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记者|世界千变万化 我们从“融”以对
发布时间:2022-11-08 来源:中山+

2022年11月8日,我们迎来第23个中国记者节。这一天,我们像往常一样记录着身边的人和事。同时,我们仍要留出须臾,观照自身,以启未来。

近年来,中山日报社有效整合各平台资源,高标准建设中山日报社官方客户端中山+,在做大做强新型主流舆论阵地基础上,中山+着力从功能单一的新闻客户端,向集“新闻资讯、政务应用、生活服务、商务推广”为一体的综合信息服务端口转型,构建“新闻+政务服务商务”运营新模式。中山+深耕本土、联接内外,“朋友圈”不断扩大。目前已有将近50个频道,其中镇街部门共建频道33个,共建媒体号10个,构建了“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传播格局,为延伸传播触角作出有效实践。今年,中山日报社又以建设中山市网上新闻发布厅为契机,打造广东首个地级市海外传播中心,构筑网上新闻发布中心、粤港澳大湾区传播共享平台和媒体交流中心,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部的地方国际传播矩阵。

中山市网上新闻发布厅暨海外传播中心即将启用。记者 夏升权 摄

守正创新,融合传播,正成为中山日报社坚定的前行之路,今年新启动的中山日报社第二批融媒工作室,正是融合传播的代表。

继去年首批8个融媒工作室成立后,今年7月,融媒体工作室再添7名新成员,包括关注重点工程的“‘淼’懂深中”、关注民生新闻评论的“颂点新闻”、玩脑洞的“六边形创意设计”、回归自然教育的“自然一点”、创新动漫设计的“我是小虎”、漫游中山地的“IN中山”和糅合多形态的“可发”。其作品形式涵盖文字、视频、动漫、小剧场等形态,通过报纸、微信、APP、视频号、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传播,将内容、信息、社交、服务融为一体。

中山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伍学标在第二批融媒工作室路演时就表示,党报要加强传播手段和机制创新,积极发展各种互动式、服务式、体验式新闻信息服务,实现新闻传播的全方位覆盖、全天候延伸、多领域拓展,推动党的声音直接进入各类用户终端,努力占领新舆论场,培育全媒型、专家型采编人才,激发人才活力。

第23个中国记者节来临,第二批融媒工作室主持人为大家分享融媒新体验。

“颂点新闻”工作室主持人柯颂:
给“热点”一点“冷思考”


颂点工作室。

当今世界,海量信息浩浩荡荡,如何帮受众在有限时间中找寻热点信息?《颂点新闻》视频节目在2022年春暖花开之时悄悄地开张了。

中山的工业产品上了太空,节目组就为大家搜罗一下中山历年来究竟有多少航空产品“上了天”;绿化芒果成熟了,像从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一样,不要钱,却要命!怎么办?从静悄悄的文字,到画面生动的视频,节目播出,引起人们的思考与关注。

随着时间的推移,节目从婴儿成长为懵懂“少年”,对一些热点事件,也开始有了自我的判断与思考。盛夏时节,逛街、吃宵夜已经成为了很多市民的习惯,车尾箱经济在沙岗墟十分火爆,《颂点新闻》在热点的背后,进行了冷思考,点出了热点事件的“痛点”——车尾箱经济的质量难以保障和监管,呼吁职能部门加强指导和服务,确保这种便民的经济业态更加健康有序发展,而不是昙花一现。

主持人在新闻事实的基础上,“演说”新闻,让受众在轻松诙谐的代入体验中,对主题进行更深层面的思考,使该节目更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IN中山”工作室主持人付陈陈:
让所有美好都被看见


In中山工作室节目宣传海报。

月色如水,歌声萦绕……今年的中秋夜注定是难忘的。

当晚,由“In中山”工作室和“中山学姐”工作室联合主办的视障少年黄毅弘线上直播演唱会在沙溪镇象角村举行,黄毅弘倾情演绎了10首经典民谣歌曲,为一路关心他、支持他的亲朋好友送上中秋祝福。这对于工作室和黄毅弘而言,均属头一次。

“没想到有这么多人喜欢我的歌,我真的很高兴、很感动!”在那一场直播中,黄毅弘用实力赢得了众多网友的点赞和认可,他动情地说,能在外出求学之前举办这样一场直播演唱会,是一次非常棒的体验,而工作室也在这场直播中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让所有美好的事物被更多人看见,这就是“In中山”工作室的职责和初衷。

除了直播这种新的传播方式,工作室也在努力探索更多的表达方式,希望用创新的思维将传统、生硬的新闻素材以更加接地气、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被广大受众知晓。例如,以小剧场+实地探访的模式,先后制作的《供销社故事》《中山这家企业太抠了,一年抠出两亿……》两期节目,打破了人们对供销社以及电力公司的刻板印象,对宣传美丽中山起到了积极作用。


“‘淼’懂深中”工作室主持人何淼:
带你“走进”深中通道


“淼”懂深中工作室采访深中通道。

9月23日,伶仃洋大桥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主缆索股完成架设。在此之前,“‘淼’懂深中”工作室团队登上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猫道,驻足270米高空举目远眺,提前记录基建狂魔“风中穿针”的震撼场面。

通过摄像镜头,带领读者、观众多角度从高空俯瞰大桥,从猫道缝隙看海面,展现大桥和猫道震撼的视觉效果;行走绵延3公里长的“世界最高海上猫道”,感受距离海面约270米高空的步步惊心……“‘淼’懂深中”工作室团队登上大国重器“一航津安1”一体船,持续两天跟踪拍摄深中通道海底沉管隧道E21管节实现“毫米级”对接的全过程。

在深中通道建设期,“‘淼’懂深中”工作室将通过记者专业的视角,向读者、观众全方位介绍深中通道,深度挖掘更加有价值的信息,采用软新闻技巧加以报道,通过视频、图文、访谈等形式,更加直观的作品,立体呈现世界级工程背后的信息,向读者、观众介绍深中通道“如何创造记录”“为什么能”,打造深中通道主题 “秒懂百科”,吸引更多读者、观众走近超级工程,了解超级工程,追踪超级工程的建设进程。


“自然一点”工作室主持人何腾江:
倾听鸟语深悟自然


自然一点工作室拍摄夜观。

10月30日上午,在南朗街道一处稻田边,中山鸟类摄影爱好者汪峰等人发现收割过后的稻田中央有3只白额雁,这是中山首次影像记录白额雁。此消息一经《中山日报》独家报道后,立刻引起热烈反应。许多鸟类摄影爱好者纷纷赶赴现场,一睹白额雁的芳容。“自然一点”工作室团队也参与了此次的拍摄活动,真实记录了白额雁在中山的活动情况。

除了观察野鸟,“自然一点”工作室团队还将目标锁定在虫子领域。先后推出了《凉风起,这些直翅目昆虫成了中山秋天的主角》《秋高气爽,去山野深处看又萌又飒的跳蛛和守门的小蜜蜂》等观虫专题,反响都不错。

“自然一点”工作室团队拥有国家二级作家、昆虫学硕士、专业主持人等,除了在中山+上推出文字+图片+视频+出镜等融媒体产品之外,还在学习强国平台上开设了“中山自然有故事”专栏。目前,该专栏已推出8期视频节目,预计今年之内将达到20期。接下来,“自然一点”工作室将继续布局自然博物产品线,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直播,并孵化出图书、文创、课程等衍生产品,最终形成自然课堂、自然教育基地和研学于一体的产业链。

中山市网上新闻发布厅
暨海外传播中心即将启用


11月7日,中山市网上新闻发布厅暨海外传播中心正在进行最后的清洁和调试工作,即将投入使用。 记者 夏升权 摄

中山市网上新闻发布厅暨海外传播中心即将启用。这是中山市提出实施“智慧城市”三年行动计划之一。

中山市网上新闻发布厅暨海外传播中心,是由中山日报社整合党媒资源和全网平台,依托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日报等媒体优势,共同建设的大湾区高水平网络/国际传播品牌(平台),是广东首个市级国际传播中心。发布厅位于中山日报社大楼的15—17楼。这里今后将作为网上新闻发布中心、粤港澳大湾区传播共享平台和媒体交流中心,借助AI等新能力,向国际社会展现中山、推介中山。发布厅包括五大功能:汇总和分析各类信息数据;数据共享,提供政务惠民服务;召开线上线下的网络新闻发布会,向国内外及时发布中山热点信息;服务市政府、各单位、镇街等网络宣传和对外传播需求;成为中国外文局、央媒等在我市的地方基地。

为实现这些功能,发布厅在智慧城市数据共享、媒体融合框架下规划建设,拟与政务系统的融合,兼顾未来4K和5G技术发展方向,采用人工智能、对象存储等技术,实现媒体资产从内容汇聚到生产、审核、管理等全流程全环节的智能处理。发布厅配套七大子系统,包括智慧媒资系统、4K虚拟演播室系统、短视频制作审核系统、视频直播点播云平台、网上新闻分发系统、会议同声传译系统、网络和数据安全防护系统。

让数据共享、流动,让城市可感知、可进化、有温度,中山市网上新闻发布厅暨海外传播中心目前的建设工作已接近尾声。发布厅启用后,将为中山建设有温度的数字政府、智慧城市贡献重要力量。这个全新的融媒平台,让中山人的博爱之声传承致远,让孙中山先生的“天下为公”壮志情怀大音希声,让中山走向世界,让世界听见中山。

【统筹】冷启迪


编辑 蓝运良  二审 陈彦  三审 程明盛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