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泵!通水!”8月23日上午9时30分,全禄取水泵站工作人员在监控机房里远程操控按下启动键,该站泵房机器发出隆隆轰鸣声。随即,从西江磨刀门水道奔涌而来的原水,沿着古神公路分别流进沿线神湾和三乡的水厂,并最终经过铁炉山隧洞,源源不断地注入坦洲水厂。这标志着中山市南部三镇取水口上移工程全面贯通通水,沿线居民用上了清澈安全的西江水,基本上不再受咸潮困扰。
实现中山“北水南调”
改善约60万人生产生活用水问题
一直以来,中山市南部神湾、三乡、坦洲三镇的生产生活用水深受咸潮困扰。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海水倒灌直接影响取水口水体咸度,不少沿线居民时常会喝到“咸水”,供水安全问题尤为突出。为解决这个问题,中山市人民政府决定实施中山市南部三镇取水口上移工程,由中山市属国企中山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属中山市南部供水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建设实施。
中山市南部供水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邵红友介绍,工程实施之前,神湾镇和三乡镇的生活用水取水口位于神湾镇宥南村,坦洲镇则从该镇西灌河取水。“西灌河水质较差,居民用水受影响较大。该工程将这三个镇的取水口全部向北迁移,位置定在大涌镇全禄水厂取水口的下游60米。”
2017年10月,中山市南部三镇取水口上移工程动工。项目总设计最大取水规模为46.1万立方米/天,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全禄取水泵站、南镇加压泵站、铁炉山加压泵站及配套输水管道约33.6公里,项目立项总投资14.43亿元。
然而,工程横跨多个镇街,还要穿越海拔474米的铁炉山,且存在大量与其他工程交叉施工的作业点,实施过程困难重重。“当时地下的一些市政设施管线较为复杂,且与在建的西环高速和海城北路改造并线同步施工,给我们的施工造成很大困扰。”邵红友透露,该工程征地涉及大涌、板芙、神湾和坦洲4个镇街14个自然村共590亩地,征地涉及面广、情况复杂。
为此,项目组联合有关部门走访群众,共同研究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逐个突破难点。最终,在2020年5月完成了全部征地工作,保障了神湾和三乡于2020年12月先行实现供水。今年6月,项目组攻坚克难啃下了“穿越铁炉山”这块硬骨头,并经过两个月的管道接驳及设备调试工作,最终顺利通水。
该工程全线通水实现了中山“北水南调”,将有效改善区域内约60万人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释放当地水源保护地范围内的土地约17.5平方千米,为中山市高质量发展增添绿色动能。
创新使用施工工艺
穿越铁炉山输送“生命之水”
那么,“穿越铁炉山”这块硬骨头,项目组是怎么啃下来的呢?据了解,该工程坦洲方向需穿越横跨神湾和坦洲两镇的铁炉山,全长2653米,设计管径1800毫米。由于山体周边为村民住宅区,传统的爆破工艺极易对周边房屋产生影响,而盾构工艺因受到入山道路和场地影响也难以实施。“经过充分论证,我们最终决定采用顶管建造输水隧洞的工艺。”邵红友说。
尽管该工艺理论获得国内顶管领域权威专家们认可,但铁炉山山体岩石硬度高达185MPa,顶进长度长、地下水压力大(5.1kg/cm²)、地质情况复杂,而且2653米的顶进距离,当时国内并无成功案例可供借鉴,这给项目组带来巨大的挑战。
为确保贯通并加快施工进度,经过多方多次研判,项目组最终决定采取设置9节中继间分级顶进,以及自主研发的触变泥浆核心技术。同时,大胆创新地使用双向对顶、地下对接方式,这也是国内首创的超长距离硬岩顶管山体对接施工工艺。此外,项目组还邀请了中山大学相关专家团队开展产学研合作,对引进工艺进行本土优化改良。最终,工程在今年6月11日成功贯通,并形成了2项施工工法、16项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技术。
目前,中山公用水务已正式接管通水后的原水运营。“此次通水后,南部三镇群众几十年来生活用水受咸潮影响的问题,基本上得以解决。”中山市水务局供水事务中心调度股股长、高级工程师位帅表示,为保障全市供水安全,该局实施了水库扩容、双水源保障,以及供水端的供水管网互联互通等一系列措施,“未来,中山的城市供水韧性将进一步提升。”
编辑 方嘉雯 二审 周振捷 三审 查九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