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正在打包的数十台套设备,是准备发往山东的,那边是已经完成装箱,可以发货的。”6月29日,安徽天之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简称“安徽天之业”)总经理李耀光兴致勃勃地说。
当天,中山日报社“问计”中山高质量发展深调研全国行报道组来到合肥,走进安徽天之业,感受这家企业的持“智”以“衡”。
瞄准小龙虾研发4项实用新型专利
安徽天之业是广东天之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简称“广东天之业”)的全资子公司,被安徽省及合肥市评定为“专精特新”企业以及合肥市大数据企业等。天之业(两公司合称“天之业”)专注于智能组合称重、智能包装、智能输送和智能检测产品,以及全套自动化集成系统的研制和销售,先后为广东美味鲜、山东金锣等企业提供多台套智能称重包装系统,还是联合国注册供应商。
上月,天之业登上纽约曼哈顿时代广场,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品牌的强大气场。
江淮大地盛产小龙虾。成立于2015年,比广东天之业小6岁的安徽天之业,早期陆续研发了4项针对小龙虾的实用新型专利。“在对小龙虾进行分类(分出大小)、称重时,我们的设备不单精准,关键是客观,消除了随意性。效率还比人工分拣提高50%以上。”李耀光说。
在坚果的包装中,也离不开智能称重。李耀光举例说,某款“每日坚果”,一袋有8种坚果共26克,对此,设备对坚果、果仁的单品含量及总体重量要控制得足够精准。
他接着举例说:“某大型跨国零售商因一款食品分量不足,遭消费者投诉后,被市场监管部门处罚。零售商加码处罚该食品供应商,供应商又处罚包装工人,导致工人在称重包装时,放入物料宁多勿少。长期下来,给企业带来不小的损失。”最终,该食品供应商选择了安徽天之业,毕竟,天之业产品的称重误差一般在0.5克左右。
不止称重精准,天之业产品还能大幅减人提效。李耀光说,肥东县一家小食品厂,原来一条生产线上要11个人,换了天之业设备,投入约三十万元。结果,这条生产线用3个人就够了,大大节省了人工,也提高了生产效率。
安徽天之业成功开发的这一坚果类智能称重包装成套设备,获评安徽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
技术创新不止步,接下来,安徽天之业再度瞄准市场需求,研发了为水果、土豆、洋葱等农产品称重包装的半自动网兜机称重包装系统(简称“半自动网兜机”),成为该省重点推广的农机装备。研制成功不久,公司就接到了智利的订单。
投身预制菜风口
湿料也能精准称量
安徽天之业还抢抓机遇,积极投身预制菜风口。他们在研发中发现,预制菜往往有个问题,不少预制菜连汤带水,汤水让菜品颇为黏稠,下料包装时,一时控制不好,一大坨就下去了,总是过量。“就像某种牛肉面的调料包,里面有牛肉粒、酱汁、土豆块等,与方便面调料包中的干料不同,这种是湿料,没有一定技术,很难精准称重。”李耀光说。
经过反复试验,直到采用新的定量称重技术,才解决了这个问题。“前不久,参加了上海展会之后,母公司董事长李国宏即前往芜湖、亳州,与有意向的客户洽谈采购天之业设备事宜。”
“母子”分工协作搞研发拓市场
提到2015年设立全资子公司安徽天之业的原因,李耀光说,那是母公司广东天之业出于深耕国内市场的考量。安徽天之业可以更好辐射华东和华北市场,除安徽外,在上海、江苏、山东等地都有非常大的市场。而广东天之业,侧重辐射海外,以及国内的华南、西南市场。
技术上,安徽天之业除了自行搞研发外,也与广东天之业的技术力量相互促进。“半自动网兜机起初是子公司研发的,但在我们的基础上,母公司研制成功全自动网兜机。”李耀光说。
他还特别提到,网兜机的切刀头比较难做,切刀头不大,但其中有多个零件需要精加工,每个切刀头部加工费近6000元。“安徽这边配套加工商少,后来广东天之业帮我们在珠三角找到更多优秀加工商,充分满足了精加工要求。这方面不得不佩服珠三角的加工配套能力。”李耀光感慨道,难怪国内领先的三家智能称重企业,都扎堆珠三角,包括广东天之业在内的两家在中山,一家在佛山顺德。
在成品仓库,李耀光指着一台电脑组合秤说,这个设备的钣金是母公司帮我们在中山做的,一是价格低,二是品质好。母子两公司可以说是各取所长、协同发展。
【对话】
◎ 记者:当地政府给予企业什么帮助令您印象深刻?
● 李耀光:合肥市长丰县在财政局设立“上市办”,激励辖区企业积极上市。2020年11月,长丰县政府财政局牵头举办中国科技大学国际金融研究院—长丰县“准上市公司董事长”研修班,培训与企业上市所需的财务、法律等专业,为企业未来上市提供专业指导,并承担每位企业负责人3万元的学习费用。研修班邀请管清友、程实等国内经济界知名专家、大咖授课。
◎ 记者:作为一家中小企业,怎么利用合肥较强的院校资源?
● 李耀光:合肥市、长丰县两级政府的经信、科技部门及我司所在的开发区管委会,积极组织企业与所在地高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以及安徽理工大学等高校对接,利用高校的研发优势和人才优势,帮助我司在控制软件开发、机械创新设计和人才储备方面提供大力支持。我司是省内知名高校安徽理工大学的实践教学基地,也是安徽工程大学“产学研”合作单位。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使我司产品开发如鱼得水,技术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记者手记】
科技带来“爆款” 大学产生“爆发”
一个企业重视科技创新,不断推出业内“爆款”产品,它就有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一个城市看重科教,它的“爆发”只是时间问题。
在这次“问计”中山高质量发展深调研全国行报道组在合肥采访中,总有企业经营者,像安徽天之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耀光一样,接受采访中不时提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称“科大”)。的确,目前的科大,对合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合肥高新区不少高楼标牌上,除了科大讯飞外,还有如科大智能、科大国金等姓“科大”的机构名号。
然而,当今风头甚劲的科大,上世纪60年代末准备从北京外迁时,却并不怎么受一些地方的待见。最终,是安徽合肥接纳了科大,凭着“每人每天省下一口粮,让中国科大师生吃饱”的信念,把这棵参天大树的幼苗种在江淮大地之上。
如今的科大,对合肥产生的正面影响呈爆发式增长。
上世纪,除了科大外,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原电子工业部16所、38所、43所等一批高校和科研院所迁至合肥,科教资源加速集聚,并在近10年里产生了“大爆发”,推动合肥GDP突破万亿。
由此可见,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入驻,开始或会让城市付出一定的代价,但从长远来说,它的回报往往是指数级的。
【总策划】伍学标
【策划】程明盛 吴森林
编辑 赖彤瑶 二审 曾淑花 三审 向才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