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榜样(109)龙莺女:用爱与坚守,为“大龄”特殊孩子再造一个“家”
发布时间:2022-11-09 来源:中山+

金秋十月,阳光温暖却不炽热,在中山德润护理服务有限公司三十余方的课室里,特殊教育工作人员龙莺女正在耐心地指导着一群特殊孩子练习手工。

2016年7月,47岁的龙莺女与搭档张羽春一起成立了民间公益机构“筑梦大‘龄’”残疾服务中心(中山德润护理服务有限公司的前身),致力于帮助从特殊教育学校毕业后无处就业的大龄孩子。6年时间里,她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奉献给了这些孩子,传授他们生活的技能,陪伴他们学习、交友、娱乐,让他们感受到家人般的温暖,她也因此获评2022年第二季度“中山好人”。

“我只是万千特殊儿童父母的缩影”

一头利落短发,身材纤细消瘦……见到龙莺女时,她笑容灿烂,充满阳光。

“其实我也是一位特殊孩子的母亲,所以我能理解所有像我这样的父母的感受。”龙莺女告诉记者,1996年,她的女儿泽恩在中山出生,因为生产过程缺氧,导致身体、智力多重残疾。“医生当时说孩子最多只能活半年,但我和她爸爸都不愿意放弃。”

为了能让女儿好好活下去,龙莺女和丈夫一边带着孩子做康复治疗,一边耐心地跟着医生学习按摩、引导孩子说话、训练孩子走路。

“6岁那年泽恩学会了走路”“10岁那年泽恩学会开口说话,还叫了我一声妈妈……”在龙莺女的记事本上,清清楚楚地写着与泽恩相关的“大事记”。而泽恩的改变和成长,也成为了龙莺女坚持下去的动力和希望。

“我只是万千特殊儿童父母的缩影,我们的坚持和不放弃,都源于对孩子的爱。”龙莺女告诉记者,待泽恩稍微大些时,她和丈夫便决定送她去特殊教育学校进行学习。而为了能更好地照顾泽恩,她自己也辞掉了原本的工作,去特殊教育学校当起了生活老师。

“我陪着泽恩在特殊教育学校待了整整10年。这10年里,我学会了很多照顾特殊儿童的知识,也遇到了很多和我一样的家长。”于龙莺女而言,在特殊教育学校里,大家情况相似,能彼此理解,而这些都能帮助她抵挡生活中的辛苦和孤独。


▲龙莺女向记者展示孩子制作的亮片画。记者 易承乐 摄

“我希望这里能成为他们永恒的家”

在我国,特殊教育学校的招生年龄必须在18岁以内,而当学生超过18岁时,就意味着要从特殊教育学校毕业步入社会。

“所以孩子18岁那年,每个家长都会十分焦虑,他们害怕孩子从特殊教育学校毕业后,找不到地方可以容纳和接受他们。”看到大家都在担忧这一问题,2016年7月,龙莺女与曾同在特殊教育学校工作的张羽春一起成立了民间机构“筑梦大‘龄’”残疾服务中心,致力于为从特殊学校毕业后无处就业的孩子们提供温暖的港湾,陪伴他们学习、交友,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实现人生价值。

机构成立初期,龙莺女和张羽春经历了不少困难,不仅租赁场地困难,房租和水电费也是沉重的负担,好在有很多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他们最终坚持了下来。

在张羽春眼里,龙莺女坚强乐观,有着超脱常人的韧劲。“其实她自己的身体状况也不是很理想,很多次我让她晚上回去休息,但她却一直坚持,熬夜守着这群孩子。”张羽春告诉记者,这6年时间里,龙莺女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奉献给了这些孩子,也让很多家长感受到了她守护孩子的决心。

目前,中山德润护理服务有限公司里有近30名超18岁的特殊孩子,他们都是重度残疾,而这家机构只有9名工作人员,所以龙莺女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进来,使这家机构能够一直办下去。“我希望这里能成为大龄特殊孩子永恒的家,他们可以在这里无忧无虑地快乐成长,感受到温暖与希望。”龙莺女说。


编辑 曾淑花   二审 魏静文   三审 程明盛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