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举行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技能+”嘉年华
发布时间:2023-01-13 来源:中山+

中式传统家具制作、3D打印及智能控制展示、中山市南粤家政产业园居家收纳展示……1月13日,中山市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技能+”嘉年华在中山华发商都门前广场开幕。与花市、夜市大不相同的是,这是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着力打造的中山首个“技能集市”,是中山深入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高质量发展的技能成果展。在此次嘉年华中,精彩纷呈的技艺同台亮相,各路技艺高手汇聚一堂,让市民近距离可观可感世界技能大赛参赛项目、中山非遗文化以及技能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的同时,也在其中感受渐显渐浓的中山年味。


▲1月13日,中山市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技能+”嘉年华在中山华发商都门前广场正式开幕。记者 易承乐 摄

能工巧匠支摊秀技能,吸引不少市民围观

记者在现场看到,插花艺术、糖艺西点、工业机器人展示等摊位一字排开,绵延数十米。除了有广东省郑耀荣粤菜大师工作室、广东省麦广帆粤菜大师工作室等中山粤菜名厨工作室带来的粤菜师傅精品预制菜和粤菜师傅精品年货外,还有粤绣(小榄刺绣)、小榄民间剪纸等非遗亮相。小榄民间剪纸非遗传承人手起刀落间,一个喜庆的“福”字跃然纸上,在其一旁摊位上展示的菊花刺绣作品更是栩栩如生,无声诠释着创作者的高超技艺。不仅如此,现场还有“达人”为市民进行体验式面对面教学,科普插花艺术、居家收纳等生活小妙招。


▲智能机器人为市民写福字。记者 易承乐 摄

整个“技能集市”最热闹的区域当属糖艺西点摊位和工业机器人展示摊位,吸引不少市民驻足围观。“牛!”一位小朋友观摩完工业机器人写“福”字全过程后,不自觉地发出一声惊叹。一旁的另一个工业机器人正在咖啡售卖机中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拿杯子、接原料、装水、打包等环节,整个流程连贯迅速。不到3分钟,一杯滚烫的咖啡就送到了消费者手中。“目前,我们的工业机器人不仅能够完成制作咖啡全流程,它还会‘打泡’。”广东辰威机器人有限公司技术经理廖东波表示,工业机器人是在他们预先设定好的程序下完成一系列操作的,完成率超过99%,不仅能够保障每一杯的用量统一、有效减少人力成本支出,还能实现24小时运作。


▲梁海欣仔细捏出兔子西点造型。记者 易承乐 摄

记者在糖艺西点摊位见到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糖艺西点项目国家队中唯一的广东代表选手、“全国技术能手”、中山市技师学院糖艺西点教师梁海欣时,她正对着小兔子造型的西点一笔一画勾勒着眼睛、耳朵,寥寥数笔,一个憨态可掬、精致灵动的兔子形象显露出来。她捏造型期间,还有不少市民在摊前询问,“你们这是做的什么?”“这个可以吃吗?”“怎么捏得这么好看?”……“越小要求越细致,就越考验手的灵活度。我半小时就能完成一个小西点造型。”梁海欣说,作为技能人才参加“技能集市”,令她很是开心,能够让市民近距离了解技能人才,观摩技能成果,所以每当有市民询问时,她总会耐心解答。

“技能集市”为技能人才提供展示平台

“本次‘技能+’嘉年华活动是中山市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的系列活动之一,我们将它打造成为了‘技能集市’形式,将其放在商圈举办能够更直观地向广大市民科普当前中山职业技能发展的创新成果,鼓励更多青年朋友关注并抓住中山技能人才发展的新机遇,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尊重、爱护职业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职业能力建设科副科长黄海清介绍,“技能集市”经过筛选,共有15个参展单位支起了20多个摊位参与,其中不少都是“三项工程”和中山市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的亮点项目。她表示,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对接国际标准,拓宽行业视野,助力更多大湾区青年用技能点亮青春,唱响技能强国的时代强音,同时让市民在新年到来之际感受浓浓的喜庆祥和氛围。值得一提的是,该活动从1月13日持续至15日,每天下午3点至晚上9点举行。

“‘技能集市’为技能人才提供了展示的平台,现场市民就能感受我们的技能成果。”中山市建斌职业技术学校高级讲师、高级技师黄俊杰表示,为培育更多更专业的技能人才,该校投入600多万引进工业机器人,为学生提供技能学习设备。目前,该校设置有2个工业机器人专业班级,每年为工业机器人行业输送超120名技能人才。同时,该校还涌现了一批包括“中山市技术能手”刘抗战等在内的技能人才。这是中山市推动技能人才队伍发展壮大的缩影之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山技能人才队伍已突破65万人。


见习编辑 赖彤瑶  二审 蓝运良  三审 陈浩勤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