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珠江口西岸的广东省中山市,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
贵州省六盘水市,别称“中国凉都”,地处贵州西部乌蒙山区,滇、黔两省结合部,由于自然条件等因素制约,经济欠发达。
2021年,按照国家新一轮东西部协作战略部署和粤黔两省工作要求,中山市结对六盘水市。中山市着眼六盘水所需,以高频互动强化联动、以产业引领“强肌造血”、以共商共建改善民生、以创新探索拓展空间,携手打造粤黔东西部协作典范。2021、2022年国家东西部协作成效考核,两省连续两年“双优双好”。
2021年以来中山市累计投入财政援助资金5.01亿元,重点用于产业发展、劳务协作、人才培训、乡村建设等,实施帮扶项目202个,引导55家企业到六盘水投资兴业,实际到位资金30.22亿元,共建“一县一园”现代农业产业园3个、共建工业园区3个,帮助六盘水市销售农特产品14.08亿元。
立足优势 共建产业“聚宝盆”
六盘水双元铝业有限责任公司为六盘水市水城区区属国有企业,也是水城经济开发区铝产业链头部企业,主要从事有色金属冶炼、电解铝生产业务,产品以就近销售为主,主要供给下游铝精深加工企业生产高附加值铝加工产品。
2022年以来,根据共建产业园区产业定位,按照建链、补链、强链思路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中山市累计引导新增入驻共建园区的东部企业15家,累计新增到位投资约4.73亿元,有效补充共建园区产业链条,推动共建园区实现产业升级。中山市火炬区与水城区铝产业链的缘分便就此开始。
两地“联姻”以来,中山市火炬区与六盘水市水城区达成协作共识,依托水城区的铝业资源,合作共建产业园区,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水城铝产业园成为两市共建的百亿级产业园。
不仅如此,六盘水市水城区与中山市火炬开发区镇街组团在水城经济开发区新增共建产业园区,引导南昌加迪豪铝业有限公司、李氏明进(佛山)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铝产业相关企业入驻该园区,助力水城经济开发区实现铝及铝加工产业链条完善升级,2022年铝及铝加工产业链条实现产值112.3亿元。
为共建产业“聚宝盆”,两地立足地域优势,深挖特色资源,牢牢扭住脱贫重心关键,积极搭建产业发展平台,切实找准产业促振兴的“结合点”。
中山市在白色家电、灯饰五金等领域拥有雄厚实力,六盘水市则在矿产资源、钢铁、氢能等方面具有资源优势,六盘水市与中山市坚持产业耦合、项目为王的原则,深入探索“中山企业+六盘水资源”“中山市场+六盘水产品”“中山总部+六盘水基地”“中山研发+六盘水制造”等“四+”合作新模式,用中山市资金、技术、管理等“发展性资源”激活六盘水矿产、气候、生态等“基础性资源”,双方在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旅游产业化等产业领域持续加强协作。
中山市坚持产业引领、市场导向、稳岗就业“三位一体”同向发力,有序引导东部省市产业向六盘水梯度转移,全力推动东部优质企业在六盘水投资落地。
2023年,中山市新增引导17家企业到六盘水投资兴业,到位资金7.64亿元。共建6个产业园区,实现入园企业到位资金2.71亿元,有力带动了当地产业发展。
取长补短 共谱群众“致富经”
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增加农村劳动力收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村群众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之一。
2022年以来,中山市用好东西部协作机制和优质企业多、用工需求大、职业技能培训发达等资源优势,通过“劳务输出+技能培训+政策补助”,大力开展粤黔协作“一县一企”农村劳动力稳岗就业基地创建工作,多渠道促进农村劳动力稳岗就业。
中山市和六盘水市加强协作对接,成立“一县一企”双向共建工作专班,形成工作合力,通过摸底调查、实地走访、与企业员工交流了解等方式,在两地企业中遴选出了6家经营发展优、吸纳就业多、群众口碑好的粤黔协作企业,双向建立“一县一企”农村劳动力稳岗就业基地。
两地共同发力,携手建立健全“接、送、稳”等“一条龙”有组织劳务输出工作机制,三个帮扶组团(东区组团、小榄组团、火炬组团)分别建立了中山TCL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华帝股份有限公司、纬创资通(中山)公司3个“一县一企”农村劳动力稳岗就业基地,累计吸纳黔籍农村劳动力679人;携手建立健全“招、培、用”等“一体化”稳定就地就近就业工作机制,三个被帮扶县区(六枝特区、盘州市、水城区)分别认定贵州顺骋实业有限公司、盘州市创延达实业有限公司、贵州安博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为“一县一企”农村劳动力稳岗就业基地,累计吸纳560名六盘水籍农村劳动力实现就地就近务工。
中山市和六盘水市两地推动一批劳动密集型项目扩大投资、增设岗位,积极引导鼓励产业合作落地企业通过带动就业、土地流转、入股分红等方式与农村农户、脱贫群众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2022年以来,产业协作项目累计带动5136名农村人口、3617名脱贫人口就近就业,受益农村人口人均增收约2.34万元,实现一个项目带动就业一批人,让农村群众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产业增值效益。
聚焦重点 共搭帮扶“连心桥”
2022年8月20日,骨干教师冯淑荣从中山市三乡镇载德小学出发,到了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她被六枝教育局聘为六枝特区第十一小学教学副校长,分管学校数学教学工作。
“困难比预想的严重多了。”冯淑荣坦言,“学校处于城乡接合部,贫困和留守儿童较多;数学教师队伍基本上都是从音、体、美等学科转岗过来的,专业数学老师只有几人。”
冯淑荣老师帮助孩子们端正学习态度,培养他们的学习热情是当务之急。于是她准备了学习用品和小玩具等各种物品用来奖励。同时,她还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孩子们积极思考,主动学习。
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冯淑荣所任班级的小朋友们每天带着笑容和希望而来,课堂上孩子们积极性高涨,班级数学成绩进步明显。
冯淑荣老师是两地教育携手共建的生动案例。中山、六盘水两地教育部门针对帮扶学校学科专业弱项、教育管理短板等实际,详细摸清帮扶学校底数,充分利用“组团式”帮扶教育资源,点对点明确帮扶学校,不断提升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水平。
中山市确定水城区职业技术学校、六盘水市第八中学2所学校为“组团式”帮扶学校,通过“一个东部学校联系一个帮扶学校”模式,实现“校际校共建”,东部帮扶学校紧密对接受援学校管理与教学需求短板,选派2名校长、2名中层管理人员、2名专任教师到被帮扶学校支援,强化管理力量。帮扶人才进驻学校后,采用与学校班子、教师和学生代表座谈交流、实地走访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教育办学特色、教师队伍整体结构等进行多方位了解,完成内容充实、有思想有规划的工作调研报告,为学校发展、学生健康保驾护航。
“组团式”教育帮扶专家借鉴东部教育模式,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师培训活动。通过录播、线上交流等形式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
两地充分发挥教育“组团式”帮扶人才“传帮带”作用,精心设计教育人才培养措施,挑选有培养潜力的跟学人员,通过采取“师带徒”“以工代训”培训教育等方式,帮助培养更多教育人才。
2022年以来,以“六盘水所需”“中山所能”为工作思路,两地在“学校结对”“人才交流”“教师培训”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卓有成效的友好交流协作。两地教育帮扶协作不断深化,六盘水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在医疗帮扶方面,中山市选派“组团式”医疗帮扶团队5名专家到六盘水市水城区人民医院,其中1名专家任职水城区人民医院院长。
帮扶团队5名专家与水城区人民医院15名青年医师“一对三”结成“师徒”关系,签订“师带徒”协议书,变“同事”为“师徒”,手把手教授技术经验,把帮扶专家最擅长的领域技术留在水城,培养一支本土的高质量医疗队伍。
“组团式”医疗帮扶工作以来,帮扶团队共引入8项实用型新技术。目前,帮扶团队已开展手术238台次,诊疗患者1500余人次,并积极带队开展“百千万”医务人员进基层暨医疗救治巡回指导义诊活动17次,服务对象1020余人次。
除教育和医疗领域组团帮扶外,中山市还高效精准统筹资源,确定18个镇街结对帮扶六盘水市18个乡镇,26个村(社区)、29家企业、11家社会组织结对帮扶六盘水市100个脱贫村。
不以山海为远,心连千里共好。中山市和六盘水市正在携手谱写奔向共同富裕的新篇章。
编辑 赖彤瑶 二审 陈彦 三审 苏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