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深中通道①|台山初罢雾 岐海正分流
发布时间:2022-11-11 来源:中山+

【编前语】


深中通道即将在2024年通车。

什么是深中通道?

我们怎么样去理解深中通道,如果我们不仅仅是把它作为一条交通意义上的通道,而是放在世界大历史背景和世界文明的进程中去观照,那么深中通道就不再是孤立的工程,它的出现就投向了整个中国,甚至是世界的历史进程,它的出现就不仅仅是一个文化现象,它更是一个文明缩影。

深中通道有边界线,一方面,它作为自然实体的边界,不仅是连接着珠江口城市的通道,还是接连江陆地、江河、海洋的物化标本;另一方面,它作为文化的边界,其内涵和外延,要比自然实体广阔得多,它是文明的符号和象征。

本报策划的“穿越深中通道”栏目,将深入历史细微,关照现实生活,跨越千年文明,重返历史现场,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地展现深中通道蕴含在文明进程中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本策划将持续至深中通道正式通车。敬请关注。


建设中的深中通道。 记者 缪晓剑 摄

公元887年,是唐朝诗人郑愚留在人世间的最后一年,也是他以尚书左仆射出镇南海的第三个年头。这三年来,他总是想着恢复被唐末起义军黄巢摧毁了的广州城的生机。此前的这座城市,商业繁荣,城内居住着4万多户人家,众多胡商也生活在这里,有繁花似锦的蕃坊。

《广州通志》里记载了郑愚的事迹,作为诗人的他在《唐诗纪事》里也有记载,《全唐诗》里留下了他的四首诗。他没有后人,但这些零星的记载还是可以还原他不平凡的一生。

他留下了一首诗,在《全唐诗》里叫《幼作》,后来在《广州通志》里叫《泛石岐海》,成为记载香山地理变迁的重要文献。

地理变迁
自然和人类的改造

从侏罗纪至白垩纪,燕山期岩浆不断涌入,至第三纪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岭南沿海地貌出现先降后升的变化,从海里冒出的岛屿、沙洲增多,南沙、番禺、虎门等出海口小岛星罗棋布。在第四纪的全新世(距今约1.2万年至8000年),海面回升,低洼形成众多小海湾。其后海面又持续快速上升,除了一些低山丘以外,其余为一片汪洋。这些在海面以上的山峰,包括了五桂山、大尖山、南台山等。

而现代珠江河口是在全新世海进以来形成、发展的。

1991年8月2日至9日,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在北京召开。组委会在当年出版了《珠江三角洲一万年来环境变化》这本书,向全世界展示了全新世一万年以来珠三角的环境演变。全新世早期大约距今8000年,珠江三角洲发生第二次海水入侵,海洋最大的范围向北扩张到三水、花都一带。随着海平面迅速上升并稳定下来,大约在距今7000年前,整个三角洲平原成为深入陆地的河口湾,沉积了富含海洋生物化石的三角洲相地层。

在距今5000年左右,随着珠江河口不断充填及溯源侵蚀,三角洲平原逐渐形成,岸线向海推进,从而表现出局部的海退现状,但此时形成的三角洲平原范围依然较狭窄,主要位于现在三角洲平原的上游地带。

而珠江三角洲陆地平原的大规模扩展发生在晚全新世时期,特别是在距今3000-2000年以来,三角洲陆地平原的面积开始显著扩张,海岸带逐渐向海的方向移动,三角洲平原出露,适用于农业种植的土地面积扩大。

香山刚好很完整地位于这个冲积平原上,秦汉之前香山是伶仃洋上的一个岛屿。到汉朝时,岛屿逐渐在北部积累泥沙,成为陆地,形成了现在的主城区陆地,陆地去到石岐北部。唐朝时,北部更多陆地形成。到宋朝和明朝,小榄、古镇也在形成,并且开始逐步和西部、北部的江门、顺德连成一片。清朝以后,通过人工围垦的方式造陆,香山全域陆地形成。

自然和人类塑造珠三角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止过,也将继续向前,有如历史的车轮。


新石器时代的香山是处于伶仃洋中心位置的一个岛。 记者 杨彦华 摄于中山市博物馆

记忆之场
郑愚诗中的台山、岐海

出现在《全唐诗》里的郑愚的《幼作》,重要性在两方面,一方面是记录了香山的地理面貌,另一方面是让香山第一次以诗歌的形式进入了文明视野。

郑愚的出生年代没有记载,但从他开成二年(公元837年)中进士算起到887年离世,他入仕长达50年。《泛石岐海》是他少时所作,所以在《全唐诗》里的诗作名干脆记载为《幼作》。后来这首诗经过了补充,现在我们能完整看到的是这样的:

泛石岐海

此日携琴剑,飘然事远游。
台山初罢雾,岐海正分流。
渔浦扬来笛,鸿逵翼去舟。
鬂愁蒲柳早,衣怯芰荷秋。
未卜虞翻宅,休登王粲楼。
怆然怀伴侣,徒尔赋离忧。

入仕50年的郑愚算得上少年得志。《香山县志》里记载他“家世殷富,驺僮布满山谷,皆纨衣鼎食”。在所有关于他的文献里,他有时被称为番禺人,有时被称为广州人。这并不奇怪,唐代时,香山岛属广州宝安县地。757年,宝安县更名为东莞县,香山岛设置了文顺乡。此时的番山、禺山、香山都在海里,香山离建县还有好几百年。

他是生活在广州东莞县下文顺乡山谷里的富家子弟。这一天,他有登上五桂山系的南台山列的南台山的想法。当时的南台山还没有被泥沙填充,看上去并不高,但要爬上去还是比较费力。他在秋天的一个清晨动身了,花费了两个小时后终于登顶。这时南台山的雾刚刚散去,迎风而立的他,看到岐海被南台山和北台山一分为二,更远处是隐隐约约的海岛。

比山更远的海会是什么?他头一次生出了忧愁,开始对自己在山谷中的生活产生了怀疑。眼下的生活虽然富裕,但仿佛一眼就能望到头。不,他不要这样的人生,他要诗和远方,要像李白那样仗剑走天涯。


南台山所在位置。选自五桂山步径规划图

沧海桑田
台山今犹在,岐海成江河

也是在秋天,记者和五桂山的结哥和黄祖悦老师约好了一同去爬南台山。结哥是五桂山的本土客家人,对于本土文化很有热情。黄祖悦老师来五桂山中学教书已经二十多年了,积累了很多五桂山的素材。

我们把车开到了南台山脚下,山门路口有专人把守着,主要是防止有人上山去烧香而带来人为的火灾。10多年前一场从板芙燃起的山火把整个南台山浩劫了一遍,那场火烧了三天三夜。好在经过自然恢复和人工干预,如今那场山火的印迹已经看不到了。

我们一行向守山门的人说明了来意后才被允许上山。山路有专门的步径道,是水泥铺就的。在山脊步径两边栽种的是木荷,结哥介绍说这种树密度高,属硬木,很难被点着,在南方被广泛种植用以防山火。

海拔396.8米的南台山,我们登顶用了两个小时,山顶并不宽阔,大致30多平方米。那里供奉着观音,看得出来有人专门在这里洒扫,非常干净。观音在海洋文化里,和妈祖同等重要。


从南台山顶俯瞰山脚感受岁月变迁。 记者 杨彦华 摄

站在山顶,可以真正领会到郑愚当时的心情。可以想象当时五桂山系包围在岐海中的样子,南、北台山将此一分为二,北边是山,南边是山海相连,海把小山丘隐于海水之间,或者分离成一个个小岛。

如今,它们全都是山地。而岐海早已经浓缩成了一条河,岐海从海变成了江,又从江变成了河,现在它被称为“岐江河”。

结哥介绍说,今年9月,中山市“香山径”(一期)建设工程项目在网上公开招标。这意味着一条串联大尖山、南台山、五桂山主峰、田心森林公园等十余个优质景点的环五桂山“香山径”,从规划走向了现实。散落在环五桂山一带的孙中山故居、郑观应故居、杨殷故居、珠江纵队司令部旧址、岐澳古道等名人故居、红色遗址,将以“香山径”为纽带,实现串联发展、活化升级。作为古香山八景之一的“南台秋月”也将复活。

山海一体
城市与城市相互守望

10月27日,我们随深中通道管理处人员一同前往西人工岛。这一天,深中通道西人工岛最后一道匝道顺利完成浇筑,标志着岛上现浇隧道主体结构施工全部完成,为实现隧、岛、桥转换和岛上的互联互通奠定了重要基础。而这,只是6年来他们完成克难攻坚普通的一天,他们一直在这片海域里不断创造着奇迹。

从马鞍岛乘船出发,我们在海面上除了看到隐现在海面上的岛和城市以外,还能看到众多穿梭在洋面里的大、小船只,更有横亘在伶仃洋里的深中通道的桥体、桥墩。这是一个繁华的海面,文天祥笔下的“伶仃洋里叹零丁”的孤寂和零丁一去不复返了。在茫茫的公海里,除了轮船犁开的水面以及漂浮在海面的浮藻,还能真正能体味到诗人洛夫“漂木”的意象——

青苔已经丛生的漂木
漂木的内部是你思乡的痛楚
漂木的四周是咸涩的海水
一只茫然的水鸟,站在漂木上
而时间,默默流过你的白发

无所归依的漂木,这是海洋深处给人的孤寂和无助。

与在茫茫的大海里不能安心的漂木不同的是,内湾是有生命力的,是温暖的。伶仃洋,是繁华的,是有生命的。

我甚至还曾经在海湾的中央看到过一只蝴蝶,它在湛蓝的海面上扑棱着翅膀,它迎着光,迎着温和的海面。它是无所畏惧的吧,我想。那一刻想起人们常说的“蝴蝶飞不过沧海”,但湾区不是沧海,在海的中央,抬眼望就可以看见隐现在伶仃洋海面的山、岛、城市。在伶仃洋我们能看见中山、能看见东莞、能看见南沙、能看见珠海、能看见深圳。

我们能真实真切地感受到,这就是一个山海一体的城市群体,海阻碍不了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相互守望。他们互为彼岸,不离不弃。


深中通道伶汀洋大桥建设现场(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 发

心之所向
郑愚的一生以及归途

现在我们回到1100多年以前的郑愚那里去。

郑愚生在波谲云诡的晚唐,他经历了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昭宗朝,他历任秘书省校书郎、桂管观察使、岭南西道节度使、礼部侍郎、尚书左仆射。

他好诗文,爱华服,喜颜色,是一个标准的“颜控”。说他喜欢诗文,自不必赘言,《全唐诗》和《唐诗纪要》里都有。爱华服,《唐诗纪事》里也有记载,说他以礼部侍郎出镇南海的时候,穿着当时很时髦的具有胡人风的半臂锦袄子去见魏国公崔铉,这位崔大人以为他是一个轻浮之人,看了他递来的诗文,又很惊讶他有非常好的文才。待到晚上郑愚换上红锦华服来赴宴时,崔大人甚至认为只有郑愚的半臂红锦才配得上绮丽销魂。说他是“颜控”,是说他当主考官的时候,非常喜欢皮日休的文章,很想把皮日休定为第一名。于是就叫皮日休过来专门面谈,结果看到皮日休只有一只眼睛是好的后很是失望。皮日休最后只落得了最后一名,郁郁不得志的他后来投靠了黄巢。

郑愚很看不起在官场胡混不作为的官员,为此专门写了一首诗《拟权龙褒体赠鄠县李令及寄朝右》嘲讽不作为还整天附庸风雅的官员,“鄠县李长官,横琴膝上弄。不闻有政声,但见手子动。”他还写诗揭露官场腐败带给人民的苦难,“数年百姓受饥荒,太守贪残似虎狼。今日海隅鱼米贱,大须惭愧石榴黄。”

他入仕后有大部分时间是在岭南度过的,分别以桂管观察使、岭南西道节度使、尚书左仆射的身份在桂林、南宁、广州等地做地方官,他体察官员弊病,与南诏入侵者作战,为重建广州奔波操劳。

887年,他病死于任上。他死在离香山最近的地方,中间只隔了一段浅浅的海。

1995年,中山的文史工作者银铠根据《珠江三角洲一万年来环境变化》和《香山县志》绘制了4700年前的香山岛图以及宋代香山县图。在这两幅拙朴的地图里,我们可以看到香山就像伶仃洋的心脏,是伶仃洋心之所在的地方。

后来还有人根据《珠江三角洲一万年来环境变化》绘制出了一万年来伶仃洋变迁的动图。中山市博物馆史迹展馆里有香山全域从新石器时代到现代的变迁动图,动图在十秒内就展示出了香山在整个历史文明长河中的变化。

香山在这些地图里像大海里的一颗明珠,以海纳百川之势,拥抱着山海,接纳着泥沙堆积,凝视着时空变幻,这是自然和人类共同的选择。


【策划/统筹】吴森林

【联合出品】中山日报 香山文化研究院


编辑 蓝运良  二审 朱晖  三审 程明盛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