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填报高考志愿?这些误区需避免→
发布时间:2023-06-29 来源:中山+

2023年高考网上填报志愿第二时段是6月29日19:00-7月4日16:00。6月28日晚,中山市华侨中学党委委员、教务处主任朱志峰在中山+客户端“中山招考通云平台”直播间提醒我市广大考生和家长,高考填报志愿时须注意以下误区。

中山+客户端“中山招考通云平台”直播现场。记者 夏升权 摄

误区一:不了解录取政策,觉得政策不重要
建议:认真阅读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发布的录取政策、文件、通知等

朱志峰提醒考生,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政策每年基本保持稳定,也有部分变化,考生尤其要注意。考生对高校招生政策了解透彻深入,在填报志愿的时候才能更加明确。

考生一定要根据自己报考类别,牢记各批次志愿填报时间,提前好准备并按时填报,一定要预留充足时间,从容填报,千万不要拖到最后时刻才匆忙上网填报,防止因网络故障、超时等原因造成提交失败或匆忙中错填志愿等。志愿填报时间结束后,为维护公平公正,省教育考试院不再受理补报志愿申请,也不允许修改、放弃已填报的志愿。

误区二:把《志愿填报指南》等同于《招生专业目录》
建议:填报时务必以《招生专业目录》为准

《广东省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志愿填报指南》(以下简称“《志愿填报指南》”)和《广东省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专业目录》(以下简称“《招生专业目录》”)是填报志愿最重要的两本资料。其中,《志愿填报指南》内容包括去年部分在粤招生录取情况统计表,有去年专业组代码、专业代码、第一次投档各专业录取数、录取最低排位、录取最低分等信息,是填报志愿的重要参考。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会从《志愿填报指南》中查找意向的高校及专业录取情况。

考生要特别注意:有些高校今年的院校专业组代码或者专业代码可能发生了变化。在填报志愿时务必以《招生专业目录》为准,因为《招生专业目录》上的代码是今年准确的信息,同时还要关注是否有关于“专业目录”的勘误情况。

误区三:全部填报热门、紧俏专业
建议:“冷热”结合对考生更为有利

朱志峰表示,在填报志愿时,考生和家长要客观对待冷门和热门专业,科学、理性选择专业志愿。实际上,专业没有好坏之分,盲目挤热门专业,对考生长远发展非常不利。

朱志峰指出,热门专业分数高,竞争激烈,如果成绩不太突出,竞争力并非很强的学生在挤热门专业时容易落榜。即使被院校录取,由于热门专业里人才济济,在就业选择和以后的工作中也很难占得优势。正确的做法应是,选择“热门专业”而又不忽视“冷门专业”,“冷热”结合对考生更为有利。

误区四:只凭学校(或专业)名称来选择
建议:详细了解专业的内涵,如课程设计、就业去向等

朱志峰结合多年经验指出,高校不同专业之间所学的课程、发展方向的差异是非常大的。有些专业虽然名称相同,但仍存在一定的差异。

朱志峰建议考生,在看专业的时候,一定要详细了解专业的内涵,一般应该了解以下几方面内容:该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什么,是否属于特色专业,专业的实力如何,有无硕士、博士点,是否是国家重点学科,在国内同类专业中居于什么位置,专业发展前景和学生就业去向如何,专业对学生的相关科目成绩和身体状况有无特殊要求。

误区五:照搬往年的录取分数报志愿
建议:关注分数线对应的考生“位次”

朱志峰表示,录取分数不是大学决定的,要看考生报考的情况。近几年的录取分数线,只是一个参考系数,仅供考生和家长查阅参考。不少家长却误把它当成衡量的“尺子”,拿孩子的分数“对号入座”。

实际上,高校的录取分数线每年都存在波动,有的还有“大小年”现象,即一年高、一年低。考生要多分析近几年的录取情况,更关注分数线对应的考生“位次”等。如果大学招生计划没有太大变化,“位次”更具有参考性。

误区六:选择专业时不考虑考生的兴趣和特长
建议:选择符合考生特性的专业,扬长避短

在选择高考志愿时父母固然要考虑孩子将来的职业规划,但更重要的是扬长避短,才能促其学有所成,为将来获得一个理想的职业创造条件。

考生自身特性包括个人兴趣爱好、性格特征、能力倾向、个人身体条件等方面。如果父母选择孩子不喜欢的专业,将来的学习积极性会受到打击。

父母关心孩子的未来发展,对志愿填报十分重视的心情完全是可以理解的,但也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见,争取达成共识。


编辑 侯海影  二审 王欣琳  三审 岳才瑛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