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访谈|周俊峰:围绕“五大发展定位” 推动产城人融合发展
发布时间:2022-08-25

“我们要发挥服务业的天然优势,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去做。”8月22日上午,中山市东区街道党工委书记周俊峰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建设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东区街道将聚焦“六个一体化”,围绕建设产城融合低碳示范点、区域金融服务产业城、城市总部经济生态圈、智能制造创新集聚区、山水文旅休闲打卡地“五大发展定位”,推动产城人融合发展,为全市制造企业转型升级赋智赋能,做好“东承”文章。


中山市东区街道党工委书记周俊峰。

以产业提升为抓手
互补发展做强中心优势

“在全市经济体量超300亿元的镇街中,我们是唯一一个服务业占比近九成的镇街,服务业总量连续17年保持全市第一,这是我们天然的优势,特别是在信息软件、现代金融等特色产业方面。”周俊峰说,因此东区街道后续将聚焦深圳“20+8”产业集群,重点在新兴金融集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能源应用、跨境电商产业链服务、文旅融合、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协作等方面发力,推动储备项目加快落地,同时把“工改”、城市更新与招商引资同步推进,更好承接深圳高端产业和创新资源的外溢。

岐江新城有6.8平方公里的地块位于东区街道,是岐江新城总部经济的重点发展区域。目前该区域内的中山宝龙城综合体、富元中山108国际金融中心、中山市阿丁莱湾区学校3个市重点项目均按时序建设中,部分项目将成为承接和汇聚各类高端发展要素的城市核心平台,也将为东区街道乃至全市经济发展带来新亮点。

“平台建好之后,我们就能引进更多优质企业进驻。”周俊峰表示,企业发展需要研发、将成果转化为产品,这一过程涉及资金、法律服务、物流配套等系列事情。而信息软件、现代金融等本就是东区街道的特色产业,如果利用岐江新城建设的优势,吸引周边更多的金融企业、高科技企业进驻,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就能为总部经济注入更多新活力,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8月1日上午,中国海油新能源广东总部项目落地仪式在中山市东区街道举行。该企业聚焦海上风电、陆地光伏等项目的开发运营,统筹广东、广西等区域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将提供“风光火储氢”“源网荷储”等一体化的综合能源方案,也将为中山乃至广东实现绿色跨越发展作出应有贡献。周俊峰表示,中国海油新能源广东总部项目的布局,将为后续对接深圳资源,加快新能源产业集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又如前不久,繸子(中山)品牌出海平台与东区街道签订合作,为东区街道加强相关产业园建设添了一剂强心剂,也为后续积极招引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的跨境电商龙头企业落户孵化奠定了基础,从而带动更多的本地跨境电商企业发展升级,加快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树立跨境电商产业平台新标杆,助力中山本土制造业产品更快“出海”。

持续改善营商环境
推动产城人融合发展

一直以来,东区街道都在全力打造“全市最优、湾区一流”的营商环境。周俊峰表示,他们将在政策帮扶、人才引进、城市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以实现深中两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协同发展,从而推动城区产城人融合发展,为中山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开展“产业扶持政策30条”奖补申报工作,让政策真正惠及企业,助推企业做大做强。深化“项目长”工作机制,抓好现场办公会、政企早餐会等服务企业的特色活动,用心用情呵护企业家,“一竿子插到底”解决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堵点难点问题。发挥金融集聚优势,持续开展政银企精准对接会,为企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推进政务服务提升行动,优化代办、帮办模式,推出更多智能化便民服务,不断提升企业群众办事的体验感、满意度。在人才引进方面,东区街道也依托设置在东区人力资源产业园中的特聘人才中心,全方位服务全市高层次人才和各领域特聘人才,同时也加强与高校、企业的联动合作,持续开展“雏鹰展翅”青年人才计划,培养更多优秀青年人才。对于引进的人才,也在不断出台相关人才政策、完善人才公寓管理办法,让来到中山的人才有更多的归属感与获得感。

塑造文旅融合的城市环境,深入推动文化兴城建设,通过用好自然资源、引进文旅项目、打造精品线路来提升游客体验。同时挖掘和弘扬香山历史文化,科学盘活库充、三溪等片区的碉楼、侨房资源,做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彩扎(中山起湾金龙)的保护工作。最后,依托各大商圈、文化场馆等,推动消费和文化相结合,打造符合不同人群文化需求的网红打卡地,带旺中心城区人气。

加快岐江新城重大产业平台建设,通过“工改”推动片区内的九亩湾工业区升级改造,淘汰高污染落后产能,让中心城区有限的土地资源真正发挥“黄金效益”。围绕产城人融合发展目标,科学有序推进沙岗等片区的城市更新,破解中心城区产业升级土地瓶颈,提升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配套,增强中心城区集聚效应。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记者 陈雪琴 通讯员 冯文化
◆图:记者 文波 
◆见习编辑:赖彤瑶
◆二审:魏静文 
◆三审:徐小江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