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垃圾分类,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也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由中山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主办的2023年中山垃圾分类社会监督直播活动(第一期)启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以及相关部门代表走进位于西区街道的长洲翠景市场和沙朗水果批发市场,对两个集贸市场的垃圾分类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监督。该活动同步在中山网视频号进行线上直播,观看人数达超7600人次。
中山城区32个市场已全部实施垃圾分类
今年为何选择集贸市场作为首站?市城管和执法局垃圾分类管理科副科长陈达鹏表示,市场是居民日常中接触较多、且垃圾分类参与度较高的场所。据统计,目前中山城区32个市场已全部实施垃圾分类(全覆盖),日均厨余垃圾量20吨,这些厨余垃圾经过分类投放、收集、运输,统一在南部基地有机资源化处理厂进一步处理,并实现资源化利用。
走访中,社会监督员、执法人员查看了现场垃圾分类设施和相关台账,并与市场负责人、商户展开交流,对市场的体制机制、宣传告知、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物流去向、分类成效进行详细检查。
“我是卖水产的,一天下来也产生很多厨余垃圾的,比如动物内脏、鱼虾残骸都是厨余垃圾,此外还有废弃塑料袋。”长洲翠景市场水产商户说,该市场设置了专门的厨余垃圾收集容器,要求商户统一投放。“市场一般一天会有5次收集时间,都是定时来收集。”
沙朗水果批发市场水果商户表示,该市场给每位商户配备了一个厨余垃圾桶,果皮、纸箱包装袋和废弃胶带,都统一放在其他垃圾桶,等待市场垃圾车来回收处理。“纸皮能回收,我都是折叠好下次用,或者卖给再生资质企业。”
除了收运时间与次数有区别,两家市场的垃圾分类工作大同小异,包括宣传指引、人员培训、专用收集容器、配备场内垃圾收集站,以及在显眼处公示垃圾分类收运处理流程或垃圾分类收运去向等。
增加激励机制
多形式开展宣传教育
根据集贸市场垃圾分类评分细则,社会监督员们对市场的整体情况进行打分,并提出改进意见。
“总体来说,我给他们打8.5分,仍有进步空间。”人大代表梁洁心表示,两家市场从宣传和前端培训,到实行源头分类、收集,户的垃圾分类意识不断增强,可以打造一个标榜示范点。此外,垃圾分类工作环环相扣,希望能有更多方式去激励居民参与其中,而不仅仅停留在部分场所。
“市民不愿分、不懂分、垃圾分类意识较低,主要还是宣传推广力度欠缺,可以选择从重点人群入手,进行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政协委员罗栩强提出,可通过设立文明诚信商户激励机制,激发商户主动参与垃圾分类。同时,保持每一处垃圾投放点、垃圾桶的周边卫生干净整洁,让市民更愿意前来投放垃圾。
编辑 赖彤瑶 二审 周振捷 三审 岳才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