奥克兰海湾大桥上,每天有约28万辆次的汽车通过,大桥连通了硅谷的产业外溢通道,最终实现了对整个旧金山湾区的辐射。在粤港澳大湾区,深中通道也被寄望于发挥同样的功能。
广东省深改委进一步确立中山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借助深中通道开通带来的便利,破解珠江东西两岸面临的产业发展瓶颈。
广东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黎友焕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深中通道使中山处在了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位置,一头连接前海与香港,另一头连接横琴与珠海。随着深中通道开通,深圳与中山的路程有望缩短至半小时,为两岸产业的联通打下坚实基础。
▲建设中的深中通道。 黄艺杰 摄
中山瞄准深中通道在西岸的着陆点翠亨新区,将其定位为全面对接深港的“桥头堡”和科创产业发展的高地。截至2021年底,落户翠亨新区的深圳企业项目累计达33个,其中包括西湾国家重大仪器科学园、未来科技园(中深科技园)、深圳医疗器械产业园、精密装备制造园等一批由深中联动建设的重点科创项目。过去两年,翠亨新区新落地项目超过七成来自深圳。
深中通道也成为珠三角产业结构调整的“催化器”。过去40年,在外向型经济发展导向下,珠江口东岸发展速度明显快于西岸,但近年来,随着国内和国际市场均面临的重要调整,珠江口东西两岸格局正发生深刻变化。
一个新的趋势是,“内向型经济”特征明显的珠江西岸近年来的外贸保持快速增长,而面向国际市场为主的珠江东岸正向内寻求国内市场的机遇。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港澳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袁持平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链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是最为完善,在成本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深中通道的打通能够引导珠江东岸产业按照价值链进行分工协调,通过市场的力量寻找生产成本较佳的组合,最终化解外在和内在的压力。
从近年来看,深圳的电子信息、电气机械、设备制造等产业外溢相继带动了东莞、惠州等周边城市的发展。借助深中通道,深圳的产业也打通了向西外溢的新路径。
早在2019年,深圳市就已提出,要强化重点片区开发建设指引,制定城市设计指南和工程建设导则。其中,前海城市新中心、宝安中心区等片区的规划建设正位于深中通道东侧。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山市生产总值为796.92亿元,同比增长2.2%,GDP在全省排名第十位。对于中山而言,建设改革创新实验区也可以为经济增长创造新的机遇。
黎友焕指出,近年来内外多种因素叠加导致中山经济增长的加速度乏力,面临着动力不足的问题。“中山的产业以专业镇为特色,但产业的改革并不完善,在外需环境变化的情况下,产业出现开工不足、产业规模缩小的问题。随着顺德、南海、东莞等城市的改革都在顺利推进,中山如果缺少改革的行动,将进一步拉开与这些城市的距离。”
在去年年底,到任中山不足一月的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多次表示,中山需要加快对接深圳,研究加快推进与深圳等周边地区的一体化融合发展,全面学习、对标、拥抱深圳,加快深中产业拓展走廊规划建设。
探索融合互动发展新路径
自2018年开始,广州黄埔、佛山顺德、深圳、佛山南海以及东莞相继确立为广东省改革创新实验区。5个实验区在营商环境、高质量发展、城乡融合以及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各有侧重。
中山是广东省第六个实验区,也是全省首个聚焦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的实验区。对此,广东省深改委也给予中山多项政策上的突破。
其中包括,要求加强对实验区建设的支持和指导,围绕改革创新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加强政策供给;允许直接复制其他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已获下放的省级权限。
更重要的是,广东省深改委直接点明,各有关地市要服从改革大局,积极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加强城市间协调合作,配合建立区域互动、优势互补的改革联动机制。
黎友焕表示,改革联动机制实际上是针对过去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之间互动合作相对不足的问题。以金融业为例,珠三角区域金融发展不平衡,一方面是缺乏金融合作协调机制,另一方面金融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也影响金融要素的流动。
“深圳既是信息的集散地,也是资金、人才的集散地,这些无疑都是中山现在最缺的东西。例如每年高新技术交易会在深圳举办,但过去中山参与度实际上不多,现在中山太迫切需要智能化、数字化的高新技术来改造和提升各个产业,完善中山的产业生态,帮助产业升级。”黎友焕说。
▲位于火炬开发区健康基地的美贝斯特(广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从目前来看,深圳在5G、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政策持续发力,与珠江西岸城市的产业协作空间正在扩大 ,但目前深圳与中山产业合作规模仍比较零散,行业以照明灯具、电子零部件为主。
随着“大桥时代”来临,深圳与中山正共同谋划“总部+基地”“研发+生产”等产业链分工和协作体系,建设“深中一体化”成为珠江口东西岸的融合发展更大胆的设想。
去年以来,深圳和中山先后发布关于两地“联动开发”和“一体化深度融合发展”的课题研究项目。中山表示,将对标对接深圳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从重大创新平台对接、技术创新联动、创新生态服务等方面,形成中山与深圳科技创新协同的具体路径。
“中山与深圳融合发展最重要的是体制机制的创新。中山要把深圳的经验学到位,无论从经济政策、营商环境还是技术创新,深圳与中山仍有很大的差距。”黎友焕说。
“土地空间有限是企业发展目前面临的最大瓶颈。”“希望金融部门、银行机构加大落地项目金融支持,简化流程,降低融资成本。”在今年6月郭文海会见广东高科技产业商会时,企业向郭文海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
“这个问题我们马上研究,有关部门会后做好跟进。”郭文海表示,中山坚定不移地把打造利发展的营商环境作为改革“头号工程”。
在今年出台的《中山市关于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行动方案》也提出,中山将对标广州、深圳等先进城市做法,抓紧出台2022年度营商环境改革任务清单,全力推进全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
“中山建设改革创新实验区要拿出实实在在的措施,推进信息、技术、人才、资金的对接和联动。”黎友焕表示,区域之间优势的互补和相互联动将减少交易成本和经济发展成本,产生“1+1>2”的效果。
当前,广东提出,把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作为突破口,深化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等对接融合,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珠江口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试点,着力打造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带动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三大都市圈协同发展、聚势腾飞。“深中一体化”再加上建设多年的“广佛一体化”将共同塑造两岸产业创新融合的新格局。
“不仅要考虑自身的发展,中山更要站在省的层面和大湾区的层面思考如何发展。”袁持平表示,中山需要全方位学习深圳的成功经验,最重要的是政府的作为、发展战略和发展思路。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曲建认为,无论是从国家、广东、珠江三角洲,还是中山的内在需求上来看,把中山建设为“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不仅能为珠江口东西两岸的融合互动发展提供一条路径,甚至将为全省的区域协同发展,乃至对全国的区域协同发展,提供一个非常重要的路径。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梁施婷
◆图:中山日报资料图片
◆编辑:曾淑花
◆二审:朱晖
◆三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南方财经全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