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半个地球,38小时,飞行近2万公里。
2021年1月,一支由中山市25名医疗骨干所组成的中国(广东)第31批援赤道几内亚医疗队(以下简称“医疗队”),到达赤道几内亚开展援非医疗工作。从那一刻起,他们成了“白衣外交天使”。
视频来源:中山广播电视台
在赤道几内亚,574个日夜里,队长陈光卫带领队员克服当地艰苦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创新工作方法,在非洲大地书写了许许多多的感人故事,为当地居民和多国侨民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医疗队队员赢得了赤道几内亚政府与人民的尊重和赞扬,被授予赤道几内亚最高荣誉奖“国家独立勋章”。近日,现任中山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二级调研员陈光卫,被评为广东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没有条件就克服困难,
创造条件也要干!”
2021年1月14日,中国(广东)第31批援赤道几内亚医疗队到达目的地—赤道几内亚首都马拉博,开启援助工作。
自1970年中国同赤道几内亚建交以来,中国政府从翌年至2021年,已连续派出31批援赤道几内亚医疗队,共计586人次医疗队员,诊治病患超过100万人次。
第31批医疗队由中山市卫生健康局组派,时任中山市卫生健康局三级调研员陈光卫担任队长,队员中的医务人员来自内分泌科、心血管内外科、中医按摩科、普内科、普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麻醉科、检验科、护理科等。
25名医疗骨干分成了三组,他们分别在赤道几内亚的首都马拉博,最大的城市巴塔以及总统府驻点。无论是面对当地各级官员,还是当地最普通的老百姓,医疗队都无偿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初抵赤道几内亚,队员们的感受是:“远比想象中的更艰苦。”
在574天的援非工作里,医疗保健组160多天都在出差,每天在外只能使用2G网络,想与家人视频通话,“比登天还难”。当地的副食品大多依赖进口,新鲜蔬菜是“奢侈品”,比肉还贵。当地白天的温度每天都在32度以上,在没有空调,甚至没有风扇的驻点医院,虽然队员们面临着非常高的疫情感染风险,但为了能坚持岗位时间长一点,能够看病人多一点,队员们只是选择了穿着二级防护服,但即便如此,队员们的衣服也很快就被汗水湿透了。
医疗队外出工作的一些地区,经常断水断电。队员工作的医院里外科、骨科、麻醉科的器械比较缺乏,在国内,很多医护人员不用考虑的问题,在当地却可能要想尽各种办法才能“搞定”。
面对困难,队长陈光卫总是如同“大管家”,全方位为队员想办法解决问题。蔬菜供给不足,陈光卫就想办法,带领队员利用业余时间,在驻点马拉博、巴塔开辟菜地,努力通过大家的劳动,获得必要的蔬菜补充。
“越是困难越要上,没有条件就克服困难,创造条件也要去干。”面对紧缺的医疗器械,陈光卫鼓励队员利用当地能找到的材料,或者从国内带去的器械进行改进,制作了骨科简易夹板、肺气肿肺液引流管等医疗器械,解决治疗上的难题。
在队员易柳娟看来,陈光卫是队员们的坚强后盾,也是一位决策特别果断,反应特别迅速、行动特别快的队长。“有一次我接到紧急任务,需要搭乘小型直升飞机去城镇出差,但是因为情况突发缺乏药械,马上联系队长后,他想尽各种办法寻找药械,将其快速送到机场。”队员易柳娟说。
“队长总是担心队员的安危,非洲的伤寒、疟疾等疾病多发,需要有一定的救治条件,他做事非常严谨,有预案,总是提前了解可紧急救助的医疗条件,做好各方保障。”队员林志光说。
林志光还深深地记得,队友感染新冠后,队长每天都要问队友情况如何,组织人员每天定时为队友评估病情,还不断向国内卫健部门汇报,组织专家远程会诊,对队员的照顾无微不至。
全力救治当地患者
传播博爱精神
2021年3月7日下午,窗户外,一次剧烈的爆炸声划破了平静,巴塔市的恩科安托马军营发生严重爆炸事故。
当天下午,在巴塔驻点的中国(广东)第31批援赤道几内亚医疗队队员收治了第一批中资企业的伤员。作为中国医疗队,无论是谁来求助都免费无条件救治。队员们在驻地给伤员清创、缝合伤口,短短几个小时内,处理外伤的驻地物资已消耗殆尽。
当天傍晚,有近150名伤员涌入巴塔医院,队员们决定自制医疗物资,为更多患者提供医疗保障。他们就地取材,将大纱布剪裁成小“豆腐块”,一张张捋顺,连同剪刀、镊子分门别类地放入高温灭菌的“锅炉”消毒。
在紧张救援的48小时内,队员们弓着腰蹲在地上为患者清创、缝合伤口,他们穿着一层隔离衣,大汗淋漓,直到嘴唇干裂也舍不得喝一口水,直至100多名伤员获得救治。
“队长对我们开展救治伤员的工作非常重视,面对突发状况,他虽然远在马拉博无法亲临巴塔指挥,但不断通过电话了解情况,对进一步做好救治给出指导意见,他每天都关心伤者有多少,危重的有多少,哪些需要联合治疗,对资源进行调配。”队员陈壮浩说,队长全力做好后勤工作,面面俱到,每一项都考虑得非常周全。
“当地的不少伤员经济困难,队长发动全队队员和上一批医疗队队员,为这些伤员捐助生活物资,并向国内卫健部门汇报,为当地群众捐助物资。”队员陈壮浩说。
爆炸事故的医疗救援,只是医疗队在赤道几内亚的其中一个缩影,在援非的日子里,还有许许多多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在医疗援非历史上,25名中山医疗骨干留下了一串珍贵的数据——为赤道几内亚当地群众和多国侨民提供20360人次门诊服务,为3876人次提供手术服务,参与抢救618次,住院管床18564人次,无发生一例医疗责任事故。
2022年8月,医疗队圆满完成为期18个月的医疗援助任务,安全回到中山,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援外医疗队精神,被赤道几内亚共和国授予该国的最高荣誉——“国家独立勋章”。
我国驻赤道几内亚大使馆在2022年8月10日专门发给了国家卫健委及广东省人民政府对第31批医疗队的表扬信。表扬信对医疗队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全队全力落实习近平主席和奥比昂总统关于深化中赤几卫生合作的重要共识以及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会议成果。对外充分展现中国医疗队责任担当和职业风采,赢得了包括赤几总统奥比昂和总理奥巴马等在内的各界高度评价,为中赤几携手构建中非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在业务方面,我始终相信我的队员们,他们都是各医院骨干医生,能力和素质都是一等的好。我不是医生,但作为队长,我的主要职责就是服务好我的队员,做好后勤保障、‘精神支柱’。”陈光卫说,以此让队员能够无后顾之忧去开展医疗服务,完成好党和国家交予的重大援外医疗任务,不断将“精湛医术助力一带一路,真诚服务传递博爱精神”美好愿景变成现实。
编辑 赖彤瑶 二审 周振捷 三审 程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