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调研吉安行 | 吉安木林森:扎根革命老区,培育一片新“森林”
发布时间:2023-07-31 来源:中山+

日前,中山日报社“问计”中山高质量发展深调研全国行报道组来到吉安市木林森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安木林森”),拔地而起的高楼巍然耸立,“木林森产业园”几个大字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吉安木林森是中山木林森股份有限公司加大LED产品研发力度和扩大生产规模,实现产品升级战略和进行产业梯度转移的重大举措。

木林森吉安基地。记者 陈晨 摄

作为吉安的明星企业,吉安木林森在这座革命老区城市,与中山木林森总部协同做好“品牌战略”与“核心智造”双向驱动。基地从2014年成立至今,已经实现了LED全产业链的布局规划,年产值近百亿元,也成为了吉安LED照明千亿产业的龙头企业,公司销售市场遍布全球,显示屏灯珠市场占比也是全球第一。

依托总部资源
打造木林森最大生产基地

“双摆臂固晶机,效率是行业普遍采用的单摆臂机器的2倍,一位员工可以管15到20台机器。”经过换衣、戴帽、消毒等环节之后,就进入了吉安木林森无尘生产车间,该基地公共关系部副部长刘鑫杰对生产线上的新设备、新技术如数家珍。

放眼望去,整个生产车间正有条不紊进行着生产,一排排设备前,只有少数工人忙碌着。刘鑫杰介绍,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近几年企业通过采购行业先进设备以及使用信息化集成系统办公,提高生产线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以固晶机为例,每台机器每小时可生产7.5万颗到8万颗灯珠,能实现稳定性、规模化生产,如果按照车间300台固晶机计算,每小时他们可生产2250万到2400万颗灯珠。刘鑫杰表示,如果订单量够大,他们还能继续提高生产效率。

吉安木林森无尘生产车间。记者 陈晨 摄

近年来,企业累计申请专利100项。其中,自主研发的环氧固晶胶一度打破国外垄断并获得“省级企业新产品”荣誉。吉安木林森研发的铜合金导线,也替代了行业原先的金制导线,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刘鑫杰介绍,目前该基地除芯片外,支架、胶水、载带、包材已实现自研自供,尤其在高分子材料上实现技术突破,有机硅固晶胶也已经打破国外垄断。

“吉安木林森是行业龙头企业上市公司木林森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 2014年,定位就是打造全球最大LED光源及应用产品的全产业链制造基地。”吉安木林森办公室主任肖武军介绍,现在吉安木林森是木林森总部旗下最大的生产基地,占地935亩,总投资100亿元,仅生产厂房就达50万平方米。公司从相关原材料的生产制造,到LED的封装测试,再到成品应用的自动化制造,实现了LED全产业链布局规划,解决了企业在科学技术研发、原材料供应等方面的关键性问题,实现了产业链强链补链。

生产车间内的专业设备。记者 陈晨 摄

“隔行如隔山,做产业链对于企业而言成本很大,但如果产业链条完善,企业生产成本就能下降10%到20%。”肖武军说,吉安的基础条件还比不上珠三角,但依托总部资源,整个木林森抱团发展,每年回到总部开会,各子公司之间资源共享,以提高“木林森”品牌产品的综合实力,助力总部规模化发展。以中游封装为例,吉安木林森承接了木林森大部分封装业务,仅去年产能就达到了7000亿支,全球第一。

良好的营商环境
为企业发展赋能增效

站在吉安木林森办公大楼,透过落地窗,一眼就能看到空旷的广场,广场上一排又一排的员工车辆,将员工生活区隔离开来。如果遇上公司大型活动,广场又将摇身一变为活动场所。整个木林森吉安基地,篮球场、羽毛球馆、图书室一应俱全,甚至为了方便企业招揽人才,园区还有个职业技术学院。

对于中山木林森股份有限公司在吉安落址子公司,肖武军认为总部主要是看中了吉安市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政府贴心的服务。几年之前,吉安政府得知木林森计划落址吉安时,便根据企业生产实际情况,为其订单式生产了厂房。肖武军介绍,当时整个LED照明行业正处于技术更新迭代阶段,总部将吉安基地也定位为规模性产能承接基地。

为推进项目尽快落地,吉安市相关负责人亲自抓,建成了2栋厂房,每栋厂房5层,每层2万平方米。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之后,吉安木林森只需进驻装修,待企业发展壮大后则可按照成本价回购,同时也能根据实际需要建设厂房。

肖武军透露,目前吉安木林森基地厂房已经在回购中,3到4期建设也都是企业发展壮大后自行修建的,现在吉安木林森厂房已有50万平方米。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扶持企业发展壮大,吉安市政府还出台相关政策——基地日常厂房租金还可以通过税收抵扣,其余各种补贴也应享尽享。“在招引项目方面,也会针对已引进的企业,为其招引上下游供应链配套企业,在园区共同发展。”肖武军说,如果政府实在没有招引到合适的供应链企业,也会鼓励企业在吉安市内采购零部件,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的补助,降低企业生产运营成本。

从成立之初的几百人,吉安木林森如今已经发展成一家近8000名员工的大型企业,员工也由最初80%的中山籍员工,转变为本地员工占据60%左右。两座城市在紧密无间合作的同时,又互相成就发展壮大。“企业留人,政府也留人。”说到政府对企业的支持,肖武军脸上一直浮现着笑容。他说,对于一家制造业企业而言,一线工人众多,但大多学历都不高,以吉安木林森为例,近8000名员工中,本科及其以上学历不超过500人,以大专及其以下学历为主,享受不了高层次人才补贴政策。

员工在生产车间工作。记者 陈晨 摄

“吉安从来不唯学历论,只看员工对企业贡献大不大。”肖武军说,看到制造业实际情况后,吉安市创新性推出两类人才政策——市级的“庐陵英才”和区级的“区级人才”评定,扩大了人才评定覆盖范围。所谓的“区级人才”评定权下放到企业,只要员工对企业有突出贡献都可以参评,相当于“是不是人才企业说了算”。通过人才评定之后,员工每个月也会得到一定的资金补助,并且享受住房、医疗、教育等配套的人才政策。肖武军透露,目前企业“区级人才”有140人左右,位于整个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前列。

吉安市商务局投资促进科科长汪军介绍,近几年,吉安积极探索创新,推动良好营商环境建设。推出“亲清连心政企恳谈会”,市领导轮流与企业家面对面交流,共商企业发展良策,解决企业实际问题;通过“擂台赛、巡回赛”双赛制模式,让重大项目“擂台比拼”晒项目、亮成绩、比进度,倒逼项目推进;推出“井开小哥”工作室、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等“吉事即办”政务服务品牌,最大限度减少企业群众跑腿次数,提高办事服务效能。汪军说,“作为内地城市,我们各方面配套都不如沿海地区,只能尽政府最大努力帮扶企业。”

多领域发力
“种子”成长为“森林”

从生产车间出来不远,便是吉安木林森展示中心,展厅内灯光亮起,照亮了木林森20多年发展的辉煌历史。1997年,木林森在中山正式成立,经过20多年的发展,木林森也从当时一颗小“种子”,逐渐成长为一片茂密的“森林”,先后建立江西吉安生产基地、江西新余生产基地、浙江义乌生产基地,并建立了涵盖全球的营销网络。

细观木林森发展历史,2004年该公司就引进全自动化生产线、研发设备、制程控制设备等先进的技术,不断拓展产业链;2005年推出了全球第一代LED插片式T8灯管,MLS品牌开始走向国际。随着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木林森也不断快速发展,2015年木林森在深交所上市,这一年,木林森的封装产业在全球市场中跃居第五名,还被评为全球第九大LED企业。上市之后,木林森通过不断并购拓展LED主业,2016年收购欧司朗的照明品牌朗德万斯,2018年营收突破百亿达179.52亿,比2017年的81.69亿元高出97.83亿元,成为中国首个突破百亿的LED企业。今年5月,工信部发布制造业单项冠军名单,木林森获得LED照明产品制造业单项冠军,意味着木林森创新能力、生产技术、生产工艺都在国际领先。

植物照明、GYGAIR空净视界、专业工业照明、通用家居照明、教育照明……在展厅的墙上,一个小方块电子屏幕,镌刻着木林森成为茂密“森林”的布局与印记。刘鑫杰介绍,本着立足于对全球LED产业趋势的把握和对消费者的深刻洞察,木林森持续推动LED行业不断向智能化、健康化转型发展,构建以木林森品牌、朗德万斯品牌和智能制造业务为主的业务体系,并从智能照明领域衍生出人因照明、植物照明体系,同时多元化布局空气净化业务、光伏和储能等高技术、高成长性、高附加值的领域。

“现在在空气净化领域里,并没有出现一个龙头企业,我相信,木林森在全体合作伙伴和木林森‘家人’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引领这个行业发展。”2020年11月,一直被外界冠以“低调企业家”标签的木林森掌门人、木林森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清焕,为木林森好空气事业部揭牌,释放出企业转型的坚定信号。今年7月,木林森携手中山市运会,带来了人工智能智慧体育生态体系,是木林森智慧体育在中山的正式亮相。这个基于云服务技术和大数据应用技术的全维度学生健康管理平台,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模块化部署的学生电子健康档案体系,实现了每个学生“一人一档”“终身随行”。显然,木林森企业发展版图正不断扩大,一片更大的蓝海正在未来。

【总策划】伍学标
【策划】程明盛 吴森林


编辑 赖彤瑶  二审 朱晖 三审 程明盛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