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携手 | 中山六盘水携手推进家庭心理指导服务项目,将惠泽10万多名学子
发布时间:2023-07-26 来源:中山日报

“我觉得你很勇敢,有什么不开心的,这里就我们两个人,都可以说出来。”7月19日上午,在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第十一小学心理咨询室,韦巍压低声音对找她解决心理问题的小吴说。韦巍是广州市黄埔区三生家庭教育研究院的家庭教育指导师,受中山东区组团中西部协作项目组的委托,落实“粤黔同心”六枝特区家庭心理指导服务项目。

东西部教育协作是东西部协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推进东西部教育均衡发展,实现西部地区持续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国家战略,中山市和六盘水市通力协作,全力以赴。

“我感觉如释重负

记者来到六盘水六枝特区第十一小学时,上百名同学正分散在学校的团体辅导室、影像疗愈室和情绪宣泄室活动,有些利用自助心理服务系统进行心理舒缓游戏;有些戴上耳机倾听心理疗愈音乐;有的则大声呐喊、用力击打道具,释放压力。

学生们在玩心理沙盘游戏。记者 黄艺杰  摄

采访期间,小吴同学推开了学校心理咨询室的门,接受了一次“立竿见影”的心理咨询。老师韦巍肯定了吴同学的勇敢,请吴同学讲述了自己的心路历程。今年,学校心理咨询室建好后,吴同学曾想进去说说自己的经历和困惑,但没有勇气。经过两个月的心理斗争,吴同学最终选择走进心理咨询室。“从心理咨询室出来,我感觉如释重负,让人喘不上气的东西,好像通过背部溜走了。”吴同学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接下来他将把心里的秘密告诉家长,希望通过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彻底告别心魔。

东区组团启动300万元资金
实施“粤黔同心”项目

时间拉回到两个多月前的5月8日,主题为“‘粤黔同心’六枝特区家庭心理指导服务中心项目动员会”在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教育局召开。在这次动员会上,关爱留守未成年人的话题被重提,中山东区组团接过话题,计划启动东西部协作资金300万元,实施“粤黔同心”六枝特区家庭心理指导服务中心项目。随后,该项目通过公开招标,最终由广州市黄埔区三生家庭教育研究院组织实施。

此前,六盘水市六枝特区与中山市东区组团已经“联姻”,开展了结对帮扶。中山市东区组团由东区街道、石岐街道、五桂山街道、三乡镇、南头镇、坦洲镇、板芙镇、神湾镇共8个镇街组成。

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第十一小学的家庭心理指导服务中心。记者 黄艺杰 摄

在六枝特区第十一小学,六枝特区党委常委、副区长、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六盘水六枝工作小组组长杨定起向媒体介绍了项目的落实情况。杨定起说,六枝特区属于典型的人口输出地,这一特点导致全区尤其是农村地区存在大量的留守未成年人。所幸的是“粤黔同心”项目建设速度较快,已经在第十一小学建好了中心心理咨询室、团体辅导室、家庭顾问室、影像疗愈室和情绪宣泄室等阵地,并作为六枝特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生命教育工作的指导、服务、研究教学场馆,向六枝特区的全体同学开放。同时,工作组还指导新华镇中学、六盘水第二中学、岩脚镇第二小学、牂牁镇中学设立了4个分中心,通过引进先进课程资源、优化心理主题班会课等方式,辐射到六枝特区46所乡镇学校。

项目将惠泽10万多名学子

为把项目落到实处,真正惠泽山里的孩子,中山东区组团和六盘水六枝特区共同制定了实施计划,核心是培育家庭教育心理骨干种子教师100名、校长100名,最终让10万名学生受益,其中包括1万名留守儿童。

为完成这一计划,两地还出台了多项措施,包括:开展一次摸底调研,把准问题症结,科学“对症下药”;引入一个专家团队,优化指导服务,聘请广州市黄埔区三生家庭教育研究院专家团队入驻部分农村学校;共享一流科研成果 ,聚力生命教育,引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发的电影课程科研资源,作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工具;培育一支本地队伍,强化“造血”功能。

据了解,截至记者采访结束时,该项目受益学生已达6011名,其中留守学生655人、单亲学生296 人,23名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得到及时的心理辅导和干预。值得一提的是,“粤黔同心”项目的落实,只是中山和六盘水教育协作的一个缩影,目前,中山的21所学校已经与六盘水市的25所学校结对,东西协作,教育先行的大幕正在拉开。


编辑 汪佳  二审 黄廉捷  三审 吴森林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