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东区街道:24小时蜂享驿站,为守夜人留一盏“明灯”
发布时间:2023-10-11 来源:中山+

“中山有个暖人的驿站,让我们工薪阶层,感受到社会的爱……”10月10日下午,记者在东区街道远洋蜂享驿站,看到了这张写于凌晨2点的留言卡。一次蜂享驿站的延长开放尝试,让深夜奔波的外卖小哥,感受到了中山的温暖与爱。

去年以来,中山深入实施“一工程三行动”(聚蜂工程,强蜂、暖蜂、先蜂行动),着力解决新就业群体“急愁难盼”,一批批蜂享驿站拔地而起,让新就业群体累了能休息、渴了能喝水、热了能纳凉。作为全市新业态最活跃镇街之一的东区,更是创新推出全市首个“24小时智慧化蜂享驿站”,将驿站服务价值实现了最大化,获得广大新就业群体点赞。“24小时智慧化蜂享驿站”的设立,不仅是东区街道为群众办实事有益举措,更是中山扎实开展主题教育的生动实践。

全市首个“24小时智慧化蜂享驿站”内,外卖小哥们正在休息放松。记者  陈雪琴  摄

为新就业群体搭起一个临时“家”

下午3点多,外卖配送的高峰期已过,远洋蜂享驿站内,外卖小哥正抓紧时间打个盹儿。

在这里,渴了能喝水,累了能歇脚,饭凉了能加热……白底加粗的大字,张贴在透明的落地窗上,格外显眼。去年以来,一批批蜂享驿站在全市拔地而起,里面配备了空调、桌椅板凳、微波炉、无线网、插线板等惠民服务设施,为环卫工人、外卖小哥这类新就业群体,搭建起了一个临时的“家”。

“只要没单,我们都在这里休息。”外卖员韦良杰和黄金娇是远洋蜂享驿站的常客,有了驿站之后,他们的午饭和晚饭几乎都在这里解决,在电动车上吃盒饭的频率大大减少。日常补水、无线上网,也是他们成为驿站常客的理由。黄金娇说,休息难、吃饭难、喝水难,是户外劳动者的痛点,设施齐全的驿站出现,恰好解决了这一问题,让他们感受到了重视和尊重,他们也愿意来这里短暂“放空”。

从门可罗雀向热热闹闹转变

新就业群体喜欢来、愿意来,证明着蜂享驿站项目是个成功的实践。

“但驿站刚设立之初,却有点儿尴尬。”远洋社区党委副书记郭钜强说,虽然驿站设在商圈周边,能满足新就业群体歇脚放松,但驿站成立后不久,他们就发现,每天来驿站的新就业群体也就十几个人,驿站的服务功能没有发挥出来。

郭钜强坦言,面对驿站建好人流量少的情况,他们特地做了调查发现,除了认为需要收取费用之外,更多新就业群体觉得这驿站难以为继,或许开不了几天就不对外开放了。“还不如一开始就不使用,反正风吹日晒也习惯了。”黄金娇说,免费的空调、网络和饮用水,哪有这么好的事情,所以一开始,大家都没把驿站放在心上。

对于新事物的认知接受,新就业群体有一个接受过程,至于接受速度快不快,就取决于社区如何去做。

全市首个“24小时智慧化蜂享驿站”夜间开放。记者  陈雪琴  摄

郭钜强说,知道了症结所在,他们就对症下药,通过包汤圆、包粽子、剪纸、义诊等系列接地气的活动,吸引新就业群体参加,并将驿站设立的目的真真切切告诉大家。一来二去,驿站“人气”就上来了,前来休憩的人数,也从设立之初的十几个人变成了两三百人,实现了从门可罗雀向“香饽饽”转变。

“这有一盏为你常亮的灯”

凌晨1点57分,一位外卖小哥刷脸进入驿站,休息半个多小时才出来;凌晨3点47分,又有一位外卖小哥拎着矿泉水瓶进了驿站;清晨5点52分,一位环卫工人进入驿站……这是10月8日晚上,远洋蜂享驿站摄像头拍下的场景。

郭钜强说,经过社区的努力,驿站得到了新就业群体的广泛认可,随着驿站开放时间从上午8点半到下午6点,再到延长至24小时,为守夜人常亮一盏灯后,更是触动了他们的内心,他们直言这是个为民办实事的好工程。

外卖小哥在紧挨着蜂享驿站的新业态党建主题公园休息。记者  陈雪琴  摄

蜂享驿站将社区与新就业群体的心贴得更紧了,他们也开始敞开心扉向社区提出建议,例如,在驿站周边增加休闲座椅,能不能24小时开放。了解到这一需求后,远洋社区立马进行了延长开放的尝试,并协调了社区美团站点负责人,商量是否能安排人员夜晚轮班值守,确保安全。但由于该群体人员流动性太大,只能暂且搁置。

今年7月,在“双联双助”单位市委组织部的组织下,远洋社区工作人员外出学习,了解到可以通过智慧化管理,实现驿站24小时开放。经过设备采购、匹配,远洋蜂享驿站加装了摄像头和门禁刷脸进门系统,实现了智慧化平台远程一键控制。郭钜强说,特别是晚上10点过后,摄像头会自动感应人群,实现驿站内自动亮灯,给夜行者带来极大便利。

荡漾的秋千、崭新洁白的座椅、新栽种的三角梅、大榕树下鹅黄色的多彩座位……这些暖心的举措,与社区的努力密切相关,也与新就业群体提出的建议紧密相连。韦良杰说:“没想到,我们就随口一说,他们就记在了心中,并将其实现,让我们非常感动。”


编辑 侯海影  二审 魏静文  三审 向才志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