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传播如何借势“出海”?多名专家为中山支招
发布时间:2023-06-02 来源:中山+

视频摄制/黄艺杰 甘颖

6月2日,“第三只眼看中国·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全媒体大赛颁奖典礼系列活动在中山举行。获奖团队、评审组专家、大赛合作单位代表等近200人出席活动,一起分享创作趣闻和探索湾区故事全媒体传播的“发展密码”。

活动上,部分与会专家,就中山如何多形态多维度呈现更多中国故事、中山本地媒体应如何利用好城市特色和地域文化讲好“中山故事”等问题,提出真知灼见,畅谈中山城市印象、对外传播发展建议。

纪录片导演、制作人周艳:
锚定类型化、品牌化靶向发力

纪录片导演、制作人周艳。记者 余兆宇 摄

“本届大赛,中山贡献了很大部分参选作品,并且作品覆盖历史文化、传统美食、现代生活、乡村风情、科技创新等多个类别。作品的丰富多彩令人欣喜。”纪录片导演、制作人周艳说,接下来,中山应该持续采用全媒体形式朝着类型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周艳建议——

在类型化发展方面,视频创作可从创意类视频和故事化视频两个角度来考量,将现有素材资源整合利用起来进行创新传播。

在品牌化发展方面,中山要打造几个具有地方特色的IP属性短视频,可以利用主播、创意性画风、风格性影像等方式来实现,让人记得住、忘不掉。

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院长孙明:
加强对外传播顶层设计

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院长孙明。记者 余兆宇 摄

“有态度、有观点非常重要,执行力也同样重要。同时还要做好相关领域话题的配合,这样才能将中山故事系统性讲好。”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院长孙明说。

孙明认为,讲好中山故事、展示中国形象,需要品牌、传播、渠道等全方位、立体化的战略性顶层设计。

“做国际传播需要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在中山故事的讲述中,需要将两者有机结合,可以适当引入专家学者做一些规划设计。”孙明表示,除了本地相关媒体机构最了解有关内容,民间群体也非常值得关注。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李智:

“他塑”和“自塑”并重发力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智认为,讲好中山故事、中国故事需要从“他塑”和“自塑”两个方面并重发力。

现在有很多外国人讲在中国的生活经历,这对于其他人来说是一种陌生化的视野,这种他塑可以让更多人透过不同视角来了解中国。同时中国人也在寻找不同的特色亮点来讲述中国故事。通过这些视角和平台展示,他塑和自塑就形成了很好的结合。

谈及对中山的印象,李智说,虽然是昨天半夜才到中山,但他今早骑车在会场附近转了一圈,看见了热气腾腾的早点摊、悠然步行上学的孩童,以及郁郁葱葱的植物,“这个城市既现代又不失烟火气,充满了活力,我觉得整个城市都充满希望。”


香港中华摄影学会永远名誉会长、
世界华人 摄影学会副会长、
广东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吴连城:
中山是一座希望之城

“我希望可以带动更多香港青年到中山来参观学习,感受这里日新月异的变化。”香港中华摄影学会永远名誉会长、世界华人 摄影学会副会长、广东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吴连城表示。

吴连城说,中山历史悠久且底蕴深厚,讲好中山故事可以多从文化、美食等领域入手。但说到底还是应该更加依靠青年人,“像粤剧这类传统文化,我们就必须鼓励青少年接触和了解,才能代代传承和发展下去,才能不断涌现奇思妙想。”

吴连城认为,在短视频摄制方面,一定要有好的故事编剧和镜头表现力,拍摄手法要不断创新,才能吸引观众眼球。在影像呈现方面,创作者要始终保持好奇心,才能创作出动人的作品。


编辑 蓝运良  二审 王欣琳  三审 向才志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