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拍摄:文波 视频编辑:刘建满
“现在水变清,水质更好了,产鱼量也随之增加,鱼肉肉质也更好了。”10月26日,中山市西区街道隆平社区稻香围养殖池塘边,养殖场场长梁逸文对园区内建成的养殖池塘尾水治理项目赞不绝口。
目前,中山市生态环境局正联合中山市农业农村局,在全市范围内推广生态健康养殖与养殖尾水治理并重的“共性产业园”模式。稻香围是全市首个水产养殖“共性产业园”,已成为了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实现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和水环境改善双赢。
▲稻香围是全市首个水产养殖“共性产业园”。 记者 文波 摄
养殖尾水主要污染物去除率达80%以上
西区街道稻香围连片的鱼塘里碧水倒映着蓝天白云,几只白鹭盘旋而至蹁跹起舞。鱼塘水面上秩序井然地排列着用于“鱼稻共生”的生态净化池浮岛,空气中隐约弥漫着水稻的清香。
“稻香围连片养殖区总面积约2000亩,以养殖脆肉鲩、脆肉罗非鱼、虾为主,首期尾水治理项目覆盖其中的684亩池塘,是中山市首个集中连片内陆养殖池塘改造升级与尾水治理‘农业绿岛’项目。项目于今年2月下旬进场施工,7月顺利完工并投入使用,9月底进行现场验收。”中山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高武龙介绍,项目采用“三池两坝”生态型治理工艺,融合了物理沉淀、过滤与微生物分解、动植物净化等技术,建有生态沟渠、生态塘、过滤坝、沉淀池、曝氧池、生物净化池等养殖尾水处理设施,实现了养殖池塘进水、排水完全分开,池塘尾水达标排放,既改善了周边水体水质,降低了水产养殖病害交叉影响的风险,又有效提升了亩产产量和产品品质。
▲曝氧池。 记者 文波 摄
“项目对周边水环境带来的改善较为明显,项目建成调试经稳定运行两个月后,对周边水体进行了采样检测,结果表明项目对养殖尾水污染物去除效率非常高,主要污染物去除率80%以上,总氮去除率高达95%。”高武龙表示,养殖尾水经过净化处理再排出,对周边水体有稀释净化的作用,周边水质目前已可以达到5类水标准。
▲过滤坝。记者 文波 摄
“经过改造,池塘有效养殖水深从0.8米至1.5米,扩展至水深2.5米以上,亩产量从原来的2000公斤左右,提升到现在的3500公斤左右。”梁逸文表示,园区内养殖户都普遍反映,尾水治理项目建成后,最直观感受就是水质变好了,养出来的鱼没了泥腥味,肉质也更加紧实,经过市场机构检测,鱼肉的脂肪比等各项指标都表现良好,亩产量增加了,产品也更有市场竞争力。
中山制定改造治理三年行动方案
据了解,2021年11月,广东出台行动方案,明确用三年时间,在广州、深圳(含深汕特别合作区)、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市9市开展养殖池塘升级改造行动。
作为水产养殖大市,中山制定了《中山市养殖池塘升级改造与尾水治理三年行动方案》,计划在2021年至2024年对全市约30万亩连片养殖池塘进行升级改造并开展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并于2022年将养殖池塘升级改造与尾水治理工作纳入全市年度十项民生实事当中,通过构建技术支持、流程审批、资金扶持、督导检查、研判会商等“五项机制”,推动养殖池塘升级改造与尾水治理落地见效。
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水产养殖“共性产业园”已列入《中山市环保共性产业园规划》编制内容。作为国内第一个涉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共性产业园规划,这一规划将在今年底前印发实施,为中山环保共性产业园推进提供技术支撑。
▲生物净化池。记者 文波 摄
目前,中山市养殖池塘尾水治理技术咨询专家库已组建完成,并遴选了一批优秀的设计单位进入设计单位库,强化镇街推进水产养殖尾水处理项目建设的技术支持。为激发镇街工作积极性,在市级层面已建立养殖池塘升级改造与尾水治理项目奖补资金,对项目实施实行退坡奖补政策。如在2022年完成整治验收的,市财政给予相应建设标准费用40%的奖补,2023年和2024年分别奖补30%和25%。
据了解,目前全市各镇街养殖池塘升级改造与尾水治理工作取得明显进展,截至9月9日,全市有尾水治理任务的镇街均已完成项目入库申报,共入库申报项目67个,入库申报面积超6万亩。
编辑 曾淑花 二审 魏静文 三审 查九星 终审 程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