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八大建设任务!中山持续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发布时间:2022-08-18

“到2025年年底,中山市基本形成‘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监管和制度体系框架。”8月18日上午,中山市生态环境局召开2022年第二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曹英姿介绍,今年6月13日,中山市人民政府印发《中山市“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正式启动“无废城市”建设。


▲2022年第二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现场。

中山印发建设试点实施方案

曹英姿介绍,2021年2月,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将珠三角九市纳入试点建设范围。同年12月,生态环境部会同17个部门印发《“十四五”时期 “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推动100个左右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无废城市”建设,中山市积极申报。2022年4月24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发布“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中山市榜上有名。今年6月13日,中山市人民政府印发《中山市“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启动中山市“无废城市”建设。


▲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曹英姿。

据了解,《方案》实施时间是2022至2025年,提出了中山市“无废城市”建设的总目标:

一是建立健全固体废物管理政策法规体系,完善城市固体废物管理体制机制,加快制度和模式创新,从城市整体层面深化固体废物综合管理改革;

二是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城市发展方式绿色转变,建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科技支撑、公众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管理体系;

三是到2025年年底,基本形成“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监管和制度体系框架,构建危险废物风险防控体系,解决固体废物管理制度性障碍,全面推动工业绿色转型发展,探索形成“无废城市”建设协同推进减污降碳工作模式;

四是提出了医疗废物、工业危险废物、建筑垃圾等在处置率、综合利用率方面的具体目标值。

明确八大方面建设任务

曹英姿介绍,《方案》围绕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农业源固体废物、生活源固体废物、建筑垃圾、城镇污泥六大领域及制度、技术、市场、监管四大体系,明确了以下八大方面任务:

一是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强化工业固体废物源头减量与风险防控;

二是打造危险废物规范化管控体系,促进危险废物安全利用处置;

三是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提高农业源废弃物回收利用水平;

四是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推动生活源固体废物源头减量与分类收集处置;

五是强化建筑垃圾全过程管控,推动利用处置能力全面提升;

六是规范再生资源回收管理,推进行业提质升级;

七是扩展城镇污水处理污泥处置利用渠道,加强污泥处理处置监管;

八是开展“四大体系”建设,系统支撑“无废城市”减污降碳协同推进。

《方案》还提出了中山市“无废城市”建设项目清单和建设指标体系,共设置五大类、54小项指标。三年半的建设期,中山市将围绕《方案》中设定的目标、任务和指标体系全力推进,积极探索“治废”新路径,全面提升城市治理品质,打造美丽中山新形象。

“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是中山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等重大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曹英姿表示,在现阶段,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是从城市整体层面深化固体废物综合管理改革的有力抓手,也是践行新发展理念,打造“美丽中山、投资热土”的题中之义。

名词解释:无废城市

“无废城市”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无废城市”并不是指没有固体废物产生,也不意味着固体废物能完全资源化利用,而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是一个不断迭代升级、螺旋上升、滚动推进的固体废物污染治理过程。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记者 闫莹莹 通讯员 肖欢欢
◆图:记者 易承乐 
◆见习编辑:赖彤瑶 
◆二审:陈彦
◆三审:苏小红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