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广志:加强郑观应思想主张的研究和学习,为建设“人文湾区”作出应有贡献
发布时间:2022-07-25

7月24日,“纪念郑观应诞辰18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中山市三乡镇举行。澳门科技大学社会和文化研究所教授、所长林广志以线上视频的形式参加了活动。


▲澳门科技大学社会和文化研究所教授、所长林广志以线上视频的形式参加研讨会。

他表示,郑观应的爱国情怀、强国思想、奋斗精神永远值得我们纪念、学习、研究和弘扬。他希望与海内外学术机构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持续加强郑观应思想主张及其实践的研究与传播,为近代香山与中国、香山与世界之研究,为爱国爱澳之教育,为建设“人文湾区”,为澳门建设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作出应有的贡献。

郑观应被誉为“澳门之子”

林广志表示,郑观应与澳门有着密切的关系和深厚的感情,被誉为“澳门之子”。在郑观应的笔下,澳门是他的“故里”、他的“故乡”、他的“莲花地”,是他富强救国思想主张的重要源泉之一。在他早期的《救时揭要》中就有《澳门猪仔论》等14篇文章,对澳门葡人劣行进行评述和抨击。他的传世巨著《盛世危言》成书于澳门,后来的增补也大都在澳门完成。郑观应既有丰富的民族工商业实践,又有影响深远的宏伟巨著。

郑观应毕生致力于国家富强的思考、探索和实践,他开阔的视野、深刻的洞见及其对世界格局与趋势的预测,至今仍有研究价值和启示意义。郑观应针对晚清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医疗等领域的诸多问题提出系列论述和改进方案,形成了完整的改革思想体系。他密切观察和深度分析英、法、德、美、俄、日等列强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及其与中国的利害关系,参与谋划和实施“联暹抗法”等救亡活动,因而成为我国著名的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国际问题专家。他参与织布局、电报局、招商局、汉阳铁厂、粤汉铁路等民族工商业的经营关系,与英美洋行开展“商战”活动,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一系列切合时弊、切实可行的论述与对策极其丰富的实践,使郑观应成为影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时代巨人之一。

他在澳门的故居“郑家大屋”还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9世纪80年代,郑家大屋在澳门妈阁街龙头左巷落成,郑观应为此题诗《澳门新居》二首,其一曰:“三面云山一面楼,帆樯出没绕青洲,侬家正住莲花地,倒泻波光接斗牛。”郑观应从雍陌而来,从澳门出发,居上海,游长江,走南洋,居濠江之畔观天下,处庙堂之远忧国家,漫步于世界遗产郑家大屋,我们深刻感受到在澳门研究郑观应具有强烈而真切的“现场感”和“亲近感”。拥有如此丰厚的思想和物质遗产,在近代洋务派人物中实属罕见。

澳门成立专门研究的学术机构

今年2月,为纪念郑观应诞辰180周年,促进澳门本土人文历史教育、弘扬爱国爱澳精神,澳门科技大学正式成立我国第一所专注于郑观应研究的学术机构--郑观应研究中心。林广志表示,成立郑观应研究中心仅仅是研究郑观应、学习郑观应的开始。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夏东元先生为代表的大陆学者对郑观应的思想主张及其事功进行了深入研究,成果丰硕,澳门学界也有学者研究、纪念郑观应,取得一定的成果。但迄今为止缺乏平台性的、团队式的、持续性的研究,澳门社会各界对这位“乡里”的认知、学习、研究和传播仍然有待加强。

研究郑观应,资料文献的收集整理尤为重要,包括必须建设郑观应研究数据库、编纂《郑观应史料丛刊》等等,这些长期的、艰苦的、基础性的工作需要一代又一代学者的持续参与,方可成其事、毕其功。当下之急应该是加快培养一大批研究郑观应的年轻学者。“我们将积极支持澳门各界开展以郑观应、郑家大屋为背景和题材的展演活动。例如最近,南光集团、大湾区青年戏曲家协会等机构排演‘光影沉浸式戏剧’《郑家夜宴》,预计下半年在澳门郑家大屋演出。研究中心作为学术指导单位,将就剧中史实与情景提供意见和建议。”

林广志表示,郑观应的爱国情怀、强国思想、奋斗精神永远值得纪念、学习、研究和弘扬,成立郑观应研究中心仅仅是研究郑观应、学习郑观应的开始,“我们愿意与海内外学术机构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持续加强郑观应思想主张及其实践的研究与传播,为近代香山与中国、香山与世界之研究,为爱国爱澳之教育,为建设‘人文湾区’,为澳门建设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 记者 陈慧
◆图: 记者 王云
◆编辑: 陈家浩
◆二审: 朱晖
◆三审: 苏小红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