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了,考生应该如何调适心理?心理教师和心理医生建议:高考后,可适当放松,但不能过度放纵;放榜时,要接受事实,别轻易质疑自己。
保持正常生活节奏和作息
中山市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高中心理健康教育高级教师李锦萍认为,考生高考后心理变化主要表现在——
过度放松、过度补偿。考生备考期间长时间处于高负压状态,认为考试结束后,要好好放松。于是有些学生就彻底放飞自我,如打破生物作息规律,常熬夜赖床,或长时间玩电脑、打游戏,与同学狂欢、三餐不定等。
忐忑不安、过度焦虑。有些考生总感觉自己考砸了,在等待分数公布期间过分担忧,产生紧张和焦虑心理,感到烦躁、容易发脾气,对未来产生悲观消极情绪。严重者,可能出现抑郁自责、失眠多梦、躯体不适等。此外,有部分高考考生还可能出现失去目标、迷惘无措的状况。
为此,李锦萍建议——
放松不是放纵,过度放松和过度补偿会造成身心疲惫,时间长了,会产生生活无目标感、无意义和无价值感。
生活习惯不要有太大改变,应保持正常的生活节奏和健康规律的生活作息。
可了解大学和专业,为填报志愿作准备,并积极规划未来发展方向,利用好暑假,为大学生活做好准备。
中山市博爱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张文蔚提醒考生——
可选择一项自己喜欢或者可以接受的运动,让自己动起来且坚持一段时间,培养成兴趣,有利于身心健康。
可选择旅游,开阔眼界。
可与良师益友沟通交流,适当的人际交往是拓宽思路、提升感受的有效途径。
家长要多陪伴和倾听
高考结束后,考生还要经历放榜、填报志愿、录取等阶段。在此期间,家长要如何做?
中山市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高中心理健康教育高级教师李锦萍认为——
高考成绩出来后,无论结果如何,家长首先要调适好情绪,不要抱怨和指责孩子,不要在孩子面前唉声叹气。要引导孩子向前看,热爱生活,永不放弃。
要和孩子充分交流,探讨大学、专业、人生规划等,也可以和孩子一起收集信息、整理资料,为孩子做一个合格的“参谋”,尊重孩子的选择。
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中山市心理卫生协会会长蒋廷云博士建议——
家长要尊重陪伴孩子,耐心倾听、及时协助。
若孩子出现一些应激反应,比如情绪低落、烦躁、食欲减退、失眠等,自己无法排解,长时间存在并有加重的趋势,同时出现抑郁甚至一些极端想法或行为时,家长需提高警惕,及时寻求专业心理人士帮助。
编辑 蓝运良 二审 魏静文 三审 陈浩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