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访谈丨施焕东:努力实现与深圳共享创新资源、平台和人才
发布时间:2022-08-18

8月17日,中山市科学技术局局长施焕东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市委十五届四次全会从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人才引进等方面,对科技创新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部署,为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尤其是全面对接融合深圳、推动科技创新一体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该局也进一步坚定了做好科技创新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中山市科学技术局局长施焕东。

营造更加完善的创新生态环境

8月12日召开的市委十五届四次全会吹响了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以下简称“实验区”)建设的号角。

市委全会指出,抢抓重大历史机遇、推进实验区建设,最重要的就是推进“六个一体化”,加快深中一体化融合发展。其中,创新方面要深入推进创新一体化,与深圳共享创新资源、平台和人才。施焕东表示,市科技局将进一步加快我市创新链产业链融合。按照市委全会“深圳创新+中山制造”的部署要求,市科技局将积极推动深圳创新链赋能中山产业链,协同推进一批深圳科技成果转化转移项目在中山落地,助力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同时推动中山产业链积极融入深圳创新链,全力对接深圳“20+8”战略性产业领域关键环节,发挥中山所长,联合深圳共同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应用场景示范等,形成创新合力。

“我们将积极对接广深港澳的高校、科研院所、大科学装置、科技金融机构、科技智库等创新资源,全力导入中山科技创新所需的技术、人才、成果、资本、市场等创新要素,营造更加完善的创新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珠江口西岸创新高地。”施焕东表示,通过多种举措将进一步提升中山科技创新的区域影响力。

借助“链主”优势实现链式跃升

市委全会提出,要坚持借势借力深圳创新资源,推动中山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科技创新要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借助深圳的科研平台和创新资源,推动深圳“数字+”“设计+”赋能中山传统产业,为中山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

实验区建设让深中合作进一步深化,中山传统产业如何更有效地借力深圳创新资源?施焕东表示,要重点依托深圳高校科研机构,围绕家用电器、纺织服装、家具制造、光源照明等传统产业集群关键共性技术,以“企业出题、院所出智、协同破题”方式,组织专家团队与我市企业开展精准对接,点面结合推动我市传统产业对接深圳创新资源。要鼓励引进深圳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在中山建设新型研发机构、中试基地、打样中心、智能工厂、实验室样板工厂。推动中山企业加入深圳链主企业牵头设立的创新联合体、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共同开展技术和产品研发。借助链主企业在人才、资金、设备、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带动我市产业链优化升级。

大力支持深圳科技服务运营平台落户中山,为我市企业提供园区运营、研发设计、产品诊断、技术培训、市场推广、品牌建设、融资支持等专业化服务。

“深圳创新+中山制造”加快成果转化

深中通道是中山对接深圳、走向世界的黄金大道,实验区是中山对接深圳、走向世界的无形之桥。市委全会提出,要着力推动“深圳创新+中山制造”,为深圳科技创新成果落地转化提供空间。

市科技局将全力构建“深圳创新力量+中山产业基础”产业创新链,推动深圳更多科技创新成果在中山转化落地。施焕东表示,要加快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提升中山承接深圳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和水平。全力推动中科中山药创院打造国际一流的新药创制研发平台,推动中山先进低温技术研究院、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中国检科院大湾区研究院围绕液氢液氦、清洁能源、光学光电、检验检测等领域开展科研攻关。

大力支持火炬开发区、翠亨新区与深圳共建高水平专业化科技园区。积极探索双向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支持深圳运营主体在中山建设孵化产业化园区。推动搭建创新技术应用场景,为深圳的新技术、新产品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共同做大做强战略性产业集群。

持续优化科技创新生态环境。全面学习对标深圳、广州等地市科技治理先进经验,深化科技业务改革、优化科技政策体系,推行科研攻关“揭榜挂帅”、科技补助“免申即享”,为科技创新“松绑减负”。加大创新人才引进力度,招引更多高层次的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实施科技创新领域特聘人才评定和资助计划,持续推动创新人才政策优化和人才评价改革,不断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记者 谭华健 
◆图:记者 易承乐 
◆见习编辑:赖彤瑶 
◆二审:魏静文 
◆三审:程明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