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访谈 | 梁泳辉:主动对接深广佛招大商、招强商,三招“硬措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发布时间:2022-09-02 来源:中山+

“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的建设,是中山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也是黄圃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重大机遇。”8月29日,在黄圃家电科创中心,黄圃镇党委书记梁泳辉受访时表示,黄圃地处广州、佛山、中山三个地市交汇点,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中,有着独特的优势。“我们将抢抓‘双区’驱动等机遇,主动对标学习深圳改革创新经验,积极融入全球最具活力的万亿级智能家电产业集群,重点从产业质量、产业空间、交通路网三个方面精准发力。”


黄圃镇党委书记梁泳辉。记者 缪晓剑 摄

主动服务深圳,带动黄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抢抓实验区建设重大机遇,核心在于产业的对接和融合。我们将主动服务深圳产业发展,带动黄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梁泳辉表示,黄圃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精准发力。

一是加快推动家电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升招商引资质量。黄圃镇将持续推动“数字+”“设计+”赋能传统产业,巩固壮大以格兰仕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打造一批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标杆企业。

黄圃镇坚持智能家电主攻方向,主动对接深广佛等地招大商、招强商。上半年新引进招商项目6个,预计固定资产投资总额8.6亿元,其中4个项目实现“拿地即动工”。梁泳辉透露:“接下来,我镇将积极对接深圳‘20+8’产业体系,重点发展智能家电、智慧家居、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开展‘靶向招商’‘链长制招商’,力争三年培育三十亿级企业2家以上、十亿级企业3家以上、五亿级企业6家以上,加快建设智能家电产业集群。”

二是开展产业空间提升工程。据介绍,黄圃土地开发强度仅为33%,连片未开发土地、村镇低效工业用地均超万亩,在承接深圳、佛山等产业外溢具有空间优势。梁泳辉透露:“今年省自然资源厅批复的连片开发方案,黄圃港片区整备用地达1000亩。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整合好黄圃港—南沙港黄圃站场区域连片用地,打造万亩千亩智能家电产业园。此外,我们要打好村镇低效工业园升级改造攻坚战。”

三是开展交通路网提升工程。抢抓深中通道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加快建设对接深中通道的路网,构建对接“双高一快”交通体系的“一港一铁五路”大交通网络。在外联方面,黄圃镇全力配合南沙港铁路黄圃站、东部外环高速一期二期建设、南三公路改造,启动了三角快线、民古公路征地拆迁工作,同时积极筹建连接顺德的新丰大桥。在内通方面,疏通“毛细血管”,加快推进成业大道扩建、东阜公路北延线(横石路二期)、进港大道等15条镇内道路升级改造,促进镇内道路与高铁、高速公路、快速干线等融合连接,加强黄圃与湾区主要城市的互通互联和人财物流通,全面融入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

以“硬措施”托底打造良好营商环境 

对标学习深圳前海、南山等区域的先进发展经验,黄圃如何在营商环境、第三产业、人才引进等方面谋篇布局,实现高质量发展?梁泳辉认为,营商环境是发展经济的“先手棋”、招商引资的“强磁场”,黄圃接下来将用三方面的“硬举措”托底,打造良好营商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一是实施营商环境改革“头号工程”。深化行政审批流程优化再造,优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完善重大项目集中审批机制,为项目提供立项备案、用地审批、规划报建、环评审批、施工报建等全过程高效服务,力促项目早落地、早建设、早达产。截至目前,黄圃镇已成功引进比亚迪4S店、瑞吉食品、喜之堂电器等企业租赁厂房超1.1万平方米,预计年产值或销售额超1.6亿元。

二是实施本土企业“安家”工程。健全黄圃镇领导班子成员挂点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实施规上企业、亿元企业安家工程,上半年为掌声电器等9家规上企业提供“安家”服务,为6家亿元企业解决用地问题,预计新增工业投资10亿元。接下来,黄圃镇计划“工改”用地将优先服务本土企业,持续助力本土企业转型升级、增资扩产、做大做强。

三是做好“文化+生态”融合发展文章。依托黄圃在历史文化底蕴、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优势,做好以文兴城这篇大文章,擦亮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品牌。整合省级海蚀遗址地质公园、鳌山古迹群、古码头、古石径、古建筑等资源,加强飘色、黄圃赛龙舟习俗、麒麟舞、黄圃腊味传统制作工艺四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历史文脉保护活化,带旺黄圃文旅消费。全力打好水污染治理攻坚战,发挥好北部镇街的临江生态优势,积极参与全省“万里碧道”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超50公里碧道建设,规划建设一批滨江公园,建设珠西碧道示范区。经过半年的攻坚行动,大岑南北堤违章建筑已拆除200多亩(建筑面积超10万平方米)。2022年结合黄圃五流域未达标水体整治工程,在完成整治的大岑北堤投入资金超1000万元,规划建设4.3公里大岑河碧道,同时规划建设大岑南堤碧道,系统打造主题化、特色化的公共空间,着力构建中山北部重要的绿色生态廊道。


编辑  陈家浩 二审 朱晖  三审 陈浩勤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