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医生!他们以凡人之躯托举生命
发布时间:2022-08-19

白衣为甲,医者仁心。他们是一群会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的人,他们是与死神赛跑、与疾病较量,以凡人之躯托举生命的人。在每一个患者面前,他们总是全力以赴,只为护你平安。8月19日是我国第五个中国医师节。今天,记者走近中山医生,听听他们的故事。

袁勇:
当之无愧的“白求恩式好医生”


袁勇

自求学从医以来,袁勇一直自觉传承白求恩精神,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发扬“坚韧不拔、顽强拼搏、无私奉献、医者仁心”的大爱精神,他曾获全国第四届“白求恩式好医生”荣誉称号。

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作为中山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袁勇勇当领头雁和冲锋员,带领医疗专家团队坚守在疫情一线定点救治医院,把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为当前的重大政治任务,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从事心血管内科专业30余年,袁勇对医疗技术始终坚持精益求精。他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等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是在心血管急危重症的抢救和治疗上,造诣深厚。承担多项国家、省、市重大科研课题,研究成果丰硕,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 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

袁勇在省内率先提出以120急救中心为主导的城乡一体化胸痛中心的概念,倡导并推动成立中山市胸痛中心质量控制委员会,显著缩短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到院及抢救时间,规范了诊断抢救环节。他以实际行动,坚守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像白求恩一样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了一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华章,是一名当之无愧的“白求恩式好医生”。

李斌飞:
被誉为“国内ECMO第一人”


李斌飞

从一名普通的麻醉医生到搭建人工心肺(ECMO)技术平台,李斌飞通过近20年的努力,挽救大量危重患者,使许多被传统技术诊断为死亡的患者在ECMO技术的急救下起死回生。他被称为中山市人民医院麻醉科的 “领头雁”,获得“国内ECMO第一人”的赞誉。

自2001年,李斌飞成功开展我国大陆地区第一例ECMO以来,市人民医院的ECMO治疗团队在他的领导下,创造了无数个大陆地区的 “第一”:2002年第一例ECMO成功治疗重症心肌炎;2003年中国第一届ECMO研讨会;2005年第一例ECMO治疗心梗后心脏骤停;第一例ECMO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等。“李医生,我们这里有一例危重患者急需你们前来救治。”无论这个电话是来自千里之外的河南,还是来自周边的香港、澳门,对李斌飞来说,他始终把病人的需要放在第一位,无论时间多紧迫,无论距离多么遥远,只要接到对方医院的求助电话,李斌飞总是二话不说,带着他的团队就赶赴过去。

这些年来,李斌飞带领的ECMO团队的足迹遍及港澳、广州、深圳,以及河南、湖北、湖南、广西、福建等省区市十几个大中城市,这些救治的急危重患者大多数都是心肺功能衰竭的重症病人,通过ECMO技术实现抢救成功率超过90%以上。

赖海标:
患者口口相传的 “网红医生”


赖海标

大家总亲切地往他身上贴标签:学术带头人、抗疫先锋、名中医、教授、网红医生……虽然标签有点多,但每一个角色,市中医院党委书记赖海标都能演绎得很出彩。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在市卫生健康局的指导下,赖海标与其他三位中医专家共同组成“中山市救治新冠肺炎中医专家组”,在奔走于市第二人民医院的那段日子里,赖海标全力以赴投入到抗击疫情的最前线。他为每一位确诊患者和疑似患者进行个性化的辨证施治,与中医专家们拟定出适合中山特点的3个中医治疗处方(“新冠1号、2号、3号方)。多数患者在服用3-6剂中药后,症状改善明显,住院时间缩短。

在繁忙的医院行政管理工作之余,赖海标一直坚持临床工作。每周3次出专家门诊,每月门诊量约600人次。他坚持能中不西,注重突出中医特色,为群众提供“简、便、验、廉”的中医医疗服务,连续多年门诊中药饮片处方比例为全院最高,为发挥中医特色作出了很好的榜样。作为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他毫无保留地热心指导实习生、规培生、进修生和青年医生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平均每年带教和指导10名医学生和临床医生。此外,他还积极开展“中医读书会”学术活动,定期为医学生及医务人员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医经典讲座,至今已开展中医学术讲座30多场,收获了一大批的“赖粉”,也营造了院内浓厚的“爱中医、学中医”氛围。

他成立了珠江西岸第一个经方医学工作室——“赖海标经方医学工作室”,推出个人微信公众号,至今该平台共发表中医学术文章500多篇,总阅读量达20多万人次,在全国中医学术界引起了积极反响,取得了很好的中医学术影响力。

袁小玲:
历经抗击非典和抗击新冠两场生死战斗


袁小玲

从医38年,无论留校工作还是工作调动至中山,袁小玲最大的心愿就是做一辈子大夫,悬壶济世、救死扶伤,医生这个职业已经在她心里埋下了深刻的烙印。

上世纪90年代末,袁小玲诊断并成功治愈中国首例“双肺多发性炎性假瘤”。2003年SARS期间,作为中山市非典疫情防控方案制定者及重症患者救治首席专家,她荣获广东省抗击非典二等功。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她带领中山46名队友在湖北荆州松滋创造的“松滋速度”“松滋模式”被广东省支援湖北前线指挥部树为标杆。

在她的医者生涯中,同时参与了中山抗击非典和湖北抗击新冠,跨越17年,历经两场生死战斗,每次都处在最危险的地方。她58岁逆行湖北,作为一名医生在关键时刻站出来,在危急关头豁出去,她的医者生涯和人生历程也因此变得充盈而丰厚。

健康所系,生命相托,是医者的神圣职责和使命。袁小玲说,穿上白大衣,就是选择了责任、技术与医德,相信有医生在,生命就有希望。

梁毅:
让中山的心胸疾病患者不用奔走外地艰难求医


梁毅

从事心外胸科临床工作30年,梁毅对工作精益求精,不仅主刀心脏移植、肺移植、重症心脏外科手术等高难度手术,主持开展腔镜心脏手术、腔镜肺段精准切除手术等多项国内高新技术,同时还为中山市的心胸外科行业作出卓越贡献。他带领市人民医院的心脏移植技术成为省内领先、国内知名的拳头技术,让中山市及周边地区患者能最便利地享受到高水平的心胸外科技术。

心、胸外科是外科系统中相对高难度、高风险的专业,很多新技术、复杂技术在地级市不能常规开展,因此,很多病人如果需要进行一些复杂手术、新技术,往往需要转诊到省级医院,但患者在危重状态下转诊会面临更大的风险。

梁毅担任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主任以来,体会到患者转诊市外就医的各种困难与风险,决心引进和开拓各种惠民的新技术和高精尖技术,包括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腔镜下复杂肺段精准切除术、各类型微创心脏外科手术、心脏移植技术、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ECMO辅助胸心外科手术等。这些技术在中山市人民医院成功落地,让中山的心胸外科疾病患者不用带病奔走到市外艰难求医,我市心胸外科疾病市外转诊率也随之大幅下降。大部分心胸外科疾病的患者在中山就医,就能得到最新、最好的技术进行救治。

从医30载,梁毅以身作则,心系患者,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以仁心仁术,践行医生的使命与担当,为广大患者的生命保驾护航。

陈志标:
不让患者白跑一趟


陈志标正在为患者看病。

作为全国优秀青年治疗师,陈志标以极大的热忱投入临床康复治疗工作,致力于中西医康复技术的传承应用与创新。他带领团队填补了中山市骨科康复领域的空白。

医者仁心,忘我付出。在临床工作中,陈志标是患者眼中德艺双馨的好医生。十几年如一日,他一直践行着从医初心,时刻以一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特别是到任市康复医院(苏华赞医院)后,他长期加班加点,只为尽快掌握熟悉工作。康复中心门诊开设以来,他本着“不让患者白跑一趟”的原则,宁愿牺牲自己的午休时间,也要让每一位来诊患者都能得到最恰当的治疗。爱岗敬业的他,先后获得中山市总工会“身边好员工”、“中山市最美医务人员”等称号。

陈志标创立工作室,传道授业。他重视人才教育,始终坚持以培养优秀人才为已任。他充分利用业务骨干力量,积极开展“传帮带”活动,在中西医康复技术的传承、推广、创新以及带动青年康复治疗人才专业成长、提供优质中西医康复资源等方面发挥了领头雁作用,也得到了社会大众的高度认可。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记者 周映夏 通讯员 唐柳青 黄琳
◆图:通讯员提供
◆编辑:侯海影
◆二审:蓝运良
◆三审:程明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