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领导访谈|汤如烈:有效激发企业动力和活力,实现国企改革目标
发布时间:2022-11-14 来源:中山+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汤如烈接受采访。记者 王云 摄

日前,中山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汤如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市国资委党委深刻认识新时代新征程国有企业的战略定位,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牢记“国之大者”,努力把市属国有企业打造成为服务大局、服务城市、服务产业、服务民生的重要保障,坚定成为中山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汤如烈表示,市国资委党委将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重点建立三项学习机制、坚持“三个深入”标准,践行改革发展“三字箴言”,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好转化为国资国企生动实践。

兴中能源位于肇庆的鼎和农牧公司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资料图片)

建立三项学习机制,深入开展“大学习”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山市属国有企业交出一份不错的“成绩单”。截至今年10月底,市属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超1400亿元,是2012年末的3倍多。十年来,市属国企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700亿元,年度净利润增长超过3倍,年度上缴利税增长超过5倍,十年累计上缴利税超60亿元,为中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汤如烈透露,市国资委要建立三项学习机制,深入开展“大学习”,建立“四级书记”领导机制,坚持“国资委党委书记-集团党委书记-企业党总支部书记-班组党支部书记”一起抓学习,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局面,引领带动国资系统党员干部群众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

同时,建立“五个讲堂”宣讲机制。开办“领导干部大讲堂”“国资大讲堂”“书记讲堂”“国企先锋讲堂”“党员流动讲堂”,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进项目、进工地,确保国资系统党员学习率达100%。

汤如烈还透露,要建立“六学联动”学习机制。开展领导干部专题学、党员干部示范学、线上线下全员学、青年群体创新学、追随足迹现场学、思想溯源研讨学等系列学习活动,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覆盖到国资系统全体党员和干部。

在聚焦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着力发展实体经济、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推进国有企业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等重要论述方面,市国资委将由党委委员牵头,组织各科室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现场开展专题调研,找准找对解决问题、改进工作、推动发展的思路举措,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更好转化为国资国企生动实践。


中山公用启动“香山新街市”建设计划,提升农贸市场形象。(资料图片)

践行改革发展“三字箴言”,扎实推进“真落实”

“要坚持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把功夫下在‘干实事’上,把作风转到‘真干事’上,把能力用在‘干成事’上。”汤如烈表示,践行改革发展“三字箴言”,第一个字是“改”,即在两个维度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第一个维度是开展国务院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专项评估检查,抓好改革实效,确保三年行动高质量收官;第二个维度是落实市属国企改革“4+N”战略性重组、“3+X”主业发展模式、百亿级高质量发展基金等重点任务,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汤如烈表示,第二个字是“谋”,即突出“谋目标、谋项目、谋效益”三个方面。聚焦党的二十大对国企提出的“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目标,重点深化“项目为王、落地为要”理念,谋划建立项目滚动管理机制,形成“建设一批,运作一批,储备一批”的三库递进式管理模式,力争2023年固定资产投资不低于60亿元,筑牢市属国企高质量发展根基。

汤如烈最后表示,第三个字是“干”,即“干事靠人,干成靠机制”。在人的方面,着力识人、选人、用人、留人,扎实推进集团中层竞争上岗工作,将“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落到实处;在机制方面,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围绕提升企业治理能力,在卓越董事会建设、经理层任期制契约化、“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等领域出台13项配套制度。同时,建立重点改革、重点任务执行效果评价机制,特别是增量激励机制、投资激励机制,有效激发企业动力活力,推动国企改革目标实现。


编辑 蓝运良  二审 朱晖  三审 徐小江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