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电动自行车如何管理?这场座谈会给出建议
发布时间:2022-07-28

7月27日下午,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欧阳贵有主持召开电动自行车管理工作座谈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林凯、陈符英、吴军、陈晖东、王超刚,市政府副市长鲁罡,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余振孝等出席会议。


▲座谈会现场。 通讯员供图

市政府及市场监管、公安、工信、城管、自然资源、住建、交通、消防、邮政、财政、税务等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了专项工作汇报。截至今年7月15日,中山注册登记的电动自行车数量为1002894辆。今年年底上牌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将达到130万辆,明后两年预计年上牌量35万辆,2024年电动自行车数量将达到200万辆左右。然而,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目前仍呈多发态势,管理难且违法处置成本高,道路供给相对薄弱,加之缺乏完备的法律支撑,电动车管理依然任重道远。

鲁罡表示,接下来,市政府将牵头统筹,推动各职能部门、各镇街各司其职,协同共治,特别是把加强电动自行车管理工作纳入“平安中山”考核范围,严格规范电动自行车市场准入、经营销售、注册登记、通行秩序、充电停放、消防管理等各个环节,共同提升中山电动自行车管理水平。同时,进一步完善慢行系统公交配套,加大对非机动车道路建设的资源供给,着力解决群众驾驶电动自行车通行需求与道路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问题。


▲7月27日,市民驾驶电动自行车行驶在松苑路的非机动车道上。 记者 王云  摄

欧阳贵有指出,市人大常委会组织1700多名全国、省、市、镇人大代表分组开展电动自行车管理专项视察,目的在于落实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代表主题月活动的要求,落实国家及省市有关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的要求,落实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的要求,落实“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要求。通过一天的调研、视察、汇报、交流,让代表们对各部门的职责以及履职情况、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下一步如何加强规范管理有了一定的了解。

就如何做好下一步工作,欧阳贵有提出了五方面建议——

一是建议市政府制定中山加强和完善电动自行车管理监督的实施意见。市政府于2019年发布了《关于加强电动自行车管理的通告》。实践证明,该通告在监督管理方面还不够到位。建议参照其他城市的好做法,按照国家三部局的通知精神,结合省人大正在制订的相关立法草案送审稿,把好的做法、好的措施,与中山老百姓的希望、需求结合起来,从如何规范、完善、加强的角度,重新制订中山市电动自行车管理监督实施意见。

二是建议市市场监管局、工信、公安、城管、交通等部门,研究制定加强电动车管理监督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各职能部门都要对照自身职责,在电动自行车监督管理方面,出台具体的措施和办法。包括如何围绕电动自行车的税收上缴,包括新建、改建道路要规划非机动车道等,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通过召开座谈会,听听老百姓意见,研究如何管理、完善、监督,制定各自的办法。


▲在东区街道城东名门小区正门前,电动自行车正在充电点充电。 记者 王云  摄

三是建议新闻媒体和业务主管部门加大对市民宣传的力度。很多老百姓对何为电动自行车时速15公里/小时以上要提示音、时速上限为25公里/小时等政策法规都不够了解。各职能部门应在新闻媒体上广泛宣传电动自行车的新国标规定,通过违规违法典型案例的宣传,提升电动自行车驾驶人购买保险的意识、佩戴头盔的安全意识等,让安全规范使用电动自行车深入人心。

四是建议市相关职能部门联合开展电动自行车的管理专项整治行动。希望公安交警、治安部门和市场监管局等相关部门牵头联合开展系列专项整治,包括联合开展全市执法行动,全面提升城市营商环境。让车有位置停,违章得到应有处理,才能吸引外来投资,让高层次人才安居乐业。整治不是禁止,是维护法律的尊严,维护老百姓的生命安全,从规范有序管理角度进行整治。

五是市人大常委会要加快加大立法步伐和力度。《广东省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即将出台,中山的五年立法规划中也包含了电动自行车管理。接下来,要通过此次调研,加快相关立法进程,吸纳消防、城市管理、文明执法等相关的好的做法,共同推动中山电动自行车的规范化管理。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记者 张房耿 通讯员 钟仁宣
◆图:记者 王云  部分由通讯员提供
◆编辑:曾淑花
◆二审:朱晖
◆三审:程明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