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中山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2.8%
发布时间:2023-08-10 来源:中山日报

8月10日,记者从中山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获悉,今年上半年,全市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理量为550吨/日,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为32.8%(全年目标30%)。今年是垃圾分类重点突破年和成效提升年,中山将继续围绕厨余垃圾收运工作重点,出实招、破难题。

打造“真分类”小区

为让垃圾分类分出“真成效”,中山今年起对居住小区进一步提高分类标准,在全市推行“真分类”试点小区。上半年,市城管和执法局印发了《创建“垃圾分类 门前三包”示范物业小区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的工作方案》《中山市2023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等,指导各镇街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不少镇街纷纷用起居住小区垃圾分类“四法宝”,常态化开展入户宣传、积极推动撤桶并点、全面实行定时定点投放、持续加强桶边督导,进一步落实“真分类”。

在三乡镇双子星小区,20余名小区督导员、物管人员、村(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正在进行垃圾分类督导培训,双子星小区桶边督导员向大家演示如何对垃圾进行“干湿分离”。今年3月,双子星被列为该镇居住小区“真分类”试点之一,通过大力推广“干湿分离”分类方式,该小区垃圾混投混收的现象已大有改观。

据介绍,双子星小区实行7时至9时、19时至21时“定时投放”、撤桶并点,促使居民群众养成“定时定点投放”的良好习惯。“面对面指导是提升居民垃圾分类质量最为有效的方法。”该小区相关工作人员说,除了定岗定点定时,督导员守在桶边口传身教,“手把手”帮助居民们学习“干湿分离”。如今,不少居民都会主动将垃圾在家里分类好、再集中投放,逐渐实现从源头提升垃圾分类质量。

“如果全市各小区都能实现‘真分类’,我们的生活环境就会变好,还能实现垃圾变废为宝、重新资源化利用。”市城管和执法局垃圾分类管理科科长李呈耀认为,市民的有效参与,是垃圾分类工作实施与提升的关键。目前,全市已有坦洲、三乡、阜沙、东区、火炬、横栏等17个镇街打造了64个“真分类”小区。

开展超300场系列宣传活动

“先将回收后的纸张放入榨汁机打碎,摇晃滤框,使纸絮均匀分布,再把纸絮太阳下晒干,水分蒸发后就可以得到一张再生环保纸啦!”在中山市垃圾分类时尚馆,多个亲子家庭通过参观学习、参与实践项目和趣味游戏“玩转”垃圾分类,学习体会绿色环保理念。

首届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期间,全市开放了中山市垃圾分类时尚馆等15个垃圾分类科普基地,举行垃圾分类主题研学活动。除了研学活动,还开展了摄影比赛、科普巡回展、知识竞赛、趣味运动会和社区大家谈等活动。短短一周,市城管和执法局组织各镇街、相关部门开展了超300场系列宣传活动,惠及群众超10万人。

孩子们在学习垃圾分类知识。 通讯员供图

除了宣传周的集中活动,市城管和执法局日常也多形式开展垃圾分类活动:联合市教育体育局、市妇联开展“旧物回收献爱心”活动;协调五大高校开展“绿色离校、毕业感恩”垃圾分类主题回收活动;联合港口镇群众社区到幼儿园开展“垃圾分类我能行 双联双助为人民”垃圾分类进校园互动实践活动……

此外,市城管和执法局还推出了中山垃圾分类系列短视频,通过部门协同发力,持续开展入户宣传、垃圾分类知识读本“进校园”“进课堂”宣教活动,进一步提升全民垃圾分类的意识。

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通讯员供图

推动垃圾分类工作进一步提升

当前,中山垃圾分类工作在设施设置、管理责任、收运体系、回收体系和宣传引导方面,仍有很大提升空间。下半年,市城管和执法局将围绕厨余垃圾收运工作重点,出实招、破难题。

设施布局上,将加大力度推动各类场所科学合理设置、配足并升级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设施,推动可回收物便民交售点、分拣中心等设施的建设。在厨余垃圾收运方面,将通过实施镇街厨余垃圾处置费价格调控机制进一步激发镇街工作积极性,提升厨余垃圾分类成效。

为逐步提高居住小区垃圾分类成效,市城管和执法局计划建立“集中分类投放+定时定点督导+厨余垃圾收运”垃圾分类模式,开展“垃圾分类+门前三包”示范物业小区创建活动,评选时尚投放点、时尚收集站和垃圾分类示范家庭。 同时,通过教育指导和执法处罚相结合,加大指导监督力度,推动实现垃圾分类执法工作的常态化、长效化。


编辑  陈彦 二审 朱晖  三审 吴森林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