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关统计,今年1—6月,中山市进出口总值1489.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6%,增速分别高出全国和广东省14.2个和20.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247.3亿元,增长27%;进口241.8亿元,增长8.8%。
上半年,中山海关、中山港海关认真落实海关总署、拱北海关促进外贸保稳提质、助企纾困降本等各项措施,聚焦中山改革“头号工程”,联合出台21项支持打造一流口岸营商环境具体举措,推动中山外贸高质量发展。
▲中山港国际货柜码头上正在进行集装箱装卸。
“湾区一港通”让中山货出口更畅通
7月13日,在中山港航运码头,蒂升电梯(中国)有限公司一批载客电梯通过“湾区一港通”模式随驳船抵达广州南沙港后,被直接装入远洋货轮,发往泰国,标志着“中山港——南沙港湾区一港通”模式正式进入常态化运营。在另一侧的中山港外运码头,“粤港澳大湾区组合港”模式早已落地,今年以来,已有200多航次7000余个标箱家用电器、五金制品等“中山制造”货物经“粤港澳大湾区组合港”模式出口海外。
上半年,受疫情反复影响,跨境陆路运输通道受阻,水路出口模式成为很多珠三角地区外贸企业的选择。“粤港澳大湾区组合港”“湾区一港通”项目,将广州南沙港、深圳蛇口港等沿海港口作为枢纽港,中山港等珠江沿江内河码头作为支线港,依托海关监管模式改革创新和信息化系统有效监管,进出口货物在中山港办结通关手续后,即可在南沙港、蛇口港直接装入远洋货轮出口,不仅能压缩仓储、装卸等物流环节时间成本,还能有效推动港口间货源、堆场等资源优势互补,畅通大湾区海运物流衔接。“我们积极拓展货源,1-6月,码头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6.4%。”中山港外运码头客服部副经理刘向科说。
在积极推进大湾区物流一体化改革、提升港口作业效率的同时,海关全力支持稳链、补链、强链,做好“白名单”企业进出口货物通关保障,主动指导企业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确保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畅通。近期,中山海关对关区30家机电生产企业开展调研,其中82%的企业表示出现了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紧张情况。针对这些企业“两头在外”的特点,中山海关通过整合人力资源、优化工作流程等措施,在属地查检环节提升企业关键设备、零部件进口通关效率,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据统计,今年1-6月,中山市进口机电产品137.2亿元,增长2.5%,占中山市进口总值的56.7%。
▲今年1-6月,中山市进出口总值1489.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6%。
政策“红利”不断落地助企保订单
“我们公司主要生产液晶电视,最怕遇到加急订单,原材料紧急采购价格太贵,还经常赶不上生产计划导致生产停顿。” 提起过往的加急生产,广东长虹电子有限公司关务负责人詹中华还心有余悸。“现在参加改革后,这些加急订单的原材料可以通过保税流转的方式从集团其他子公司调拨,避免了原材料紧急采购的风险,还能保住订单利润。”
詹中华提到的“改革”,就是企业集团加工贸易监管改革,在料件调配方面便利作用明显。中山海关聚焦辖区加工贸易企业产业链供应链“补短板”的实际需求,第一时间助推广东长虹电子有限公司、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格兰仕微波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参与企业集团加工贸易监管改革。企业反映,去年参与改革以来,企业以集团化管理统筹配置产能和订单,保障了供应链产业链稳定,企业保税料件流转、货物自主存放业务货值分别达到2.2亿元、36.8亿元。
▲今年上半年,中山海关、中山港海关联合出台21项支持打造一流口岸营商环境具体举措,推动中山外贸高质量发展。
市场多元化发展成效显现
经过政企共同努力,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上升的情况下,上半年中山外贸进出口迎难而上,收获可喜的变化。外贸规模稳中有升——中山市外贸进出口延续自2020年底以来的持续增长态势,连续7个季度实现同比正增长,且近4个季度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外贸新业态表现亮眼——今年上半年,跨境电商和市场采购两者合计对同期中山市进出口增长贡献率近四成。市场多元化发展成效显现——今年上半年,中山市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RCEP其他成员国分别进出口394.7亿元、357.8亿元,分别增长34.5%、24.8%,进出口增速分别高于同期中山市进出口整体增速10.9个、1.2个百分点。
外贸结构也在不断优化。从贸易方式看,以一般贸易为主,保税物流进出口增速快于整体。从企业性质看,民营企业进出口大幅增长。民营企业进出口660.7亿元,增长32.1%,占44.4%,比重较去年同期提升2.8个百分点。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记者 黄凡 通讯员 何雪雁 成书仪
◆图:记者 文波
◆编辑:蓝运良
◆二审:朱晖
◆三审:苏小红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