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是未来的终极能源,也是解决我国石油‘卡脖子’问题的重要方向,虽然目前氢能产业的发展还存在许多困难,但我们会一直致力于氢能领域的研究,也为中山高质量发展作贡献。”近日,在武汉喜玛拉雅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展示厅(以下简称“武汉喜玛拉雅”),厂长李厚情指着公司的发展规划图告诉记者。
在武汉光谷“诞生”,在咸宁市咸安经济开发区“追梦”氢能领域,将总部搬到中山火炬开发区后补强中山新能源产业链,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无论是武汉喜玛拉雅,还是总部搬到中山后成立的广东喜玛拉雅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东喜玛拉雅”),喜玛拉雅人始终致力于氢能的“终极一问”——如何将氢能应用到百姓的日常生产生活中。
广东喜玛拉雅的生产车间。记者 易承乐 摄
7月中旬,本报“问计”中山高质量发展深调研报道组走访了广东喜玛拉雅位于咸安经济开发区的分公司——武汉喜玛拉雅,对广东喜玛拉雅的发展历程进行溯源,并借此一窥中山新时代产业集群“十大舰队”内,作为“领航舰”的新能源产业中氢能产业的发展情况。
总部搬迁项目从拍板到
拿到营业执照用时不到一个月
武汉喜玛拉雅大楼的一楼是产品展示厅,一进门,就可以看到氢燃料催化剂、氢燃料电堆、氢能车用动力系统等高科技产品。记者了解到,电脑主机大小的氢燃料电堆价值40万元左右,催化剂售价300元/克。而在展示厅的天花板处,则悬挂着许多款式各异的LED灯具。
“因为我们最早是一家生产LED灯的企业,搬来咸宁后才转型氢能领域。”李厚情告诉记者,2008年,武汉喜玛拉雅在武汉光谷成立,主营业务是生产LED灯具。2013年,受限于光谷的用地指标、用工成本等原因,武汉喜玛拉雅搬迁至咸宁市咸安经济开发区。
在咸宁市政府承办的一次科技交流会上,武汉喜玛拉雅的创始人郭桂华了解到清华大学关于氢燃料动力电池的一个全国金奖项目,并敏锐意识到氢能在未来新能源领域的重要地位,于是果断与清华大学对接,和研发氢燃料电池的团队合作,并叫停公司LED灯具项目的生产、研发和销售,将全部资产投入氢能产业。“很快,我们的‘冒险’得到回报。2015年,公司接力清华大学在氢燃料电池领域20年的研究,把高精尖的燃料电池技术,向产业化、商业化转移;2017年,喜玛拉雅氢燃料发动机实现市场化应用,国内首批氢燃料汽车成功大规模投入和运营。”
2019年底,是武汉喜玛拉雅发展里程碑上的一个关键节点。当时,公司高层了解到将有一个“氢燃料电池汽车‘十城千辆’”的计划要出台,核心思路是在全国范围内选择10个城市群,每个城市群推出1000辆以上新能源汽车进行示范运营,重点支持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和中部地区的城市。“这个计划对于氢能领域的企业是个重大利好,补贴力度很大,原本需要上百万元购买的氢能源车辆,在补贴后只需30万元左右就可以购买,这样才能有效刺激消费者的购买力。”李厚情说。
“要将总部迁移到有补贴的城市群去,这样才能更加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很快,武汉喜玛拉雅高层达成共识。中山市政府在得知消息后,立刻与武汉喜玛拉雅进行接洽,并召开办公会议,拍板敲定武汉喜玛拉雅总部搬迁项目。2020年1月21日,武汉喜玛拉雅将总部搬迁至中山火炬开发区,成立广东喜玛拉雅,并拿到营业执照。“从项目拍板到拿到营业执照,前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这让我们看到了中山市各级政府的政务服务效率和优异的营商环境。”广东喜玛拉雅董事、集团总裁黄杰锋告诉记者,他是中山本地人,同时也是中山市青年企业家协会秘书长,喜玛拉雅总部搬迁事项由他具体对接,当时中山市整个项目运作效率令他吃下“定心丸”。
“除了补贴方面的考量,还有区位和产业布局的考虑。中山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氢能产业链齐全,产业发展环境良好,更适合公司的发展。”黄杰锋介绍,总部搬至中山后,武汉喜玛拉雅只保留了氢燃料电池催化剂的生产,其余产品的研发、生产都转移至广东喜玛拉雅,甚至销售部门也安置在中山,通过中山获得的订单反哺武汉喜玛拉雅。
致力于将氢能应用到百姓日常生产生活中
从咸宁市回到中山,报道组又来到广东喜玛拉雅进行采访。记者看到,广东喜玛拉雅大门旁立着一面“功勋墙”,上面林林总总挂满了专利证书。“目前,集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数量超过180项,公平市场评估价值将超过20亿元。”黄杰锋表示,广东喜玛拉雅担负着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研究院在氢燃料电池科技成果转化的任务,自身坚持高质量研发投入,并构建了独立自主的技术研发体系。
喜玛拉雅打造的氢燃料电堆价值40万元左右,大小与电脑主机相当。记者 易承乐 摄
目前,广东喜玛拉雅已经是一家研发、生产、销售氢燃料电池及其核心零部件与氢燃料动力系统的高新科技企业,公司在册技术人员占比超过30%。除了中山和咸宁的布局外,该公司完成了华东、华北、华中、华南的地区布局,在上海、广州、张家口、包头等地设立子公司和生产基地。
“喜玛拉雅的主要专利和产品,都已经开始进入市场,并在燃料电池汽车上应用。”黄杰锋告诉记者,作为中山氢能产业链的一环,广东喜玛拉雅与明阳风电、中科富海等企业合作,已推出一批氢燃料的商用车。“还有一辆使用我们氢燃料动力系统的车,在北京冬奥会期间被使用。”
在广东喜玛拉雅办公区,记者还看到醒目位置悬挂着一块液晶显示屏,这是喜玛拉雅所有氢燃料商用车的大数据管理系统,在上面可以看到加气站的布局、每辆车的氢燃料电池状况等,甚至能监测到车辆的行车状况。
“每辆车跑完3万公里,我们就可以拿到车辆国产化核心零部件的奖励。”黄杰锋说,氢能的研发和应用成本巨大,企业必须靠融资和积极争取补贴才能继续发展。而相应的,正是由于国家的政策支持,他们才能致力于氢能的“终极一问”——如何将氢能应用到百姓的日常生产生活中。
记者了解到,除了车辆等大件商品,广东喜玛拉雅还积极开发氢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在黄杰锋的茶台,放置着一台富氢水饮水机,其氢气的产生就来源于广东喜玛拉雅生产的催化剂。“氢能源是未来实现脱碳的最重要途径之一,1kg氢约合5kg煤,所以我们会依靠多年在氢能领域的技术沉淀和验证成果,并结合市场化资源,以长期的科研积累和成熟的产品,迎接全球氢能产业发展新机遇。”黄杰锋说。
中山已形成制储加及实体应用完整氢能产业链条
在中山翠亨新区广东明阳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明阳电气”)厂区旁,广东喜玛拉雅和明阳电气合作建设了中山首个试运营的氢能制储加一体化示范站。氢气的制、储、加等功能模块由明阳电气自主研发生产,而在此加氢的氢能物流车和叉车的氢燃料电池系统来自广东喜玛拉雅。
一辆使用氢燃料动力系统的车正在加氢站补充能源。记者 易承乐 摄
“中山已建成一条涵盖制氢、储氢、加氢以及实体应用场景的氢能产业链条。”黄杰锋表示,中山氢能产业上游制氢、储氢、运氢的企业有明阳风电、中科富海等,中游生产氢燃料电池的企业有喜玛拉雅、大洋电机等,下游制造氢能应用产品的企业有晓兰新能源汽车、江龙船艇等。
记者了解到,氢能运用的痛点就是用氢成本过高。不过,广东喜玛拉雅、明阳电气等企业正在积极解决这方面的问题。黄杰锋介绍,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核能等)以电解水方式制造的“绿氢”提供了一个降成本及可持续发展的方案,其在制造氢气过程中可实现碳“零排放”,是氢能利用的理想形态,也是氢能应用的未来发展趋势。电解水技术制氢,在0.4元/度电的情况下,综合成本最低可达17元/Kg,耗能成本甚至低于一般燃油车水平。
“但是在中山,氢能应用仍旧有痛点,那就是加氢站的匮乏。”黄杰锋告诉记者,目前中山还暂时没有能够拿到牌照,供商用的加氢站。
不过,记者了解到,在氢能产业发展方面,中山早有布局。2022年10月,中山市发展和改革局发布实施《中山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初步形成高质量的氢能与燃料电池关键材料、零部件及装备研制特色产业集聚区,建成氢能产业先进制造集聚高地、多场景应用示范基地,实现氢能商业化应用,氢能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
同时还提到,到2025年实现氢能在交通运输、分布式发电、前沿新兴及交叉等领域的应用示范,其中示范氢燃料电池汽车不少于1000辆,氢能船舶不少于10艘,建设加氢站不少于15座,分布式能源、热电联供及备用电源应用不少于100套。
“氢能是人类终极能源,兼具清洁与高效储能载体的双重角色,未来氢燃料电池的市场规模将达到万亿级,全产业链市场将达10万亿。”在李厚情向记者展示的广东喜玛拉雅介绍ppt中,记者看到这些表述,而这也是喜玛拉雅人逐梦氢能的信心与底气。
【总策划】伍学标
【策划】程明盛 吴森林
编辑 陈家浩 二审 朱晖 三审 徐小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