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手相牵 高原筑梦① 做群众坚实的“医靠” 给孩子腾飞的“翅膀”
发布时间:2022-07-27

开栏语:一个是伶仃洋畔的广东珠三角城市中山,一个是地处“西藏江南”的林芝市工布江达县,因为一群义无反顾的人,因为一个共同的梦想,让相距3500多公里的两地结下了深厚情谊。

2019年7月起,中山市第九批援藏工作组正式进驻,开启对口支援工作。

三年来,工作组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西藏重要指示精神,在粤藏两地党委政府正确领导和广东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指导下,本着“工布江达所需、中山所能”的原则,用心用情用力抓好抓实对口支援工作。

工布江达县在不断向前发展,每一天都在发生变化。来自中山的援藏干部传承“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以闻鸡起舞、不负韶华的干劲和拼劲,谱写出催人奋进的援藏精神赞歌,让雪域高原不断焕发新时代荣光。

即日起,中山日报、中山+开设“心手相牵 高原筑梦”栏目,专题报道中山市第九批援藏工作组三年援藏工作情况,展现新时代工布江达繁荣发展画卷中的中山色彩和中山力量。


▲俯瞰工布江达县县城。

核心提示:工布江达县医院的重症监护科,一方40多平方米的空间内,医生们一次又一次上演生死时速,把重症患者从死神身边拉回来。

海拔3800多米的工布江达县娘普乡中心小学,援藏教师牵头设立的创课室里,孩子们埋着头组装编程机器人,墙上是一行显眼的大字——“梦想在起飞”。

建设美丽幸福西藏,推动雪域高原高质量发展,少不了基础设施建设的“硬件”,也缺不得人民身体健康、教育文化事业等方面的“软件”。随着医疗“组团式”、教育“万名支教计划”援藏开创新局面,中山市第九批援藏工作组在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指引下,真情倾注,无私奉献,用热情浇灌工布江达的医疗卫生和教育文化事业。

雨露润泽,春笋破土。在有限的三年援藏时间里,一个个梦想萌生在孩子们的心田,一道道屏障守护起老百姓的健康。在祖国需要的工布江达,“中山力量”诠释着大爱无疆。


▲俯瞰工布江达县县城。

医疗援藏篇:


与时间赛跑创多个“第一”

高原之上,治病救人的紧要关头,每分每秒都尤为宝贵。

“刚到这里时,我听到一件事,心里特别酸楚,眼泪差点流下来。”回忆3年前的一次调研,中山市第九批援藏干部、工布江达县卫健委副主任陈喜炎不禁为之动容。

2019年下半年,陈喜炎在工布江达县人民医院了解到,因为医院没有救治重症的条件,一个在车祸中遭受颅脑损伤的年轻人最终没能被抢救过来,一个家庭失去了顶梁柱。

“如果是在中山,年轻人和他的家庭将面对完全不同的结局。”陈喜炎在心里下定决心,一定要尽己所能改变这种现状。他想法得到了当地和中山援藏工作组的支持,各项准备一步步完善。2020年,林芝市第一个县级医院重症医学科在工布江达县成立。

工布江达县人民医院一楼走廊尽头,不锈钢大门上面写着“重症医学科”几个大字。陈喜炎输入密码,大门徐徐拉卡,40多平方米的小型“ICU”里,是两张病床和相关设备。


▲工布江达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截至今年5月19日,我们抢救了58例急危重症患者。”陈喜炎说,设立重症医学科,不仅为抢救重症患者创造条件,还为其他科室的开设和运行打下基础。

3年内,中山医疗援藏创造了众多“第一”:第一个在林芝县级医院组建消化内镜诊疗中心,率先在工布江达县组建儿科等科室,实施医疗创新项目10多项,建成中山市人民医院——县人民医院、中山市中医院——县藏医院两套远程会诊系统,协调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支持错高乡卫生院打造成为西藏首批互联网医院……


▲陈喜炎。

日益扎实的基础,日渐完善的条件,为守护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更好进行医疗援藏打下了基础,县医院有了重症医学科等专科平台。今年7月2日,刚到工布江达县4天的中山市第十批援藏干部、中山市人民医院肿瘤外科主任雒洪志,连续做了4台危重病人手术,挽救了3人的生命。

改革创新带来高原医改“活水”

医改堪称世界性难题,在经济发展较好、医疗水平相对发达的地区,尚且面临巨大阻力,何况在工布江达县这样的欠发达地区。然而,中山市第九批援藏工作组还是啃下了这根“硬骨头”。

为何要直面医改难题?中山市第九批援藏工作组副组长、工布江达县委副书记、工布江达县常务副县长张周伟举例说:“工布江达县医疗水平比较低,基础非常薄弱。提高医疗水平,光靠援藏医生的支援是不够的。”


▲张周伟。

从2017年开始,工布江达县不断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医改模式。2018年,经县政府批准,县医院开始试行绩效考核,遗憾的是,由于阻力大,最后没能推行下去。

“主要是因为大家习惯了吃‘大锅饭’。”作为牵头起草绩效考核方案的负责人,陈喜炎深知问题所在。他说,“大锅饭”的弊端在于,干好干坏、干多干少都一样,效率和质量都得不到保障,所以,中山市第九批援藏工作组下决心推行医改。

在召开23次研讨会,学习全国医改先进单位广东阳西卫健委的经验,并广泛听取意见后,最终,《工布江达县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管理办法(试行)》经过县政府常务会议、县委常委会通过,成为工布江达县的规范性文件。此次医改,不仅局限于县医院,而是依托医共体模式统筹管理机制,把乡(镇)卫生院的人员整合起来一并考核。

绩效考核方案明确工作数量实行积分制,每做一项工作加相应分数,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比如,内科系统门诊每人一次1分,住院每人一次5分。除此之外,方案还特设手术奖等奖励,得到群众好评的也可获得相应加分。

“打个比方,原来缺勤、服务态度不好,并不会影响工资收入,可现在不一样了。”县医院医务科主任、藏族医生仁增说,绩效考核以后,水平高的、态度好的医生,患者就会多,积分就会多。此外,县医院考核未达标的医生,将被调剂到基层单位,基层单位的优秀医生将有机会来到县医院工作。如此,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仁增。

根据工布江达县卫健委提供数据显示,实施绩效考核后,有职工一年最多可得6万多元绩效奖金。改革过程中,工布江达县依据绩效考核办法免职2人,双向交流28人,人才流动性、工作积极性都得到提升。

2021年12月2日,西藏自治区副主席罗梅到林芝市工布江达县卫生服务中心调研医共体建设情况时强调,工布江达县医改工作符合国家要求,符合自治区医共体建设要求,而且有亮点。

教育援藏篇


电视里的“机器人”走进大山

地面上铺着一大张编程机器人的路线图,架子上摆满了机器人、无人机模型等配件……30平方米左右的创课室,是娘普乡中心小学的“人气”教室,如今已有25个学生成员。


▲娘普乡中心小学。

升入高年级的普布赤列和白桑,一有空闲,便跑来教室,在满是零件的箱子里找出部件,一步步组装成型,然后设定程序。两人已是编程熟手,学弟学妹们时不时找他们请教。

“以前只是在电视里看到过,那时候就感觉很新奇。”指导教师旦巴江村说,2020年,他参加工布江达县科技节时,接触到了编程机器人。在那之后,他在援藏教师的帮助下,慢慢成为孩子们的教练。


▲旦巴江村(右)指导学生。

机器人科普第二课堂,是中山教育援藏的一部分。援藏教师刘俊杰刚到工布江达县时,发现当地科普类教育几乎是空白的。在他的倡议下,县中学开展机器人科普第二课堂。2019年,工布江达县中小学生科技竞赛在国家级、省级奖项中实现零的突破。

科普教育,成为中山教育援藏的突破口。近年来,工布江达县组织了科技竞赛、科技节,一场科普教育的小“风暴”,在工布江达县各个学校开始拉开。

2021年,第十八届中山市青少年机器人实体赛在中山举行。中山援藏工作组组织两地交流互动,旦巴江村带着普布赤列和白桑来到中山小榄参加比赛,两个孩子获得了所在项目的三等奖。

“孩子们很开心,也得到了锻炼。这种锻炼对学生的动手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很重要。希望孩子们以后去到大城市,对这方面的知识不会陌生。”旦巴江村说。

“我希望,长大以后能够发明一个能帮助别人的机器人。”对着镜头的白桑,一字一句地说着自己的梦想,语速很慢,但异常坚定。

破解“零教研”掀起教育提质风

“教育工作跟其他工作有些不同,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说起教育援藏,中山第九批援藏干部、工布江达县教育局援藏副局长魏颖首先给出这样一个观点。她说,3年来,中山教育援藏潜移默化地推动教育教研工作发展。

教研活动是教学当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受各种因素制约,过去,工布江达县教研活动相对薄弱。

2020年6月9日,在“万名教师支教计划”援藏老师的指导下,工布江达县开展2020年度的县级课题申报与培训工作。培训会场的大屏幕上,显示着培训的主题——“教师怎样进行课题研究”。这是该县首次规范化、制度化开展课题研究。

“我们来了之后,教研工作几乎从零开始。现在,几乎每年都要立3到4项的市级课题。”魏颖说,他们一边开展教研培训,一边将教研课题申报纳入职称评审工作中,激发教师们的积极性。


▲魏颖。

截至2021年年底,工布江达县立项的教研课题有67个。两批15人次的中山“全国万名支教计划”援藏教师开展县域内联片教研活动,立项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区域改革发展研究所经济研究中心课题1项、市级课题5项、县级课题30项,并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空中课堂”,实现全天候教学,助推工布江达县教育质量从林芝市靠后水平跃居全市前列。

“老师们都重视起来了,课题研究的氛围也起来了。”工布江达县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次央说,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在专业教学领域的摸索,这种变化越来越明显。

数说医教援藏:

1、组织6批22人次中山医疗人才进藏帮扶,协调推动中山市中医院与工布江达县藏医院结对帮扶。

2、成功创建林芝市首个县域医共体。

3、中山教育系统派出2批次15位“万名支教计划”援藏教师开展支教。

4、持续实施中山与工布江达校际帮扶,覆盖工布江达县初中、小学、幼儿园教育全段。

5、继续落实“联校培养”借读生模式,每年安排5名优秀生到中山市实验中学借读委培。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 记者 隋胜伟 通讯员 李振宇
◆图: 记者 隋胜伟
◆编辑: 陈彦
◆二审: 魏静文
◆三审: 程明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