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价保质!中山防疫抗疫药械供应总体平稳有序
发布时间:2023-01-11 来源:中山+

1月11日上午,中山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专题新闻发布会在中山市网上新闻发布厅(中山日报社16楼)召开,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吴永森在会上回应了记者提问。


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吴永森。记者 王云 摄

问:市场监管部门对春节生活物资价格监管有哪些具体举措?如发现居民生活必需品或防疫物资价格突然上涨,该如何应对?

答:近期,市市场监管局持续加大对春节生活物资价格监管力度。

一是加强价格监测监管。通过设立临时价格监测点,每日对中山21种日常农副产品和9种防疫用品价格进行监测,及时掌握重点商品和服务价格动态,加强价格监测和分析预警。对价格变动异常的商品,进行有针对性的价格监督检查。

二是对商场超市、农贸市场、药店等消费场所加大价格检查频次和力度,全方位、不间断开展价格督导检查,严肃查处扰乱市场秩序的价格违法行为。

三是向市场开办方、商超管理方和经营户派发提醒告诫书,督促其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对场内商户的约束,发现价格违法行为要立即制止并及时向市场监管部门报告;要求经营者在疫情防控期间必须严格遵守《价格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加强价格行为自律,严禁哄抬价格、囤积居奇、串通涨价。

四是及时妥善处理价格投诉举报。畅通12315、12345投诉举报渠道,对价格投诉举报量增多、反映集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价格监督检查,切实维护群众价格权益,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五是配合发改、商务、交通运输等部门做好保供稳价、物流保通保畅工作,保障群众生活、维护市场秩序。

问:中山目前防疫抗疫药械供应情况怎样?市场监管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保供稳价保质?

答:去年12月初,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市民对退烧、止咳类药品以及抗原检测试剂、医用防护口罩等药械需求增加,部分药品供应一度相对紧张。市市场监管局加大重点药物市场供给,引导合理有序精准投放,同时畅通销售渠道,严打哄抬价格、囤积居奇、串通涨价等价格违法行为,有效缓解了防疫抗疫药械供应紧张局面。目前,中山防疫抗疫药械供应总体平稳有序,具体表现为供应有保障、购买有渠道、价格有秩序。

市场监管部门主要采取以下七项措施,全力保障防疫药械供应:

一是迅速推动相关药械生产上市。加强与省药监局沟通,为中山防疫药械生产企业扩大产能、品种再注册等开启绿色通道;完成“磷酸奥司他韦”原料药生产线、维生素C制剂生产线的GMP符合性审查;完成抗原检测试剂、医用防护口罩注册,扩大生产资源。

二是释放中山防疫药械产能。推动中山布洛芬缓释片生产企业提升产能,定向供应中山;推动中山医疗机构采购本地生产的止咳药氢溴酸右美沙芬、抗病毒药磷酸奥司他韦胶囊。

三是挖掘中山药品内供潜能。主动与周边地市的制药公司共享防疫重点紧缺品种的制药原料,利用该制药公司的制造能力,生产并共享防疫重点紧缺药品,供医疗机构使用;推动药品生产企业接受委托生产菌毒清和天葵菌毒清等医疗机构制剂品种。

四是积极拓展外来供应渠道。通过多种渠道从外地生产企业购进多批抗疫药品,紧缺药品儿童退热用布洛芬混悬液向中山供应超过8万瓶。

五是畅通防疫药品销售渠道。实施疫情防控药品拆零销售制度,提高药品使用效率,通过全市12家连锁1066家门店以及其他单体药店向市民供应防疫药品;根据发热患者逐步减少、医疗机构退热类药物紧缺情况已极大缓解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布洛芬缓释胶囊的投放,将每天原配给医疗机构的14万粒布洛芬缓释胶囊转供给全市药品零售企业销售;开发上线疫情防控药械云预约小程序,落实疫情防控药械线上预约、线下领取,稳定市民购药情绪。

六是加强涉疫物资价格监管。对药店、卫生站、医疗机构等单位在售防疫物资销售和价格情况落实重点监管,先后约谈药品批发零售连锁企业、抗原检测试剂生产企业、药品批发企业,对价外加价、价格欺诈、哄抬物价、串通涨价等价格违法行为从严从重查处,目前已立案两宗。

七是强化防疫药械安全监管。对54家防疫药械生产企业及3家有医院制剂的医疗机构开展全覆盖检查;对治疗感冒、退热、止咳、抗病毒等防控常用药品流通开展专项检查,重点排查化解网络销售、农村地区、过期药品等方面的风险隐患,全市共检查药品生产经营企业229家次;完成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医用口罩和医用防护服监督抽检100批次。


编辑 汪佳  二审 陈彦  三审 向才志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