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件作品获奖!“人文湾区 千年香山”主题影视剧本征集大赛比赛结果出炉
发布时间:2023-06-21 来源:中山+

6月21日,记者从市委宣传部了解到,历时三个月的“人文湾区 千年香山”主题影视剧本征集大赛比赛结果已出炉,共有10件作品获奖。大赛自2022年9月开赛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作者的投稿剧本共76件,其中电影类63件,电视剧类13件。

中山城市风光。记者 余兆宇 摄

大赛作品题材多样、富有新意

据悉,为保证公平公正,经初审、复核、复评及审议等多个环节,最终评委共评选出《香山大商》等10件作品。此次评委专家有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副院长、一级编剧罗丽,广东省电影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广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影视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周文萍,香港浸会大学客席讲师、制片人、导演、电影教育家高冠玉等。

大赛评委周文萍介绍,本次征集大赛作品以中山文化为核心,表现了包括孙中山、马应彪、郑观应、苏炳添在内的政治、经济、体育等中山各界人物,讲述了从古代至今各个时间段的中山故事,题材多样,质量较好,不少作品富有新意。“本次大赛的参赛作者不仅有中山本地的,也有不少来自外地的作者,说明活动的影响力已经走出了中山,有助于中山借助外来智力推动本土影视发展,也有助于中山文化的对外推广。”周文萍说。

通过作品传播中山文化

来自山东济南的作者徐明卉以《香山大商》获得电影类一等奖。她一直对各地的人文历史、文化传承很感兴趣,平时会注重收集一些史料。因为有家人、朋友在广东,她对广东也比较熟悉,在选题的时候就想到了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马应彪和郭氏兄弟。

马公纪念堂。中山日报资料图片

她花费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查找资料。“作品主要讲述了香山商人怀揣着爱国情怀,携手共进、互相激励、共同进步的故事。”徐明卉说,中山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还有许多红色故事、人文传承值得去挖掘,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将中山的文化传播出去。

同样来自外地的作者辉旭以作品《郑观应》获得电影类二等奖。他以前就读过很多写郑观应的书,对他的生平有一定的了解,当时看到这个征集主题,就马上想到了郑观应。

“很少人去写郑观应,写起来有一定难度,创作时间就用了两三周。”辉旭说,郑观应的一生经历过太多事情,但是电影最多就两个小时,所以要抓住一个侧重点来写。他知道郑观应所著的《盛世危言》对当时甚至后人产生的影响比较重大,就主要是围绕这个点来写。辉旭还表示,中山是人杰地灵、名人辈出的地方,很喜欢这个城市。

郑观应故居。记者 缪晓剑 摄

获得电视剧类二等奖《南粤香商》的作者蒋志伟则是从小在中山长大,对中山的历史人文很熟悉。“我选择的侨商这一题材,就是比较典型的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代表。”蒋志伟介绍,为了让剧本更贴近现实,他还去到澳洲华人街感受当地的华侨文化。

作为一部历史题材的剧集,对真实性的要求高,这对作者来说也是一大考验。“主人公没有具体的原型,是融合了一些真实的历史人物故事,让人物更立体更全面。因为故事的时间跨度大,讲述了两代人的故事,所以在创作过程中,不仅需要有强大的历史知识储备,还需要花很多时间去翻阅查找大量资料,不断求证,这也是创作中比较困难的事情。”蒋志伟表示,希望通过这部作品,为中山书写“文化兴城”这篇大文章出一份力,让更多人了解中山的历史文化。

贺遒翔以作品《大湾》获得电视剧类三等奖,贺遒翔从小在广东长大,聆听了诸多长辈创业的故事。“剧本时间跨度较大,是从改革开放开始,所以涉及几代人的故事,展示当时大湾区城市的差异化。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的矛盾和权衡,是在创作时比较难的。”作为一名90后,贺遒翔表示,大湾区正展现大前景、大未来,对新一代青年来说,有很大的吸引力,希望有更多的有志青年来到大湾区实现梦想。

获奖作品一览


编辑 侯海影  二审 黄廉捷  三审 程明盛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